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風水?其實可以簡單來說,風水是中國漢族具有歷史性的玄學,如果學術性來說的話,風水其實也可以叫做堪輿。關于風水,我們到底從哪些方面去了解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風水入門圖解
風水學上的名詞解釋
龍
風水學中“龍”者,山也。因山逶迤起伏如龍形,故稱。廖瑀《泄天機尋龍入式歌》:“爰從重濁凝于于地,便有高低勢。勢來起伏是行,前賢呼作‘龍’。”蔡元定《發微論》:“夫山以靜為常,是唯無動,動則成動矣。成龍之山,必踴躍翔舞,若其偃硬勒,則不融結者也。”
砂
又名“砂頭”。堪輿家對龍穴前后左右諸山的總稱。古時以砂子堆撥成傳授尋龍點穴之法,故稱。徐善繼《人子須知;砂法》:“夫砂者,穴之前后左右山也。....前朝、后樂、左龍、右虎、羅城、侍衛、水口諸山,與夫官、鬼、禽、曜,皆謂之砂。”廖瑀《泄天機;消砂入式歌》:“真龍落處四山聚,亦自有名義。昔賢何以喚為‘砂’?于理自呼差。楊、曾教人原有格,五、九只從砂上撥,因茲名作《撥砂經》。”
砂隨位置、形狀而有各種稱呼;宋.張子微著的《玉髓真經》、明.徐善繼、徐善述著的《人子須知》、徐試可著的《天機會元》(顧陵岡原著)等書內有很多圖形可以參考。在穴前,近者為“案”,遠者為“朝”;在穴后,為“鬼星”、“樂山”;在穴左,為“龍”;在穴右為“虎”;龍、虎上又生砂,明見者為“官星”(多在穴前),不見者為“曜星”:在穴后行龍身上者為“護”、“從”;在水口旁邊及內外者為“捍門”、“華表”、“羅城”、“北辰星”、“羅星”(禽星、落河火星),在穴旁外纏山或穴后左右者為“插耳”(太乙、天乙)。
穴
即“龍穴”。堪輿家所認為的土中氣聚結處。或成洼狀,或成突狀。謂“穴”生氣最旺,適合安墳立宅。繆希雍《葬經翼;察形篇》:“穴者,山水相,交陰陽融凝,情之所鐘處也。”同書《怪穴篇》:“穴以藏聚為主。蓋藏聚則精氣翕集,暖而無風,暖則無水,無風則無蟻,三害不侵,則穴得矣。”徐善繼《人子須知》卷首:“穴者,蓋猶人身之穴位,取義至精。”
水
別稱“外氣”。與“龍”“砂”“穴”并為相地術的四大內容。堪輿家認為,水為氣之母,氣靠水運送而行,而水攔截而止,尋龍點穴,要根據水流的有無、大小、方向、形態等作出判斷和印證。水勢以深聚緩和為吉,以激湍沖割為兇。郭樸《葬書》:“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經》曰:‘外氣所以聚內氣,過水所以止來龍。’”蔡元定《發微論》:“兩水之中必有山,故水會即龍盡,水交則龍止,水飛走則生氣盡,水融注則內氣聚。”徐善繼《人子須知;水法》:“水深處民多富,水淺處民多貧,水聚處民多稠,水散處民多離。” “水送則龍行,水界則龍止”,這個觀念在沒有明顯高低落差的平原(平陽、平洋)地區,用于尋龍點穴是很重要的。有經驗的地師可以從水路的來源、轉折、出口、停潴……等,迅速點出穴位,而且知道龍(陸塊)從何處發、如何頓趺起伏及分枝、該立何向(使龍神卦氣清純不雜)?結什?樣的地局(富貴、貧*、壽天、格局大小……)?
