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為講究孝道的中國,人們不僅在父母生前孝順他們,在其百年之后,亦會對他們盡心盡力。
陰宅是亡者居住的住宅,是他們前往另一世界之后的住所,也是為人子女者孝敬他們的方式之一。
那么,墓地風水怎么看怎么選擇呢?我們一起來紫微府看看吧!
中國風水第一經《青囊經》曰:氣感而應,鬼福及人。又曰:陽德有象,陰德有位。科學尚未證明,人死有氣,氣能感應,影響活人。死者下葬后,真氣會與穴氣結合形成生氣,通過陰陽交流成的途徑,在冥冥中有影響、左右在世親人的氣運。
陰陽兩氣,呼出來就成為風,升上天就成為云彩,降落下來就成了雨,在地下流行的就成為生氣。生氣在地下流行,生發時就能養育萬物。人是父精母血的結晶體,所以人也是陰陽兩氣的結晶體。
每個活著的人都有陰陽兩氣,死后肉體消失,陰陽兩氣卻沒有消失。活著的人,氣聚凝在骨,人死骨未滅,所以人死氣還活。所以下葬者,要找一個有生氣的墓地,讓生氣和不死的陰陽兩氣相結合來保護在世親人。
墓地風水學入門最好的辦法就是實地看墓地風水,祖墳是安葬祖先靈柩的地方,它是神圣的。自古以來的風水學都認為,生死是相依存的,逝去的尸骨如能得到妥善的安葬,則會庇佑后世子孫的福德,這就更奠定了人們對墓地風水的重視。
科學的墓地風水主要包括龍脈、墓地的選擇和落穴的時間及方法,考察墓地風水需要分析山勢走向、水文地質、植物等,并認識土壤屬性、葬穴與環境的關系,依此才能確定墓穴的大小、深淺、下葬時間以及地面建筑的布局和興建。
墓地風水講究大自然的格局配合,講究乘龍之氣,以龍行氣脈的聚集點為穴,配得扶手,朝案以及山水之護欄而得天地之靈氣。任何一點均非造作而可得,均為天地自然生成之物!龍山向水之配合絕妙,就需要地師具有高深的理氣知識,一度之差,滿盤皆非。
合天時,合地運,合山水而方能做出富貴之墓地!最后,就是以天地人三者之配合,擇以吉祥之課,方能做到盡善盡美,寅葬卯發,甚至三元不敗富貴永久。
墓地風水學入門
墓地風水學入門:談到墓地風水,不少人會說會說,現在已經實行火化,墓地風水已經沒有實際應用價值,其實從風水角度來看,墓地風水重于陽宅風水,這不僅在《葬經》、《青襄經》、《紅襄經》《撼龍經》、《地理五訣》等書籍中能得佐證,而且在我風水實踐中也是履試履應。
因為死者在下葬后,真氣會與墓穴之氣結合形成生氣,通過陰陽交流的途徑,在冥冥中影響、左右在世親人的氣運。在自然界中,陰陽兩氣交流能生成風,上升就成為云彩,降落下來就成了雨,在地下又聚集成為生氣,生氣在地下流行,養育萬物。
人是父精母血的結晶體,所以人也是陰陽兩氣的結晶體。每個活著的人都有陰陽兩氣,死后肉體消失,陰陽兩氣卻沒有消失。活著的人,氣聚在骨,人死骨未滅,結合現代科學觀點來分析,人死只是一種能量的轉換,所以人死后始終以另一種形態存在于宇宙空間,或許是以現代科學所謂的信息形態存在于世。
這樣看來,不管是尸體安葬,還是火化的骨灰安葬,信息和能量同樣存在于宇宙間。下葬時找一個能聚集生氣的墓地,讓充滿生氣的信息來庇護在世親人是有一定道理的。
科學未能解答的古代風水,未必就是玄學,況且,這個世界并非只有科學才有存在價值,科學之外的東西也有其存在的價值,比如宗教,人類創造了科學,科學能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卻改變不了人性的弱點,宗教能凈化人的靈魂,讓人棄惡從善意,即使科學能夠做到這點,也是被動的,而前者卻是發自內心的。
