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學,古稱堪輿學,在我國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一直都扮演者相當重要的角色。
堪輿術不僅僅是一些風水理論,也包含了一些我國古代地理知識的應用及民風民俗。
接下來,紫微府帶您來了解風水學入門知識之堪輿術,一起來看看吧!
堪輿術發展歷史
風水,本為相地之術,即臨場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稱堪輿術,相傳風水的創始人是九天玄女,比較完善的風水學問起源于戰國時代。風水的核心思想是人與大自然的和諧,早期的風水主要關乎宮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選址、座向、建設等方法及原則,原意是選擇合適的地方的一門學問。
風水堪輿術起源于華夏族先民對于居處環境的勘察和選擇。中國最早的文學總集《詩經》就有先民相地的記載。《大雅·公劉》篇述公劉率領周朝先民遷居豳地時,其中多次提及公劉登高行遠。
甚察廣原京獻,草澤流泉。如第五章:篤公劉,既溥既長,既景乃崗,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其三軍曹,度其隰原,徹田為量,度其夕陽,豳居允荒。公劉不僅察其山水,亦測其日影,相其陰陽,觀其日出日落,以之確定居處之正位。
隨著經驗的積累,古人逐漸意識到人與自然之間存在著某種必然的聯系。認識到水火山澤、日月星辰、風雨雷電、自然方位、四時變化等對人的生活生存的影響。如《呂氏春秋》云:輕水禿癭,重水馗甓,甘水好美,辛水疸痤,苦水虺傴。
《孔子家語》亦云:堅土之人剛,弱土之人柔,墟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細,息土之人美。在此基礎上,古人于是有了太清之氣、兩儀、四象、五行、八卦等觀念,并把它們運用于居處環境的選擇,進而有了這方面的專書--堪輿。漢末,形成了風水術或相地術的原形。
隨著歷史的發展,文化的繁榮,古人們越來越醉心于探究人與自然間的神秘聯系。唐宋之際,堪輿術形成了兩大風水理論流派。江西形勢派注重龍脈、穴位、砂水、方位之間的呼應及其對氣的藏聚。
福建理氣派則以五行八卦、天星、十二支為四綱,認為氣作為化生人體及萬物之源,無形跡可尋,須以羅經定其位而察其氣,重視方位對氣的生克迎聚。明清時代,兩派理論漸趨融合,在風水勘察中,形、理并重,導致了風水理論的復雜化。
堪輿術入門簡介
堪輿術龍脈指如龍般妖嬌翔舞,飄忽隱顯的地脈。地脈以山川走向為其標志,故風水家之龍脈,即是隨山川行走的氣脈。《陰陽二宅全書·龍說》云:地脈之行止起伏曰龍。《撼龍經》云:大率龍行自有真,星峰磊落是龍身……龍神二字尋山脈,神是精神龍是質。
龍行飄忽,即所謂神龍見首不見尾,山脈亦多起伏逶迤,潛藏剝換,郭璞《葬經》所謂委蛇東西,忽為南北即是此意。辨龍首要分清枝干,尋得干龍而于枝上點穴,大非吉事。
《堪輿漫興》云:尋龍枝干要分明,枝干之中別重輕。次要分清真龍之身與纏護之山。凡真龍必多纏護。纏多富多,護密人貴。但若于纏護之山下穴,即失真龍之氣,亦大不吉。識得真龍,然后觀其水口朝案、明堂龍虎,確定結穴之外。龍之勢,以妖矯活潑為貴。重重起伏,屈曲之玄,東西飄忽,魚躍鳶飛,是為生龍,葬之則吉。如果粗頑臃腫,慵是真龍,帳里貴人最為上。
末句意指,龍須低伏,穿帳而行,若居帳外、帳上、帳邊,俱非上格,為中下之品。所謂嶂中有繞穿心行,帳不穿行不入相。帳中隱隱仙帶飛,帶舞低垂主興旺。(《撼龍經》)如果龍行無帳幕纏護繞行,則顯得主龍孤獨無援,其力亦薄,即使勢大雄強,亦為賤龍。縱然有穴形,亦只合作神祠廟觀,安墳建宅,必主人丁單薄,老弱無依。
