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周公解夢夢見老家小廟前河

解夢佬 3 0

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敬請關注、轉發支持。

胡哥圖片文字均為原創首發,侵權必究,已授權維權騎士全網維權。

山西煤老板現在是一個廣為人知的名詞了,而且還帶點負面性。可是,如果將時間軸拉回到明清時期呢?那可就是褒獎的意思了。

在上期的文章中,胡哥帶領大家走訪了山西長治市上黨區張家溝村,見識了張家溝村的古煤窯。

說來有點遺憾,那些古煤窯的窯址沒能拍幾張照片,只有個遠景。其實,也不能說是遺憾。因為就算有,也只是個黑洞洞的洞口,不加說明你都不知道那是啥。

張家溝村村景

今天就不一樣了,我們來看一看這些煤老板的家,看看人家的獨特建房構造,以及至今保存完整還在使用的老火炕,不是普通火炕哦,自帶倆床頭柜,都是好幾百年的老物件了,能說不珍貴?

張家溝村的地形是靠山臨水,兩股河水呢從西向東流,在最東邊交匯。按當地百姓的說法,南邊的就叫前河,北邊的就叫后河。

后河北岸住的是申姓人家,是村中最早挖煤致富的,也是最早在村中蓋起豪宅的,時間大約在明中晚期。

申家大院

申家的豪宅因為用料上乘,質量考究,所以屋宇高大,雕飾簡潔而精細。畢竟明代崇尚簡潔,還沒有清代后期那種繁文縟節似的裝修樣法。

申家豪宅最突出的是,修建的房屋不但保留了北方民居屋高墻厚的基本樣式,而且還將北方常見的火炕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包括倆磚砌的床頭柜,以及嵌在墻內的墻柜。

這些物件,說實在的,現在只有在農村題材的影視劇中常見,現實中不多見了,胡哥走了一百多個古村,見到的火炕也沒有多少,且基本不再使用了。

除此以外,因為申姓是外來人家,所以在房屋的建造上,還別出心裁地采用了北方民間很少見的梁上立柱的手法,建造了二層棚樓,為后人留下了一個建筑構造上的亮點。

說的這麼好,那就先看看這戶特殊的人家。

火紅的梨園秋景

金秋的陽光溫暖和煦,田野里有片梨園,金紅色的梨樹葉子連成片,在蒼黃色的群山背景下,耀眼靚麗,仿佛熱烈燃燒的火焰山。

就在梨園的另一側路邊,有一棟兩進三合院。大門是簡潔的墻垣式,沒有門樓,就是在南墻上有高高凸起的門垛,過梁石上有磚雕門匾,題字已經被毀,唯有四周的磚雕竹節紋保持完整。

前院是東西相對的兩間廂房,正對大門的是高高臺階上的后院垂花門,門前的垂柱已經缺失,但痕跡還在。

殘缺而精美的垂花門樓,門匾:長發其祥

這處門樓就相當精美了,門楣上有鏤空木雕花,門匾上木雕四個大字“長發其祥”,寓意“永遠發散無盡的福祉瑞祥”,出自《詩經》。寓意很吉祥,后世的經商人家最喜歡用這幾個字當門匾。

后院是五裹三結構的二層棚樓院。三間主房高大堅固,兩邊各一間耳房向后縮進且高度低于主房,體現了明顯的禮制等級觀念。

進門左右是兩盤土炕,位于窗戶下面。門兩邊是高高的火爐和火炕垛墻,東邊火炕上炕處比較有特點,呈臺階狀。

臺階中間是一個小火眼,兩邊各有一個磚砌圪臺,邊鑲木框,中間是蓋板,原來是兩個儲物柜,類似現在的床頭柜。

帶床頭柜的火炕

看到這個火炕和床頭柜,有沒有那麼一種感覺:就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寫給朋友劉十九的那首五言絕句: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想象一下,天陰欲下雪,寒冷的冬天,美酒初釀成,迫不及待地邀請好友一起來把酒夜話。