象中國傳統中醫的針灸,在生物電子學產生之前,西方學術界一直未予認可,因為人體解剖中根本看不到經絡,如今早已被證實經絡的真實存在了。凡此種種,足已說明事物的存在往往總是合理的,包括墓地風水,至少能給相信這種文化的人們心靈上的慰藉。
經書說:人死有氣,氣能感應,影響活人。這種感應已有不少事例。如紹興市某不銹鋼廠老板,以前一直是在社會上混的,96年我為其遷移祖墳,墓地來龍秀麗且有生氣,兩砂環抱,明堂寬敞,前有案山和溪流,左有貴人峰,形似勺子。
點穴時父子兩人還爭吵了一番,父親想要人丁,兒子想要發財,最終老子做了讓步,點下一穴,坐巽向乾,水口出于丁未方,不久便開始辦不銹鋼廠,生意特別好,現在已經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老板了。這不能說與中國傳統風水毫無關系吧。
經書說:氣有風吹就散失,遇上界水就止步。古人設法聚集生氣使它不散失,用界水限制它不再運行,所以把它叫做風水。風水的法則,得水最好,能藏風是第二個要求。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即使是盛大的氣場運行還有它的余氣止息,雖然零散,但生氣也有聚集的地方。
水流在土外,叫外氣。外氣橫行成為界水,土內的生氣自然止聚,說的正是這個意思。 淺深得乘,風水自成。土為生氣之母,有土才有氣。氣是水之母,有氣才有水。藏在干涸燥熱的地方的氣要淺,藏在平坦地帶的氣要深;包括墓穴之土都十分重要,尤其以五色泥為最佳。實踐中也有此應驗,好的穴場其泥土也必然佳。這也是墓地風水的基本原理。
墓地的好壞還要看明堂,祖龍至山水相會,三分三合;小合則為小明堂,大合則為大明堂,合于龍虎砂之內則為內明堂,合于龍虎之外則為外明堂,各不相亂,這一道理一定要弄清。山龍中的明堂常深,平陽龍中的明堂常淺。
經書說:氣行于地下,物生于地上。平地的地勢有原脈,山地的地勢有原骨,它們或者從東向西,或者從南到北,回環往復地運行,似進欲退,欲止又進。當脈氣止聚的時候,陰陽調和,沃土豐厚,流水至深,草木茂盛,生機盎然,這種地方下葬,或貴出大官,或富可敵國。
經書說:形止氣蓄,化生萬物。這就是上等葬地。土地以平坦為貴,以地下有支龍為貴。支龍起步的地方,生氣也隨支龍開始運行。支龍停步的地方,生氣也隨支龍停止并聚集而成為吉地。觀察支龍的方法,一句話,平地上隱隱隆起的條狀地帶就是支龍。
地有吉氣,土隨龍起。地有止氣,水隨而止。勢隨形動,回復終始。法葬其中,永吉無兇。重山迭嶺,群龍眾脈薈萃,應當先把特形龍剔除出來。有的龍大形小,有的龍小形大,這些畸形的龍脈,不能用作葬地。壟龍要求在地上聳起,支龍要求在地下伏行。
不論是壟龍還是支龍,結穴處應平坦如伸出的手掌。支龍因為深伏,故以頂部下葬為上。壟龍高露,故以山麓下葬為佳。山地屬陰,平洋屬陽,所選擇的形和勢不得法,生氣或被扼殺或流失殆盡。
古人對墓地在選址上最重視風水方面的考慮,對龍、砂、水、穴、相、明堂、近案、遠朝都有一定的格局安排和講究,包括墓址的地質、水文、朝向、土壤的要求,尤其是與自然山川景觀渾然一體,天人合一,達到極為完美的境界。北京的十三陵便是如此。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fengshui/77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