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美術出版社成立70年來,單就出版的連環畫品種而言,已是琳瑯滿目,燦若繁星。 作為看著連環畫成長的一代人,我手里至今也還保存有一些自己視為寶貝的人美社出版的老連環畫,與今天的印刷技術相比較,當年這些印刷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的連環畫讓我度過了充實而快樂的童年。 兒時的我,實際上是沒有多少錢來購買連環畫閱讀的,每天節省下來的三分早餐錢,撿拾廢銅爛鐵換來的一些分幣都是我用來買連環畫的重要資金來源,還好,父親也喜歡看連環畫,他也會買一些回來,但是他總是喜歡把連環畫借給別人看,很多連環畫因此就一去不復返了,所以說,其實我保存下來的人美社寶貝并不是太多,大都以1979年后的再版本為主。 先說說由張令濤,胡若佛二位先生繪制的刀馬連環畫《楊家將》吧,這可是人民美術出版社的鎮社之寶,也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套古典連環畫,與之前看過的《三國演義》,《岳飛傳》等古典連環畫有完全不一樣的畫風。1980年代初的一天,我口袋里揣著兩毛錢,來到了縣城里的新華書店門口,突然眼睛一亮,看見一位專門倒賣連環畫的書販手里拿著一本嶄新的連環畫《智審潘仁美》,我想這一定是本好書,便一頭撲進了新華書店,可是很令人失望,書店并沒有上架這本書,于是我又趕緊折身出來,央求書販把書給我看看,我說我想買,書販當然不會把書拿給我翻看,不過,他還是很耐心的親自翻了幾頁給我看,我看著那畫面簡直就驚呆了,我還從來沒有看見過這種令我十分喜歡的刀馬題材畫風:人物須發皆動,馬匹姿態百變,山水背景肅殺凝練,兵器質感有力,文官武將帥呆酷斃,一幅幅生動的畫面躍然于紙上...... 我讓書販把書的定價給我看看,標價兩毛一分,我試探著問他:“給你五毛錢賣給我可以嗎?先給你兩毛,然后我想辦法再弄三毛給你”。書販聞言頓時冷笑了一下說:“我這本書剛從貴陽大十字新華書店拿出來時,別人給我兩塊五我都沒有賣,所以你就不要做夢了”。我頓感失望,那感覺就像失去了整個星球。 一周以后,縣里的新華書店終于上架了《智審潘仁美》,這次,我在沒有向別人借錢的前提下如愿獲得了這本我十分喜歡的連環畫,之后,我又想盡辦法,陸續把其他分冊收入囊中,還記得那年放暑假時,我去貴陽看望祖父,他給了我兩元零花錢,這是一筆不少的書款,我趕緊往新華書店跑,于是如愿購得《楊業歸宋》和《楊七郎打擂》兩冊,接下來的某一天,我預感到《雙龍會》和《李陵碑》可能要在書店上架了,于是就在地上用粉筆寫這兩本書的書名,父親看了后問我:“這兩本書要出來了嗎?”我說是的,于是他很大方地給了我兩元錢,一周之后,五本一套的張胡《楊家將》終于買齊。 這套《楊家將》實屬得來不易,為此我也精心保存了幾十年,當時人美的連環畫都是鐵釘裝訂,這在我們潮濕的南方特別容易生銹,為此,我還把這套書進行了一次線裝處理。 現在,我手里擁有各種再版本的《楊家將》連環畫,除人美社出版的宣紙版沒有收藏以外(宣紙版南方不適合保存,容易生長霉斑),有人美社的32開上下兩圖平裝版,50開平裝再版,有32開大精錦盒裝版,50開小精錦盒裝版,還有仿宣版,甚至連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60開本和32開本我都有。
在我保存至今的人美老版連環畫中還有王叔暉先生的精彩作品,1980年代留存下來的目前還有3本,分別是《梁山伯與祝英臺》,《孔雀東南飛》,《墨子救宋》,如果不是王叔暉先生筆下的傾情演繹,兒時的我又如何知道關于梁祝愛情的千古哀婉絕唱?王先生的連環畫作品本來我是有4本的,可惜的是其中的一本48開本《楊門女將》沒有得以保存下來。記得1979年的某一天我還在縣城里的新華書店看見過王先生的一部經典作品《西廂記》,透過書店的玻璃書柜,這本當時少見的24開大開本無疑會令我眼饞心顫,不過此書一元的定價也讓我望而生畏,遺憾而退。
說起來我留存下來的人美社老版連環畫還是不少的,比如姚有信先生繪制的《傷逝》,葉毓中先生繪制的《不怕鬼的故事》以及梁長林先生繪制的《龍山游擊隊》,白敬周先生的《最后一課》,吳山明先生的《種梨》,范一辛先生的《楊司令和他的少先隊》等等,這些,都是我很喜歡的人美社老連環畫。其中《龍山游擊隊》的繪畫者梁長林先生由于英年早逝,所以這本連環畫更具收藏價值。
再說說王叔暉先生繪制的那本《西廂記》吧,《西廂記》原著者是元代文學家王實甫,是中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而談到王叔暉先生創作的連環畫《西廂記》,人們的贊譽之詞都是傳世經典和工筆人物畫的巔峰之作,其影響力已超越國界,成為世界經典。 當年,那本一看封面就令我眼饞不已的大開本連環畫一直讓我念念不忘,之后就一直沒有再看見過,后來得到了幾頁復印稿,都一直視為珍寶,直到1999年,從《連環畫報》上看到人美社將再版一批經典連環畫的信息,作為“人民美術出版社.五十年連環畫收藏精品”作品系列出版,其中就包括《西廂記》,當時我就欣喜若狂,30多年的愿望終于可以實現了。于是當即從郵局匯款預訂,不久之后,一本與我30多年前見到的那本大開本《西廂記》幾乎一模一樣的書展現在我的面前,時光荏苒,一晃,這本再版的《西廂記》我又保存了20年,雖然由于南方潮濕的氣候使得這本“寶貝”有些受潮,但總體品相仍可達到9品以上。目前,除了50年收藏精品版外,我還有人美社出版的48開花邊版,32開精裝版以及仿宣版等《西廂記》版本。
與人民美術出版社的情緣一言難盡,除了保存的連環畫外,我還有少不少人美社出版的《連環畫報》,這些連環畫報也是我的寶貝,也是一個時代深刻的印記,人美社的《連環畫報》至今仍然在堅持辦刊,依然堅守在連環畫這塊陣地上,為為數已經不是很多的連環畫愛好者服務。
連環畫的時代記憶已經定格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腦海里,連環畫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將永遠留存在新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雖然我從未到過北京,也從未到過人民美術出版社,但是“北京市北總布胡同32號”這一串文字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感謝人民美術出版社,連趣網聯合舉辦了這次“曬寶”活動,又讓我開啟了塵封已久的記憶,感謝人美社出版的這些連環畫,讓我本該枯燥的童年變得有趣而充滿希望。征文期間,我剛做過闌尾切除手術,但還是拖著病體把那些老舊的連環畫翻出來參加“曬寶”活動,也順便讓我的這些寶貝重見天日。
投稿:何平(貴州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