堪輿術生氣簡稱為氣,亦名內氣、五氣、陰陽之氣。氣是六合太初之清氣,化而生乎天地萬物者,乃萬物之源。生氣即太初清氣的形態之一。郭璞《葬經》:葬者,乘生氣也。注云:生氣即一元運行之氣,在天則周流六虛,在地則發生萬物,天無此則氣無以資,地無此則形無以載,故磅礴乎大化,貫通乎品匯,無處無之而無時不運也。
一氣化而生陰陽,折而為五行,故亦名陰陽之氣、五行之氣。《葬經》云: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云,降而為雨,行乎地中而為生氣。因其行乎地中,其形不見,故又名內氣。
風水家認為內氣行則萬物發生,內氣聚則山川融結,故土為氣之外體,水為氣之外形,是以山水之勢行,即氣脈之行,山水之勢止,即氣脈之止。山水之奇秀明麗者,乃地中吉氣即生氣所融結。《葬經》所謂內氣橫形,外氣止生即指此意。
風水家又認為,人與父母之身體,皆為生氣凝聚而成,子嗣為父母所生,體氣有相通之處。父母亡后,葬之于靈氣聚鐘之地,則父母之形體不僅不腐,反可受氣,父母之本骸得氣,其遺留之體--子嗣則以體氣相通之故而能感受生旺之真氣。
所謂葬事,即以父母之體葬于山川靈秀--生氣凝聚之所,以期己身及子嗣感應其生氣受福。是以風水之事,舉凡尋龍脈、察形勢、覓星峰、辨水源、測方位、定穴場、倒杖放棺究深淺,諸如此類,其最終目的,即是求乘生氣。
陰陽宅在自然空間中的方向和位置。堪輿術講究方位的選擇,是華夏族生活文化的重要傳統之一。《尚書·堯典》便有不同職司宅于不同方位以便觀象授時的記載。風水家以東南西北四方為四正,以東南、西南、西北、東北為四隅,合稱八方。
同時,以方位與陰陽五行八卦、干支、時令、色彩、身體部位、家庭成員、屬相、性格等緊密聯系起來。由上述諸方面的相互作用與不同方位之間的相互影響而預測出不同的吉兇、貧富、貴賤、善惡大勢以提醒居處者選擇的趨避。
如以五行言之,正東和東南屬木,正南屬火,西南屬土,正西和西北屬金,正北屬水,東北屬土。以八卦言之,自上述正東、東南的順序,依次為震、巽、離、坤、兌、乾、坎、艮。以陽宅中坐北向南的坎宅為例,則以正東、東南、正南、正北為吉,其余四方為兇。因此,居處者須在住宅修建、方位損害、室內配置、成員安排諸方面作適當調整以避兇趨吉。
堪輿術新解
2004年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中心發布了《2004年健康住宅技術要點》,明確指出:住宅風水作為一種文化遺產,對人們的意識和行為有深遠的影響。它既含有科學的成分,又含有迷信的成分。
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待風水理論,正確理解住宅風水與現代居住理念的一致與矛盾,有利于吸取其精華,摒棄其糟粕,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關注居住與自然及環境的整體關系,豐富健康住宅的生態、文化和心理內涵。
在日常生活中,風水一詞可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比較廣義的意義,泛指附近的空間、山、水,樹木等自然環境。比如說這里風水真好,真是一塊風水寶地等。一種是比較狹義的意義,專指陰宅(祖墳)和陽宅(住房)。比如說做風水,你家有好風水等。
古代的陽宅陰宅,不管是官衙與民居,不管是貴族墳與平民墳,大部分都有風水師的一份功勞。所以現代人必須承認,風水學對中華民族的繁衍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不容詆毀的貢獻。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fengshui/77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