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弦琴起源于緬甸,在中國南方得到發展,是彈弦樂器,京語稱旦匏,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各族自治縣十分流行,是京族古老的民間竹制樂器。
早在唐代以前獨弦琴就流傳于東南亞各國,在唐代的宮廷里也有樂隊班子演奏,古老的歷史源遠流長。
在“京族三島”,不少京族群眾不僅會彈奏獨弦琴,還可以在自家的房前屋后就地取材,手工制作出獨弦琴。
我國南方地區自古以來就用粗大的竹子制作的管形樂器,竹皮為弦,用以敲擊或彈撥,之后這種樂器不斷的發展。
獨弦琴發音豐滿、淳厚,音色清澈明亮,優美動聽,已經由全憑興致而發自由彈唱的民間樂器,變成擁有自己樂譜的完整演奏形式。
獨弦琴最神奇的地方是只有一根琴弦,但是可以演奏所有的音階,甚至可以演奏泛音和基音,帶一點顫音,回音很長,色彩感也很強。
獨弦琴在演奏的時候既能表現非常孤獨優雅的獨奏,也可以表現出很熱鬧的民歌節奏,個性十分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