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中等偏上的婚姻是什麼婚姻,婚姻的本質是什麼

解夢佬 3 0

中等偏上的婚姻是什麼婚姻

01

前兩天刷微博,看到這樣一組數據。

根據統計,最近十年,我國結婚對數呈現先升后降的態勢,到了2022 年,結婚對數直接跌破1000萬大關。

對比更高峰時的數據,近六年來,我國結婚對數減少了419.6萬對。

與此同時,和結婚對數呈負相關的離婚對數,也幾乎呈現逐年攀升的趨勢。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愿意結婚,越來越多的已婚夫妻選擇了離婚。

這和適婚人群總量減少、年輕人推遲結婚、大城市的高房價、高經濟壓力等因素都有很大的關系。

之前在 上看到有人討論一個話題:想找個普通的上海男生結婚有多難?

有人問,如何定義“普通的上海男生”?

結果女孩們是這樣定義的:35歲以下,沒有婚史,上海戶口,本科學歷,身高175cm以上,長相中等偏上,年收入30萬,外環內有90平以上獨立房產,就這麼點要求……

然而,熱心群眾盤算后發現,真正滿足這些要求的上海男生,不到400人……

雖然盤算的結果可信度有證,但不可否認的是,這背后折射的,是“單身時代”下的現實一角:年輕人“婚”不起了。

不過,經濟壓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隨著女性的逐漸獨立,離婚成本的降低,婚姻漸漸被人們化了。

比如, 上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女孩子不努力是要結婚的,努力就可以住高級的養老院。”

好像結婚只是弱者的歸宿,結了婚的女孩,這輩子就沒有生活質量可言了。

于是年輕人中漸漸形成了這樣一種風氣:凡是努力、獨立、自信、優秀的女孩子們,都應該賺錢給自己投資養老,而不是把精力和財力用于婚姻和育兒。

“恐婚族”們因為種種原因,對婚姻有較強的排斥或逃避感。

這其中的原因,一個是害怕“婚后復窮”。

比如,婚前生活瀟灑、自給自足、還能經常出國旅個行的姑娘們,婚后可能就成了要為生活折腰以及共同還債的悲了。

最重要的一點,還是怕婚后失望。

比如,我們最常聽那些結婚幾年后的姑娘們說的就是:這個男人,婚前對我多好,現在真是讓我失望透了。

02

美劇《致命女人》有一陣子很火,很多人把它當成了婚姻教育片。

劇中有一句對白曾經在微博上廣為流傳:婚姻比看上去難多了。

難道不結婚,生活就會更容易嗎?

活著本身,就比看上去的難。

無論窮人還是富人,胖人還是瘦人,單身還是已婚,都有屬于各自的小煩惱、大問題。

一路成長的途中,我們慢慢發現,這個世界上,除了當廢柴,其他活法都比看上去難多了。

我們常常會聽到 結婚之后的各種狗血新聞,什麼某某女子被家暴了,某明星又出軌了,曾經最甜的夫妻傳婚變了……

這并不是因為時代變了,讓婚姻難以為繼,而是因為 絡發達了,信息的獲取渠道變多了,那些早年同樣存在的婚姻問題,如今借著發達的 絡家喻戶曉,也引發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恐婚心態。

恐婚的年輕人,多半是只看見婚姻的狗血渣男和綠茶,而聽不進生活的柴米油鹽。

最近,郭曉冬因為妻子程莉莎在《浪姐2》中淘汰,發了一條“讓妻子回家做飯”的微博,被 友罵上了熱搜。

一句“趕緊回家做飯”,很多 友倍覺反感——“爹味過濃,讓人作嘔。”

雖然這話說出來很討嫌,有大男子的味道,但程莉莎偏偏就吃這一套,還親自下場護夫,表示“一屋兩人三餐四季!有些情話只有自己懂!”

看過《妻子的浪漫旅行》的人會知道,程莉莎曾經還在節目中坦蕩說出自己為了懷孕打了很多排卵針,為了婚姻,很久沒有出門工作,為了愛郭曉冬,做了很多自己從前不敢想象的事情。

但就是這樣一個奇怪的夫妻組合,還當選過時尚的“最美好夫妻”。

婚姻里一定有許多瘡面,但如果你只看到婚姻的瘡面,而不愿意去發掘美好,那無論處在什麼樣的生活狀態下,你都不會順心。

前段時間,復旦大學的梁永安教授分享的一個感情觀上了熱搜。

他說,很多人在七情的問題上都有個誤區,就是希望愛情能解決自己人生的問題。

比如很多人覺得過得很孤獨、很焦慮,還面臨著生活中的種種難題。

這個時候,他們就希望找一個人,溫暖,甚至幫助自己解決這些問題。

但愛情本身是個情感,它不是個問題。

如果兩個人都帶著一身問題結婚,互相的這種期待會讓雙方壓力變大,最終導致失望。

真正擁有愛情或最有資格談戀愛的,是兩個原本就有能力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生活,跟世界建立起關系的人。

“只有這樣的人,他才有能力輻去溫暖,才有能力給別人一種信心和快樂。”

03

沒有任何一段愛情,足以支撐一生一世,愛情更大的規律是要再創造,那麼,如何才能提高我們的愛情再生產能力呢?