二人對坐火炕邊上,小火眼上溫著佳釀。古代可是習慣喝溫酒的哦。同品佳釀,共敘友情。酒醉后直接上炕來個抵足而眠,那感覺,一定很爽。

當然,你也可以孤身一人雨中抒情。還記得差不多同時代的李商隱的那首《夜雨寄北》嗎?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雖然是詩人在巴蜀所作,但移到這里,移到火炕上,趴在窗前觀下雨。一樣的雨夜,一樣的相思。

說道品酒,還別說,張家溝村在明清時期真有釀酒坊。可惜的是早已沒有了痕跡,只留下了傳說。

西邊的火炕和東邊類似,只不過臺階上沒有了小火眼,床頭柜也成了兩個磚砌圪臺,對坐閑聊可以,感覺稍差了些。

西邊的火炕和墻柜

火炕的墻上有一個嵌進去的墻柜,這是農村炕邊經常見到的儲物柜。靠西墻是上二樓的木頭梯子。

兩盤火炕緊靠窗戶,窗戶內側有兩扇板門,合起來光線就無法進入,一片漆黑,方便睡眠。這兩扇板門的功能類似現在的窗簾。

像這樣功能齊全、保存完好的老屋火炕,在長治市內也是不多見的,它記錄了先民的生活智慧,彌足珍貴。

看完火炕,陪同的村干部又領著我們觀看了前院西房的梁上柱構造。在一樓抬頭就可以看到,正中間的兩根大梁上,樓板下面,各有兩個柱頭。

類似廟宇內部構造的二樓梁架

待胡哥順著木梯爬到二樓,才明白,這是兩根立在大梁上的金柱。它撐起的是二樓的大梁,和一般直接沿墻起的墻柱位置明顯不一樣。

這樣的特殊做法一般用于寺廟殿堂,民宅很少見。無論原因為何,總是為后人留下了一件實物資料。

明代的房屋裝飾比較簡單,像以前胡哥訪古村常見的清代民宅上,總會有各種雕飾,比如窗戶下的壓窗石、門楣、窗腦、檐下的墀頭、二樓的隔扇門窗等等,這戶人家幾乎沒有。

那就會有人撇嘴了,這還叫豪宅?是的,這就是豪宅,不能以現在的眼光看古人。

申家大院主房窗腦磚雕

那這棟房屋豪在哪里?一是占地面積大,是兩進院,后院是垂花儀門構造。放在明代民間,類似的構造不能說非常少見,但能蓋得起這樣房屋的也非富即貴。

二是用料堅固,屋高墻厚。磚木是古代建房子的首選。石頭雖堅固,但是古人講究“頑石不入屋”,所以石頭僅用于根基、梁柱等結構和小件雕飾。

北方為了避寒的需要,磚和土坯成為蓋房首選,輔以木料。相比土坯房,全磚的房屋極為稀少,只有在山西長治上黨區這樣的富裕地區才會大量出現。

三是裝飾雖少,但依然精美,還有門匾雕刻。兩個門的門匾且不說,垂花門上的門楣雕花、主房的窗腦磚雕都十分精美。這也是富裕人家才會有的裝飾。

僅從以上幾點足以證明,申家在明代的確是十分富有的,申家老宅稱為豪宅一點也不夸張。

再補一句,相比于現代那些富人的別墅,申家老宅說起來還是富有文化含量的。絕不是現在的煤老板們能相比的。

更多古村故事,請關注@跟胡哥看古村(本賬號系網易號家鄉特色內容簽約作者)

山西這個古村靠山臨水,宜居宜耕宜業還出煤老板

是誰把二郎神畫成了豬嘴獠牙的豬精?這樣的作品竟然還是國寶

一棟農村的破舊老房子見證了人性有多貪婪

山西這個古村崖壁縫隙里藏著一個小廟,竟然還是樓中樓結構

山西平順榔樹園的峭壁石階路,堪比蜀道難,如今是驢友熱衷打卡地

山西農村發現一株野生軟棗樹,樹冠像中國版圖,成了古村“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