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周公解夢夢見與亡夫接吻

解夢佬 3 0

她再一次從昏迷中清醒,虛弱的目光看向站在床頭的醫護人員與醫療器械,心頭頓時涌現一股不妙預感。

早已明白生死有命的她無奈搖搖頭,以微弱的聲音問身邊人:“小安在哪里?我怎麼沒聽到小安的歌聲?看來,我真是不好了,我想聽小安唱歌。”

一直陪伴在旁的女傭急忙下樓找到“小安”,對其說道:“你快去吧,太太想聽你唱歌!”

小安不敢耽擱,立馬抱起她最愛的月季花,幾步沖上樓,停在她的病榻前輕聲問候她可好一些。

她一見到小安和小安懷里的花盆,眉眼間即閃過一絲笑意,微微點頭應道:“謝……謝,謝謝。”

頓了頓,她又喊傭人給小安拿冰淇淋,并問小安為什麼最近沒有唱歌。小安悄悄抹掉眼淚,走出臥室,走到他經常唱歌的位置,張了張口,幾度哽咽不成語。

身邊人見狀,輕聲鼓勵小安再唱唱歌,安一安她的心。小安努力壓制內心悲痛,輕聲唱起她平日最愛聽的歌謠。病床上的她唇角露出淡淡笑意,示意其他人勿要發聲,讓她能聽得清楚一些。

她就是即將走向人生盡頭的宋慶齡,一生經歷坎坷,臨到終了,依然心事重重,仿佛留有什麼牽掛未能完成。

01,一封封藏了8載的遺囑:她曾夢見他的祖母托付她照顧孫子

“小安”本名叫安茂成,是宋慶齡在北京寓所的花匠,平常負責綠化、飼養宋慶齡最愛的鴿子和燒鍋爐以及偶爾的服務等工作。

他的性情忠厚,哪怕工作再累,也從不喊半聲辛苦。因而宋慶齡漸漸對這個年輕小伙上了心。

1971年,安茂成的次子降生,消息傳到宋慶齡耳中,她當即叫女傭在安茂成下班時送給他一個小包裹,并令安茂成回家再看。

安茂成回家打開包裹,里面包著一件嬰兒衣服、一條毯子以及一塊9尺花棉布和宋慶齡親筆寫得一張恭喜小安喜得貴子的紙條,讓安茂成一家無比感動。

次年春節前夕,女傭又找到安茂成,向他透露宋慶齡打算幫他養一個孩子的念頭,安茂成非常驚訝,立刻明白宋慶齡這是想幫他減輕經濟拮據的麻煩。

但安茂成很清楚,彼時宋慶齡的經濟條件也不好,再幫他養孩子,就真會給老太太造成經濟困難,是以安茂成努力壓下哽咽,對女傭拒絕道:

“興寶阿姨,我謝謝首長的好意,我的工資真的夠養一家人了,請您代我向首長說一聲抱歉。”

不料,次日下午宋慶齡便親自下樓找到安茂成,很不高興地“訓斥”他:“你這個小安啊!怎麼不實事求是呢,你就40來塊的工資,兩個孩子和老人,負擔哪里能輕!”

安茂成笑笑,再度堅定拒絕了宋慶齡。

等到周末,準備下班回家的安茂成突然在自己自行車車把上發現一只鼓鼓的包,他好奇打開,發現是兩袋奶粉和1斤白糖,并附有宋慶齡字跡的紙條,說是給孩子們的。

安茂成的淚水不禁滑落眼眶,急忙拿著小包找到宋慶齡的秘書,請他處理。秘書看過宋慶齡的紙條,笑著讓安茂成收下。

此后,宋慶齡又給安茂成送了一次“小禮物”,讓安茂成非常忐忑。他的妻子見狀,教給安茂成一個拒絕方法:安茂成找到女傭鐘興寶,告訴她自家小孩一喝奶粉便吐,請首長日后莫要破費了。

鐘興寶笑了,仿佛看出安茂成的小心思,后對安茂成說:“我告訴首長了,首長半天沒說話,只講小安有心吶!”

1973年元月,安茂成的祖母陷入彌留之際,安茂成從小長在祖母身旁,對祖母的感情相當深厚。

宋慶齡知道此事后,特派秘書探望老太太,并親手交給安茂成一個大紙包,叮囑安茂成一定拿給老人家再打開。

安茂成聽從宋慶齡的話,拿著紙包趕到昏迷祖母的榻前,輕聲告訴祖母,宋慶齡為她帶了東西。

老祖母努力睜開眼睛,看著安茂成夫婦打開紙包,露出許多上好的橘子和蘋果,以及宋慶齡寫得“祝你祖母早日康復”的紙條。

祖母渾濁的眼眶內悄然流下一行熱淚,費力點了點頭。當天晚上,這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喃喃念叨著“宋……宋……”,與世長辭。

幾天后,宋慶齡的秘書張玨悄悄找到安茂成,糾結向他袒露一件事:宋慶齡曾扣響她的房門,告訴她一件事,可這件事必須等宋慶齡百年后才能告知安茂成。

安茂成沒有強迫張玨違背宋慶齡的吩咐,只把此事放在心頭暗自思索。他沒有想到,自己一等這個“秘密”,即是8年的時間。

某一天,干活疲累的安茂成順口在院子里唱起自己最喜歡的電影插曲,未想他的歌聲被宋慶齡聽到。

安茂成嚇了一跳,急忙停口,忐忑看向宋慶齡。宋慶齡似是沒有察覺他的緊張,笑著問安茂成怎麼不唱了?