①理解愛情投資模型

心理學家卡莉爾·魯斯布爾德提出過一個愛情投資模型:承諾 = 滿意度 + 投資 – 替代項

承諾是指個人是否希望維系親密關系,并對此在心理上的依戀程度。

滿意度,指親密關系中,體驗到的積極情感或者消極情感。

投資,指金錢、時間、精力和情感投入,共同朋友和愛好等。

替代項,即有沒有其他更好選項,包括備胎、第三者,以及理想、自主性等。

這里必須注意的是,替代項通常只是誘發因素,如果一個人因為替代項的質量較高而減少了承諾,從根本上來說,還是親密關系雙方,沒有做好價值提升、期望管理,導致滿意度下降。

于是,相比之下,替代項看起來就比實際更誘人、更有吸引力。

張愛玲曾說:“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

其實,原選項和替代項都是玫瑰,只是一朵是紅玫瑰,看久了變成蚊子血;一朵是白玫瑰,看久了變成飯粘子。

也就是說,玫瑰無論是紅是白,關鍵看雙方能不能好好培養,讓紅玫瑰一輩子是心口的朱砂痣,讓白玫瑰一輩子是床前明月光。

②認知情商性別差異

情商性別差異,是指男女性在情商能力方面的特點和表現差異。

比如,在樂觀悲觀方面,男生對婚姻狀態容易盲目樂觀,女生卻習慣于 出現問題的地方。因此,婚姻中,就經常出現妻子抱怨丈夫對婚姻問題避而不談的現象。

在爭吵看法方面,有調查數據顯示:丈夫們認為夫妻吵架讓他們感到不安,是不愉快甚至令人厭惡的,但他們的妻子卻不太介意。

理解了這些差異,在處理親密關系中的問題時,雙方就應該在考慮到差異的基礎上,需求更優的溝通方案。

比如,親密關系中,女生因為男生約會遲到而欲發生爭吵和抱怨時,盡量就事論事,避免人身攻擊。

心理學家海穆·吉諾特推薦了抱怨的XYZ法則:當你做了X,我感到Y,我希望你轉而做Z。

比如,爭吵時你可以說:“你沒有打告訴我晚餐約會你會晚點來,我感到不受尊重和生氣,我希望你打告訴我你會晚點到。”

而不是說:你是個自私的家伙。一旦抽象概括到貼標簽,往往就上升到了人身攻擊。

04

③運用15%規則為親密關系保鮮

15%規則,是美國心理與認知科學助理教授羅伯特·威爾遜團隊提出的原則,指的是:15%錯誤率是學習更優難度。

意思是說,給定的學習材料,熟悉掌握與陌生未知兩個部分之間的比例,如果大約是85:15,難度最為合適,學習效率更高。

比如,學一篇新的英語 、一個新的數學章節,讀一本新書,其中更好有85%是自己熟悉的內容,余15%是新信息、新知識。

如果新信息、新知識超過15%,例如一篇新的英語 ,一半單詞看不懂,連蒙帶猜、絞盡腦汁都不知所云,就會讓人失去學習的熱情。

這個原則,同樣可以運用到親密關系中。

隨著兩人在一起的時間變長,生活會歸于平淡。

為了防止滿意度被生活磨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制造15%的小意外、小驚喜,為親密關系保鮮。

比如,來一場燭光晚餐周末一起去看一部不錯的,節假日騰出時間一起去旅行。

的模范夫妻杜江和霍思燕,就是這樣。

不管哪個節日,一家三口一定要在一起度過。

中秋節,全家出動宣傳;國慶節和老婆一起享受美食;春節,陪老婆孩子寫“福”字。

有一次霍思燕生日,杜江還和兒子遠程錄驚喜給霍思燕慶生,霍思燕在節目現場感動到淚眼汪汪。

好的婚姻,不是你有病,我有藥,而是兩個“帶病”的人,靠著自身的能量耐心磨合,共同探索相處之道,,與子偕老。

作家艾小羊說:

婚姻沒那麼可怕,同時,婚姻也沒那麼可愛。

它是人生無數選擇之一,而任何選擇,都意味著放棄——結婚,就是選擇了責任,放棄了自由。

選擇責任是不是一定比選擇自由苦?未必。作為思考動物,人類的天性,是向往責任的。正如作家·昆德拉所說: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

世界上本就不存在完美,選擇也是一樣。

既然結婚或者不婚都不可能完美,那想結婚和已經結了婚的人,不如好好學學婚姻相處之道,以一己之力,讓自己離幸福近一些。

以上就是與中等偏上的婚姻是什麼婚姻相關內容,是關于婚姻的分享。看完婚姻的本質是什麼后,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