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平和如花 編輯|燕子 圖片|網絡
農歷二月初二是中國民間一個傳統節日。俗話說,“過了二月二,整個過年才算結束”。記憶里這是個辭舊迎新、寄托著人們美好愿望的日子……
記得二月二天還未亮,奶奶與娘就起床了。去廚房里端出來前一天晚上從灶膛里扒出來的青灰,先是圍著墻根撒,還念叨著“二月二,撒青灰,蝎子、蚰蜒死成堆”,說是這樣我們小孩子在墻根玩耍,即使有這些害蟲,也不會被傷到了。然后再端著草灰圍倉,奶奶與娘在院內、糧倉旁鏟一些草灰,人走著手搖著,隨著走動草木灰就在地上畫出一個個圈來。大圈套小圈,小的圍三圈,大的圍五圈,圍單不圍雙。這些圓圈就是所謂的“囤”或“倉”,圍好倉后,把家中豆子、麥子、高粱都拿出來虔誠地放在倉的中間,有的倉外還故意撒在外圍,奶奶說是象征著莊稼的大豐收,糧食已經多得茓子和斗都盛不下了。大倉小倉上都要畫上囤梯,奶奶說是糧食豐收了,很多,一般的囤盛不下了,要加高,用梯子才能上的去。記得我們家院子里正墻前面“香臺子”前,奶奶與娘總會圍個大倉,五個圓圈,里面中心挖開埋上硬幣,奶奶說是“錢倉”……
圍倉后,奶奶還會拿著一根木棍,走到大門口,敲打門口的“門枕”,還說著,“二月二,敲門枕,金子銀子往家滾”。做完這些,也該做飯了,那時候我們這里的風俗是吃餃子,初一下午包的。廚房里大鍋隨著風箱的推拉聲燒了起來,一會隨著“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餃子也出鍋了,奶奶會先盛上一碗,祈禱著先祖與神靈們先受用……不過吃餃子前,奶奶會讓我們每人吃一塊花糕,這是過年留下來的,奶奶說這天吃了花糕,交好運,步步登高。吃完飯,我們小孩子會裝上一兜“料豆”,出去與小伙伴們交換著吃,換的家數越多越好,“料豆”,就是炒的黃豆,也叫“蝎子爪”,有咸的、甜的。吃了說是可以避“蝎”,把蝎子的爪子吃了,它就不能出來蜇人了,說是吃夠七家的蝎子爪,身體好,能遠離邪物,活的歲數大。這些“蝎子爪”也是二月二前幾天炒好的。二月二這天,記得娘還會用黏米面與紅薯搗爛放上白糖煎年糕。
二月初二龍抬頭,春回大地,是農耕的好時候,土地需要雨水的滋潤。龍是中國千百年傳統文化里風雨的主宰者,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所以“龍抬頭”是復蘇和吉祥的象征。記得小時候人人都選擇在這一天剃頭理發,以期許有個好兆頭。我與妹妹小的時候都是扎兩條長辮子,吃完飯,奶奶與娘就給我倆洗頭發剪劉海,以圖個吉利。弟弟也會被剃成小平頭,沾點瑞祥的氣息……奶奶說二月二這天也有很多忌諱,太陽沒出來之前不能從井中打水,怕“惹怒井龍王”;不可拿針縫東西,怕刺傷“龍眼”;婦女不在屋內梳頭,更不準用長繩,免得屋上掉蛇、蝎子、蚰蜒等……不能喝面條,面條是龍須,不能喝小米粥,小米是龍籽……
隨著時間的推移,歲月的流轉,這些舊民俗流傳下來的越來越少,只有農村很少的老年人還記得。而現在,奶奶走了,娘在,今年二月二娘依然會回到老宅子里去圍倉,二月二龍抬頭,寓意著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盛世年景!祈福我們中華大地國泰民安!
作者簡介:王曉慧筆名平和如花,供職于鄆城煙草公司。鄆城縣第十五屆政協委員。山東省作協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菏澤市作家協會會員,菏澤市詩詞學會會員,菏澤市書法家協會會員。
壹點號心夢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