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周公解夢夢見狗狗沉入水底

解夢佬 2 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何灝浩在水下表演

《洛神水賦》定妝照 本文配圖均由何灝浩提供

6月12日晚,何灝浩一夜爆紅。她表演的河南衛視《端午奇妙游》第一個節目《洛神水賦》,至今全網點擊量已突破60億,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趙立堅通過推特和臉書點贊,使之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一張名片。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冷凇認為,《洛神水賦》的成功是媒體融合背景下大小屏聯動的成功,是藝術美學與傳播學融合的成功,更是中國文化自信的成功。何灝浩在水下夢幻時空的獨舞婀娜多姿、剛柔相濟,將《洛神賦》這部中國浪漫主義文學作品進行了“創造性激活”。

11月8日,何灝浩在視頻平臺上傳了她自己表演、剪輯的一個水下舞蹈作品。她身著素雅漢服,在開滿碩大潔白花朵的水底奇異世界翩躚起舞,閃動著會說話的眼睛,露出甜美的微笑,彈幕一片“太仙了”“姐姐好美”的贊譽。

何灝浩告訴記者,這其實是個“掐頭去尾”的廣告。爆紅之后,她并沒有像有人以為的那樣“賺了大錢”,目前她大部分時間還是在從事以往的職業——美人魚教練,學員是從4歲到66歲的女性,每小時課時費二三百元。這是一個新興的體育項目,國家有關部門已經開始著手培訓美人魚裁判員。

即使很多人看過《洛神水賦》,現在出門依然沒有人認得何灝浩,她說原因可能是“水下有折射,人臉辨識度比較低”。

她還是那個謙遜低調、兢兢業業的廣州打工人。

8歲開始學習花樣游泳,12歲代表廣州獲得全國青少年花樣游泳比賽團體冠軍;在廣州大學讀書時成為廣州地區唯一一名亞運會入場式引領使者;2016年擔任電影《美人魚》女主角的水下替身并表演片中的水下特技;2017年獲得國際潛水小姐比賽中國區冠軍;2018年編舞、表演的水下舞蹈《自由之海》因當時國內罕有這類作品而引起轟動。她還參加過兩個綜藝節目,憑借出眾的顏值、才華和表達能力,成為許多觀眾喜愛的嘉賓……何灝浩31年的人生履歷中,寫著許多不平常的經歷,她也有足夠的資本成為帶流量、賺快錢的網紅,但她總是一次次返身沉入水底無聲世界,重拾寂寞和艱辛。

何灝浩的太極劍師父曾經送她4個字:“上善若水。”她牢牢記著。“上善若水,為而不爭。境遇是自己的性格使然。”她說。她只為自己多年的水下藝術實踐終于浮出水面,被更多人看到,感到欣慰。

8月31日,何灝浩接受母校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邀請,在新學年開學典禮上致辭。她沒有分享有關《洛神水賦》表演的故事,卻圍繞“健康”“堅持”“責任”“寬容”和“幸福”這5個關鍵詞,希望學弟學妹們開心地生活和學習,“當然,如果有好的機會出現,也要有抓住機會的勇氣和能力”。

河南衛視“中國節日”奇妙游系列節目執行策劃、宣發負責人徐娜告訴記者,河南衛視當初在幾名候選人中選定何灝浩,是因為她不僅具有東方女性的圓潤之美,而且勤勉敬業、善于思索,對洛神“翩若驚鴻,宛若游龍”的姿態有自己的理解,在肢體語言上能夠將西方的美人魚和東方的洛神融會貫通,“她的手勢和動作,時而溫柔,時而充滿力量感,尺度拿捏得恰到好處”。

此前河南衛視因《唐宮夜宴》和《元宵奇妙夜》等大獲成功,積累了一定的勢能,但何灝浩通過《洛神水賦》爆火的程度,還是出乎所有人預料。節目播出第二天適逢周日,各路記者都找不到何灝浩,因為她此前已經把這天排滿了美人魚課。她把課一節不落上完,雖然很疲倦,但堅持接受采訪到第二天凌晨。