安茂成解釋自己唱歌是為了解悶,宋慶齡點點頭,鼓勵安茂成繼續大聲唱,爭取讓她在樓上也能聽到歌聲。

自此后,安茂成便開始了時不時在花園中動情演唱的經歷。

1981年5月,安茂成為宋慶齡最后一次演唱歌曲,病入膏肓的宋慶齡十分高興,聽罷安茂成的歌聲后,即提出吃餃子的要求。

廚師急忙煮了8只宋慶齡素日最愛的薺菜餡餃子,宋慶齡吃了3只便陷入長久昏迷。

幾天后,再沒有睜開過雙眼的宋慶齡于昏睡里告別人世。在她逝世半年后,張玨重回宋慶齡故居,找到在故居中擔任副主任,照料故居的安茂成,神情嚴肅地問他可還記得當年自己對他說過的話?

安茂成點點頭,說張玨當時說過,要等宋慶齡百年后才告知這件事。

張玨的眼眶不自覺紅了,語氣緩慢地接話道:“所以我現在來告訴你了,1973年首長派秘書探望你病重祖母的當天晚上,首長敲響我的房門,告訴我她夢到你祖母來后海找她了。你的祖母拜托首長,一定要像祖母一樣照看你,并等她百年以后,再把這件事告訴你。”

安茂成沒有聽完張玨的話,即不禁淚流滿面。回憶猶如電影片段,一幀一幀閃過他的眼前,兩位從未見面的老人用相同的方式愛了他半生,如此深厚情誼,怎能不讓他百感交集,十分悲慟?

誰能想到,宋慶齡囑咐隱藏了8年零10個月的“秘密”竟只是一位老祖母在夢境中對她的孫子深深的牽掛與擔心?

身為首長的宋慶齡,沒有辜負老祖母的“托付”,認真照顧安茂成8年有余,又生怕給安茂成帶來心理負擔,讓人將此事隱瞞了8年,直至她離開人世后,才把這件事告知安茂成。

她的貼心和關懷,確實叫人感動不已。

02,一段相伴了54年的情誼:她按照約定將她葬在了自己墓旁

當然,被宋慶齡真心相待的工作人員可不只安茂成一人,李燕娥同樣是其中之一,深得宋慶齡關心和愛護。

1912年,李燕娥出生在一戶貧窮人家。她的父母在她少時便相繼離世,她在叔父身邊長大,自小跟著叔父從事船工工作。

16歲那年,李燕娥在叔父的做主下,與一個不務正業的男人結婚。婚后,她不堪男人虐待,憤然離家出走,到上海投靠同鄉譚媽。

譚媽曾在宋慶齡家當保姆,與宋慶齡有過一段往來。

1927年,宋慶齡重回上海,譚媽將李燕娥介紹給宋慶齡,告知她的不幸身世與遭遇,惹來宋慶齡的同情,留下李燕娥,自此開啟二人長達半個世紀多的相伴情誼。

宋慶齡比李燕娥年長近20歲,是以她從未將李燕娥當作傭人看待,而是非常尊重她,常常與她聊一些真心話,視李燕娥為自己最信任的人。

久而久之,李燕娥在宋慶齡身邊的重要性便為外人所知。戴笠意圖探聽宋慶齡的秘密,遂特地派了一名女特務接近李燕娥,想要從李燕娥身上找到突破口。

不料李燕娥十分機警,哪怕那位女特務在月余時間里就和她“混熟”,她也沒有輕易卸下心房相信那名女特務,并將此事上報宋慶齡,聽從宋慶齡建議,立馬與那位女特務斷絕來往。

女特務“任務”失敗的消息傳回戴笠耳中,不死心的戴笠又生一計,在幾個月后再次派遣一個外表俊朗的男特務假扮成司機刻意接近李燕娥,討取孤身一人的李燕娥真心。

李燕娥確實漸漸喜歡上那名司機,但戴笠明顯低估了李燕娥對宋慶齡的忠誠,她確認自己感情后,沒有第一時間與那位司機私定終身,而是再度把這件事告訴宋慶齡,請宋慶齡出面打聽一下那人的底細,再做其他決定。

