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黑色素痣與普通痣的區別

解夢佬 8 0

黑色素痣與普通痣的區別



1痣的顏色及形狀等發生變化時要重視
色素痣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兩種。其中,后天形成的痣由成巢的痣黑色素細胞,可出現在人體的各個部位,最常見的位置是經常暴露在陽光下的部位,如面部、頭皮、四肢等。
2痣是一種良性皮膚腫瘤,通常情況下不會惡變
但當色素痣的顏色發生改變,不均勻;痣的邊界由規則變為不規則;皮損出現不對稱;在沒有外傷的情況下,痣破潰有出血現象時,就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排除黑色素瘤的可能性。另外,色素痣是否惡變與它在皮膚上呈平面或者凸起的形式并無直接的關系,與痣上是否長出毛發也沒有關聯性。
3黑色素瘤的發生與過度日照有關
黑色素瘤主要分四種:第一種是惡色雀斑痣樣黑色素瘤,主要發生在面部、頭頸部,西方人較多見。第二種是淺表擴散型,常發于軀干、小腿部位。第三種是結節樣型,是黑色素瘤的后期表現。第四種是肢端型,好發于手、足部位,也是中國人最常見的發病類型。發生黑色素瘤的影響因素主要與種族有關。白種人皮膚內的黑色素明顯少于黑種人或黃種人,抵御紫外線的能力相對較弱,黑色素瘤的發病率高。其次是環境因素,皮膚長期暴露于日光下,增加了黑色素瘤的發生幾率。最后,病毒感染、放射線可能與黑色素瘤的發生有一定關系。總之,黑色素瘤可由色素痣惡變而來,也可直接發生在皮膚上。避免將裸露皮膚長時間暴露在日光下,以及避免皮膚部位的外傷,是目前我們能夠預防黑色素瘤發生的可知方法。與其它腫瘤的確診依據一樣,黑色素瘤也要通過組織病理學切片進行確診,一旦高度懷疑黑色素瘤,病理學檢查是必要的。
一、色素痣的大小:
普通痣一般直徑小于5mm
惡性黑色素直徑大多超過4~6mm
二、痣的邊緣:
普通痣邊緣光滑與周圍皮膚分界清楚
惡性黑色素瘤多參差不齊,呈現鋸齒樣
三、痣的顏色:
普通痣的顏色多為棕黃色或者棕褐色或黑色
惡性黑色素瘤常在普通痣顏色的基礎上參雜多種顏色,幾個月內顏色突然加深,變黑、變藍或開始褪色
四、痣的表面特征,質地形狀的改變:
普通痣常年不會發生質地形狀的改變,人不會有不適感
惡性黑色素瘤常在短期內迅速增大,周圍皮膚出現炎癥反應,黑痣周圍出現許多新的小痣,伴有區域淋巴結腫大
5大方法鑒別惡性黑色素瘤與普通色素痣
一看痣的對稱性:將痣用筆畫線,一分為二,普通痣兩邊對稱,惡性黑色素瘤多為不規則形,一分為二,兩半不對稱。
二看痣的邊緣:普通痣邊緣光滑,與周圍皮膚分界清楚,而惡性黑色素瘤多參差不齊,呈鋸齒樣改變。
三看痣的顏色:普通痣顏色多為棕黃色或棕褐色或黑色,而惡性黑色素瘤常在普通痣顏色的基礎上摻雜多種顏色,幾個月內顏色突然加深、變黑、變藍,或是開始褪色。
四看痣的直徑:普通痣一般小于5毫米,而惡性黑色素瘤直徑大多超過4毫米至6毫米。
五看痣的表面特征、質地形狀的改變:普通痣常年不會發生變化,人不會有不適感覺。而惡性黑色素瘤常在短期內迅速增大,周圍皮膚出現炎癥反應,如出血、潰瘍、瘙癢、難愈合、疼痛、或結痂等表現。黑痣四周出現許多新的小痣,專業術語稱之為衛星灶,還會伴有區域淋巴結腫大,這是癌細胞分裂、擴展開的一個表現,是黑色素瘤的一個重要表現。
正確區分黑色素瘤和普通黑痣
區分色素痣與惡黑