冷凇說,《洛神水賦》是一則凝煉而“刺破青天”的短視頻經典,“成功地將歷史傳說進行了極致化場景創新、電影化美學升維與時尚化國潮轉化”。

時長約2分鐘的節目,團隊進行了26小時水下拍攝,何灝浩屏息50秒反復出水入水……這背后,還有她20余年超過1萬小時的水下經驗以及她用戶名為“人魚灝浩”的多個網絡平臺上展示的上百段裸眼、無面鏡、無鼻塞的水下舞蹈視頻。

受法國水下舞蹈作品《海女AMA》啟發,經過兩年的籌備,2018年,何灝浩在印尼海底拍攝了《自由之海》,其中融合了中國古典舞和太極元素。

而《洛神水賦》,則是河南衛視團隊和何灝浩以非常智慧營造的非常浪漫。徐娜說,端午節是祭拜水神的節日,《洛神水賦》里的女神就是水下的飛天。洛神身穿的五彩衣裳是從端午系五彩繩的習俗演變而來,水下拍攝手法把水下的光影和舞蹈動作等合而為一,還在何灝浩腰上系了魚線進行牽引,營造了如在空中的飄逸感。她認為,通過創意驅動、美學引領、藝術點亮和科技賦能,這個節目讓中國傳統文化美起來、火起來并為我所用。

何灝浩的微信頭像,是她特別喜歡的《洛神水賦》中的一個動作:“鶴立”,對應的是《洛神賦》里“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的句子,這種將飛未飛的狀態,是敦煌壁畫里飛天的經典動作。

對于華春瑩兩次在推特上點贊這個節目,何灝浩說,當初得知這件事時,她激動得先是發出“土撥鼠尖叫”,接著又飆淚:“這真是人生可一不可再、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我很感恩、很知足!”

何灝浩一邊自嘲“沒車沒房沒存款”,一邊對自己已經去過世界上23個國家感到自豪。她告訴記者,她賺的錢都用來旅行和做水下舞蹈視頻了。

喜歡旅行和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并不矛盾。何灝浩從小喜歡背誦詩詞,最喜歡清代詞人納蘭性德;高中時開始學習太極;一直是《中國詩詞大會》《國家寶藏》等文化類節目的忠實擁躉。做一檔電視節目嘉賓時,她在決賽階段引用古文集句“容,受益為謙,有容乃大;謙,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盈,則思江海下百川……能,天生我材必有用”,語驚四座,奪得冠軍;她還喜歡漢服,對壁畫、出土文物中的服裝外形輪廓、衣縫結構及相關附件都說得頭頭是道,津津有味。

“喜歡上我們的傳統文化太容易了,因為它太有魅力了。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擅長的方式、在我熟悉的領域去展示我喜歡的東西。這等于在討巧。”她說。

她多次表示要“做一條游向世界的中國‘錦鯉’”,讓世界知道中國也有非常棒的“美人魚”。為此她打算嘗試自己成立一個進行水下藝術培訓的工作室,“我要去走能走好的路,而不是去走好走的路”。

何灝浩的名字,仿佛宣示著她與水密不可分的緣分。她說,“我爸爸給我起這個名字,是希望小河匯入更寬闊的大海,人也要匯入更廣大的群體。”

“感謝我們的時代和今天大家對傳統文化的喜愛;感謝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河南和對大眾審美趣味有精準把握的河南衛視。我們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洛神水賦》這個節目的。”她說。

徐娜表示,《洛神水賦》的出圈給河南衛視整個團隊提振了士氣,《端午奇妙游》的融媒體播出效果則顯示出端午文化對東南亞等地的巨大影響力,也給大家帶來了啟迪:在后疫情時代難有很多現場節目的情況下,到底海內外觀眾希望看到什麼樣的節目?“答案是美好的、可溯源的和能夠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包容性和開放性的。”她說,接下來河南衛視還會跟何灝浩合作新作品,“大家期待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