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古代女子婚配佳齡是幾歲,大家都知道,有人問古代女子什麼時候出嫁 古代女子出嫁的習俗,另外,還有人想問為什麼古人結婚平均年齡才十幾歲?古代女子為何要早婚早育?,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其實古代女子幾歲結婚,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古代女子什麼時候出嫁 古代女子出嫁的習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代女子婚配佳齡是幾歲
古代女子幾歲結婚
1、古代女子婚配佳齡是幾歲:古代女子什麼時候出嫁 古代女子出嫁的習俗
2、古代女子婚配佳齡是幾歲:為什麼古人結婚平均年齡才十幾歲?古代女子為何要早婚早育?
古代是一個早婚的時代,在我國最早的《禮記》中,對男女婚嫁年齡標準有規定,男子20歲,女子15歲便可以成婚。到了唐朝以后,尤其是中期以后,就變成男15歲以上,女13歲以上都可以嫁娶。明代以后,明太祖朱元璋就規定男子16歲,女子14歲可以婚嫁。
古人早婚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不管怎麼樣,反正就是要早婚,尤其是女子。
有一些是因為規定。比如說越王勾踐為了臥薪嘗膽,在全國推行男子20歲未娶,女子17歲未嫁父母都要被治罪的。南北朝時期更是規定,如果女子達到適婚年齡而沒有及時出嫁的話,不僅個人家里人都要一起坐牢。古代女子結婚年齡。
在晉朝的時候,如此如果到了適婚年齡還沒有嫁出去,那就有地方長官代替父母為其婚配,可以說是強制分配了。
當然在古代也并不是就一定會你,古有很浪漫的一面。在周朝時候就有仲春會,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相親大會,在每年的2月,如果在這個會上面,兩個人看對眼的,即使私奔,父母也不會說什麼。古代詩中說到的元宵節,也是一種變相的聯誼會。
另外就是由于生活條件惡劣,水平落后,古代人的平均壽命都很短,只有三十幾歲。所以如果不早結婚的話,很多人可能連孩子都沒有,古人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所以如果不想被人說不孝的話,就必須要早婚早育。
另外也還是這個原因,惡劣的條件下,孩子的率也非常高,有時候要想養活一個孩子,必須得多生幾個孩子才可以。為了保證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死之前能夠養大至少一個孩子,就必須早婚早育了。
3、古代女子婚配佳齡是幾歲:古代女子幾歲結婚
古代女子成婚的年齡一般都在12歲到14歲,但是也存在個例。因為古代的女份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并且有叫做女大當婚,所以說古代的女子一般都是聽從父母的命令,在適當的時間就會嫁人,而且縱觀歷史,各個朝代都有禮法規定女子的成婚年齡。古代男女婚配的年齡。
按照我們現在科學的說法,人的發育成熟期一般在18歲左右,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基本上12歲到14歲之間女子初潮來臨時就已經代表可以嫁為人婦了。在很多的歷史資料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到,從唐朝一直到清朝,女子的實際成婚的年齡往往比他們所規定的要早一些。比如說唐朝規定女子13歲以上即可成婚,但實際上因為要聽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特別是達官貴族家的女子,因為其中夾雜著很多利益關系,所以說他們一般很早就已經定下婚事。唐朝女子多少歲必須嫁人。
在歷史上其實也有很多的事跡表明古代女子成婚的年齡是非常的低的,比如說,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聽說過的,陳后主的妃子張麗華。在她十歲的時候就已經進宮了,并且深得陳后主的喜愛,有史料記載,她17歲的時候就已經生了四個孩子,這就可以證明她成婚的年紀大概就在十歲左右,放到現在來說還是一個小孩子。
除此之外,歷史上有的朝代的還對女子成婚的年紀做了限制,有些超過年齡而沒有婚配的女子就會由朝廷的專門的部門進行強行婚配,這個年齡一般是20歲為上。其實從這里也不難能夠看出古代女子的身份地位是多麼的低,而且也沒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所以說我們應該感謝現在的生活,雖然有父母婚,但是已經幸福很多了。唐朝女子最晚婚配年齡。
以上就是與古代女子什麼時候出嫁 古代女子出嫁的習俗相關內容,是關于古代女子什麼時候出嫁 古代女子出嫁的習俗的分享。看完古代女子婚配佳齡是幾歲后,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