臨床工作中,色素痣需與惡性黑色素瘤相鑒別,后者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的腫瘤。
惡黑發病原因
惡黑發病率因地區、種族的差異而不同,好發于白種人,澳大利亞的昆士蘭是高發地區,同時,美國的惡性黑色素瘤發病率也在逐年增長。惡黑的發病可能與紫外線的照射有關,也可能與遺傳、內分泌因素、化學致癌物、免疫缺陷等因素有關。但是,在亞洲地區,惡黑發病部位在紫外線很少能照射的足跟、手掌等處,這些地方的惡黑則可能與長期慢性摩擦、外傷,或結構不良痣的惡變有關。
惡黑和普通黑痣的區別
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痣,首先要區分是惡黑還是普通色素痣。根據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提出的ABCD早期診斷惡黑的方法,用四個征象來區別惡黑與黑痣以及其他皮膚疾病的不同點。惡黑四特征:
1.不對稱性
將惡性黑色素瘤一分為二,兩邊不對稱。
2.邊緣不整齊
呈鋸齒狀的改變。
3.顏色呈雜色
黑中帶藍,或黃中帶棕,或黑中帶灰。
4.直徑大于5毫米
一般來講,惡性黑色素瘤常常不對稱、邊界不清楚、邊緣不光滑、顏色不均勻,瘤體發展迅速、易破潰、出血。
需要注意的是,臨床表現并不是金標準,疾病也不是參照教科書生長的。我們在工作中就曾經遇到看起來像是瘊子等良性表現的痣,病理顯示是黑色素瘤。因此,還是需要專科醫生幫助,必要時通過活檢、病理組織檢查才能明確診斷。此外,還要與脂溢性角化、皮膚纖維瘤、色素性基底細胞癌等疾病鑒別。
對于疑為惡性黑色素瘤者
應告知病人需將病灶連同周圍0.5cm~lcm的正常皮膚及皮下脂肪整塊切除后送去做病理檢查,如證實是惡性黑色素瘤,則要根據其浸潤深度和可能的黑色素瘤類型和部位等,決定是否需行補充廣泛切除。但一般不作切取或鉗取活檢,除非色素痣病灶已有潰瘍形成者,或因病灶過大,一次性切除可能會引起毀容或致殘著,則可考慮先經病理證實者,但切取活檢后必須與根治性手術銜接得越近越好。
惡性黑色素瘤最常見于皮膚,但也發生在黏膜或眼部等處,如指趾的甲下,或口腔、陰道,肛門內黏膜,或腦膜上。黑色素瘤有不同的病理類型,浸潤的深度也不一樣,有些惡性程度比較低,選擇的手術或治療方案是不一樣的。在皮膚的最常見種類被稱為表淺擴散型惡性黑色素瘤和小結節型惡性黑色素瘤,早期,非常表淺的病損5年治愈率可為100%。所以治愈率取決于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黑色素瘤由于惡性程度比較高,治療的首選是手術。過去主張切除黑色素瘤病變時一定包括周圍5厘米的正常皮膚,現已被摒棄。對于腫瘤厚度為≤1mm者,僅需切除黑色素瘤緣外正常皮膚1cm就可以了,但如果病灶厚度超過1mm者則應作廣泛切除術。肢端的惡性黑色素瘤,常需行截肢或截指(趾)術。 其他的還要做區域淋巴結清除術等。現在由于這個病的發病率很高,放療,干擾素和生物疫苗等也應用于黑色素瘤的治療,也取得了一定的療效。因此,患有或疑似黑色素瘤的病人不必緊張,要及早進行檢查和明確診斷,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還是有治愈的希望。

以上就是關于黑色素痣與普通痣的區別的分享,更多痣相資訊,請關注紫微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