宋慶齡很快告訴李燕娥“真相”,傷心的李燕娥深覺對不起宋慶齡,認為自己又差點兒給宋慶齡帶來麻煩,因而她向宋慶齡保證,自己日后再不找對象,一輩子保持單身陪伴、照料宋慶齡。

宋慶齡笑著摸摸李燕娥的腦袋,安慰她:“可別這樣,若是遇到了合適的人,還是要嫁人的。”

1979年,年近7旬的李燕娥不幸患上子宮癌,宋慶齡非常焦急,親自到上海把李燕娥接至北京,請人專門照料她的生活,又請來當時最好的醫生為李燕娥治病。

由于擔心李燕娥吃不慣北方的飯菜,宋慶齡想盡辦法托人買了新鮮的蠶豆為她補充營養,并吩咐照顧李燕娥的人,一定每天都叫李燕娥吃雞肉、喝雞湯。

1981年2月,李燕娥的病情再一次惡化。她似乎對自己的死已有預感,特地見了宋慶齡一面,哭著拉住宋慶齡的手久久不放,非常害怕自己離開后,無人照顧同樣老邁的宋慶齡。

幾天后,李燕娥與世長辭。當她的骨灰盒被送到宋慶齡住所時,這位身居高位的老夫人竟不顧體面,直接將臉頰緊緊貼在上面,就如同李燕娥仍在世那般,輕柔親吻骨灰盒。

那個時候的宋慶齡也已病入膏肓,路都走不太穩,可她還是堅持親自操持李燕娥的身后事,替李燕娥設計墓地,親手抱著李燕娥的骨灰盒,“送”她到回上海的汽車上,并遵循李燕娥生前的愿望,準許李燕娥葬在宋氏墓地,長眠在她的身旁。

李燕娥去世100余天后,宋慶齡亦與世長辭。親友依照她的遺愿,把她葬在了父母身邊,和李燕娥永遠“相伴”。

而今,后人祭奠宋慶齡,會在她的墓碑旁見到一座完全相同的墓碑,那便是李燕娥的墓地。二人并排而立,好像從未有過國家領導人和一個普通保姆的區別。

03,一個牽掛了半生的故人:她回復了什麼?

除卻安茂成和李燕娥,在年邁的宋慶齡心中還有一個遺憾的牽掛,此人即是她的親妹妹宋美齡。

宋慶齡和宋美齡在年輕時感情最是親密,每當宋美齡有了什麼心事,總會第一時間向自己的二姐傾述。

但很可惜,不同的信仰和不同的價值觀還是驅使兩姐妹漸漸走上相反的道路,此后一生再未相見。

宋慶齡晚年獨自一人居住在大陸,常常回憶起少年種種,對妹妹宋美齡思念異常。某一天飯后散步,她忽然問了秘書一個奇怪的問題:“你有親人嗎?”

秘書怔住,低聲回答“有”,宋慶齡點點頭,默默說了句“我也有”,便目視遠方,不再言語。隨著宋子文、宋靄齡等宋氏姐弟去世消息的傳來,宋慶齡對宋美齡的想念日益增多。

她找了許多渠道,給宋美齡寄去很多信件,希望宋美齡能抽空來大陸看看自己,并設想了大陸如何招待宋美齡,她該住在哪里等等問題,可宋慶齡并不知道,自己所想僅僅是她的一廂情愿罷了。

1980年底,年已87歲高齡的宋慶齡再度托陳香梅幫她帶了一封信件給宋美齡,訴說思念之情,以及希望宋美齡和國民黨歸還孫中山的某些文件。

陳香梅說:“信中寫到思念之情,并望能安排在某一地點姐妹相見一面。同時也希望國民黨把孫中山先生的一些文件歸還孫夫人。我離開北京去臺灣時,舅父廖承志對我說:‘孫夫人希望蔣夫人有回信。’信是我親自交給蔣夫人的,但沒回信,再去詢問時,夫人說:‘告訴她,知道了。’”

宋慶齡的病情嚴重以后,她的親屬聚集在北京,圍攏在她身邊。大家都知道,宋慶齡牽掛的是宋美齡。于是決定發電報到紐約,把病情的嚴重情況告訴宋美齡,希望她能夠回到中國,在姐姐去世之前再見一面。

幾天以后,終于收到了一封回復電報:“把姐姐送到紐約治病。家。”親屬們對這個反應大為吃驚,宋美齡甚至沒有在電報上簽上自己的姓名!

5個多月后,宋慶齡因病辭世,相關部門特地向宋美齡發出邀請,希望她來大陸參加葬禮,可遺憾的是,臺灣當局沒有做出任何回應,直接置之不理。

據美國女作家埃米莉·哈恩(項美麗)的回憶錄記載,在后來和宋美齡的談話中,她了解到:宋美齡決不是不想和自己的胞姐見最后一面,她是擔心自己當真去了北京,那就等于背叛了在九泉之下的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