向
堪語術語。指宅或墓的坐向,與龍、砂、穴、水并為相地術五大要項。術家認為,坐向大要以背山面水,坐北朝南,避兇迎吉為佳,定向既要視察地形,也要羅盤占測,而以地形坐向為先條件。 反映在運盤上,山與向的運星不管是山到向,還是上山下水,其吉兇均須依實際地形裁奪,如到山到向雖吉,而坐山無山,向首無水,或坐山有水,向首有山,仍不宜選用。
由于自然山水往往不免差人意,術家每采取變通辦法來解問題。如偏字之說,定山向以山為準,依水而變,用地盤測量,山龍若從子方來,午方有水,即用子山午向,是為最理想的風水寶地。但如水不在午方而在丙方,則改用壬山丙向以止氣,余類推。
清朝錢泳《履園叢話;營造》:“凡造屋必先看方向之利不利,擇吉即定,然后運土平基。”清趙廷棟《地理五訣》卷一:“一曰龍,龍要真;二曰穴,穴要的;三曰砂,砂要秀;四曰水,水要抱;五曰向,向要吉。”舊題南唐何溥《靈城精義》卷下:“龍以為主,穴以向為尊,水以向而定,向以局而分。”《注》:“此以水與穴皆以向為重。凡論氣者不可不論向也。凡葬法內之乘氣,一以為主,亦以正五行為主,別無他門。若坐穴立向,則雖內以首,水自寅艮來,由戌干去,若以雙山五行屬木,則沖破胎養,以正行屬水,則沖破冠帶,俱不合度,當立丙丁向,則水可消。蓋以玄空五行論,則丙丁屬火,其穴在戌,用可收艮之水而發福。此以玄空五行收向上之水也。水有息道漏道,從入而成,至山向而折之,乃漏道,則生成之局非人為也。故古人定向在于收局,當用雙山定之,如卯龍巽庚,水朝金局也,出艮方則金氣己成,當立庚向,蓋從煞正為迎神通煞之法。....昔人云:無絕水有絕向。蓋山水已結,未有不可用者,或水有不合,當于向上轉移而消之。自古立向消水有許多法度,非以滋后人之惑,只是今人有個法度,以合山川之性情,不至拂逆而有敗地耳。”
祖山
風水家把發的山稱為“祖”,有經驗的人可從河流的起源來尋找,也可從地圖的標高來判斷(明朝愛國將領袁崇煥的祖墳,本人就是在一次看地圖時偶然發現,原來就在自己居住地附近)。楊筠松是用“望氣法”來看,《撼龍經》說:尋龍望氣先尋,云霧多生是龍脊,春夏之交與二分,夜向云霓生處覓;云霓先生絕高頂,此是龍樓寶殿定,大脊微微云自生,霧氣如多反難證。先尋霧氣識正龍,望枝龍觀遠應,因就正龍行處,認取破祿中間行……。丘延翰的《天機素書》內也記載這種“望氣法”。古代的交通不便利,要尋找祖山,必須花費很久的時間,經歷險境,現代則輕而易舉,從衛星照片、空測圖及各種地圖,就可迅速查得。通常說的祖山包括:
1 )太祖山:龍之初發,是一個大區域(全世界.全國)的最高峰;如世界最高峰的喜馬拉雅山,中國最高峰的昆侖山,日本的富士山,臺灣的玉山……都是太祖山。其山高大,石骨鱗峋,為群山之特拔者;遠望聳秀,可愛,近覷巉巖,可畏。據鎮一方,乃群龍之所從出,大則為邦國都郡,小則為縣邑。山體端嚴方正,則一方所產之人,多賢能俊秀;偏斜低小,則一方所產之人,多愚蠢粗頑。
2 )少祖山:是太祖山發之后,再沖起的高山,又稱為“應星”;其形狀與太祖山不同,或尖、或圓、或方,精神充滿,形象秀麗。風水家以此山定龍的美惡。古語云:辭樓下殿峰巒秀,預似前頭異氣鐘。“少”的意義是:接續“太”,如人倫的繼志述事,克紹箕裘,有任重道遠的負擔。大祖為祖山,少祖為宗山。
3 )列祖山:“列祖”是總舉先人的稱謂,少祖山發之后再起高峰,三三兩兩、五五六六,這些中間相間的山峰都叫做列祖山。此山多屬斜身旁落,開分龍的山峰,在九星中,多是破軍星、祿存星的形體。從列祖山可分辨龍的行。
父母山
結穴的主山叫父母山,又叫“玄武腦”、“蓋山”、“照山”、“太陽山”。廖璃說:若是山家結穴龍,定起主星峰。此山以星舉開面.穿心者為上,旁出者次之。風水在在尋龍的歷程中,是從太祖山分別龍的貴*,從少祖山分別龍的善惡,從列祖山分別龍的去向,從父母山分別龍的作用。一般人最喜坐后靠著山峰。但楊筠松的《都天寶照經》說:家家墳宅后高懸,太陽不照太陰偏;必主其家多寂寞,男孤女寡實堪憐。即指出山龍、平洋的不同,山龍以背靠端秀山峰為正局,挨星要“旺山旺向”之局。平洋大都后空,以坐空為正局。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fengshui/59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