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對比表達感情的句子

解夢佬 0

1. 運用對比的方法寫句子

對比,是把具有明顯差異、矛盾和對立的雙方安排在一起,進行對照比較的表現手法。對比是把對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較,讓讀者在比較中分清好壞、辨別是非。寫作中的對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現象和過程中矛盾的雙方,安置在一定條件下,使之集中在一個完整的藝術統一體中,形成相輔相成的比照和呼應關系。運用這種手法,有利于充分顯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征,加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

你的句子符合對比的定義,所以行的

2. 含有對比手法的句子有哪些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對比,是把具有明顯差異、矛盾和對立的雙方安排在一起,進行對照比較的修辭手法。對比是把對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較,讓讀者在比較中分清好壞、辨別是非。寫作中的對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現象和過程中矛盾的雙方,安置在一定條件下,使之集中在一個完整的藝術統一體中,形成相輔相成的比照和呼應關系。運用這種手法,有利于充分顯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征,加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

對比是把兩個相反、相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對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說明,這種寫作手法叫對比,也叫對照。在文學理論上,對比是抒情話語的基本組合方式之一。它把在感覺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詞句組合在一起,形成對照,強化抒情話語的表現力。運用對比,能把好同壞,善同惡,美同丑這樣的對立揭示出來,給人們以深刻的印象和啟示。

對比和襯托

1.襯托有主、賓之分,陪襯事物是為被陪襯事物服務的,是為了突出被陪襯事物的。對比是表明對立現象的,兩種對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關系,并無主、賓之分。

2.襯托描寫的是兩個事物;對比可以是兩個事物,也可以是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

3.襯托的修辭效果主要在于突現正面或反面事物,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俗話所說的“紅花還須綠葉扶”。對比的修辭效果主要是用比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質,使好的顯得更好,使壞的顯得更壞。讓人們在比較中鑒別,給人們留下深刻而鮮明的印象。

這種手法可以突出好與壞、善與惡、美與丑的對立,給人極鮮明的形象和極強烈的感受。如:

例子(1):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管子.牧民篇》

例子(2):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出師表》諸葛亮

例子(3):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例子(4):有缺點的戰士終究是戰士,……完美的蒼蠅終究不過是蒼蠅。

3. 運用對比手法的詩句

1、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古風二首》

作者:李紳 【唐代】

譯句:雖然全國各地的土地都被農民耕種,但農民還是因為糧食全被佞官奪去而餓死。

2、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作者:杜甫 【唐代】

譯句:貴族人家里飄出酒肉的香味,窮人們卻在街頭因凍餓而死。

3、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張協狀元》

作者:宋·無名氏

譯句:有緣分的話千里迢迢都會趕來相約赴會,沒有緣分即使面對面都無法牽手。

4、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賣炭翁》

作者:白居易 【唐代】

譯句:數九寒天可憐身上穿的衣服很單薄,但是心里擔憂炭的價錢便宜,希望天氣更寒冷。

5、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唐代】

譯句:濃濃烏云,籠罩田野小路,點點燈火,閃爍江上漁船。

6、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贈從弟》

作者:劉楨 【魏晉

譯文:任它滿天冰霜慘慘凄凄,松樹的腰桿終年端端正正。

7、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不見》

作者:杜甫 【唐代】

譯句:李白因入永王李璘幕府而獲罪,系獄潯陽,不久又流放夜郎。李白才思敏捷,創作速度很快。

8、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

作者:杜甫 【唐代】

譯句: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

9、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燕歌行》

作者:高適 【唐代】

譯句:戰士在前線殺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將軍們依然逍遙自在的在營帳中觀賞美人的歌舞。

10、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回鄉偶書》

作者:賀知章 【唐代】

譯句:青年時離鄉老年才歸還, 口音未變卻已鬢發疏落容顏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