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語文,作文怎麼寫好
關于理想作文:
我們都知道通常的寫法:首先介紹自己的理想是什麼;然后介紹自己要如何去完成,最后寫自己的感悟(可以通過實際的事例,也可以通過故事或者名人事跡等等)。
文中多用上修辭手法,比喻啊,排比等等,這些需要積累優美語句,如:理想比彩虹更絢麗,理想比大海更深沉,理想比天空更廣闊……(詞匯的收集掌握很重要,這個需要多看書,多借鑒別人的,然后自己進行融洽)。
還有就是自己要有豐富的想象力,能夠把一件事或物簡單而準確的表達出來,可以是明寫,也可以是暗寫,這個則是從自己生活中,學習中慢慢掌握積累起來的!
另外再說一下另類的寫法:(理想就像一只風箏,你不握緊它就會離你遠去……)可以通過反例的手法來寫理想作文,可以通過失敗的經驗來表達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自己從一次失敗中感悟出的理想,為了理想而征服一切困難……
2. 如何讓作文的語言更有美感 怎樣寫出優美的語句
一、巧用修辭 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能增強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是保證語言富有文采的一個重要手段。
各種修辭手法中,有這樣三種值得關注: 1.排比 排比形式整齊,語言凝煉,氣勢充沛。文中適當使用排比句,能有效地增強語言的美感和表現力。
如在一篇談個性的文章中,這樣寫道: 當畢達哥拉斯選擇陽光而拋棄凱撒時; 當莊周選擇“掉尾于田間”而拋棄宮闕時; 當張狂的阮籍長嘯山間,瀟灑的嵇康輕撫《廣陵散》,淡泊的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時── 兩個重逾千斤的方塊字浮出水面:個性。 幾個排比句環環相生,絲絲入扣,引出個性的話題,一氣呵成,很有氣勢,也很有感染力。
2.比喻 比喻不僅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可感,而且能使詩文中的敘述或說理顯得形象生動。例如有個學生的習作是這樣來比喻母愛的: 魚對水說:“你看不見我的淚,因為我生活在水中。”
面對那條悲傷的魚,水輕輕地言道:“我看得見你的淚,因為你一直在我的心里。” 這個形象貼切的比喻,把母愛的博大深沉描繪得恰如其分,又真切感人,讓人覺得精彩而不俗。
3.引用 在文中恰到好處地引用一些詩詞名句、人物典故等,是提升文章內蘊和增加語言可讀性的好途徑。這一點是不可忽視的。
在《思想的蘆葦》一文中,有這樣一段精彩的闡述: 這白發蒼蒼的蘆葦,是樵子悠悠飄起的一縷秋光,是村姑眉宇間揮之不去的一抹蒼涼的嫵媚。像衣香玢影的女子步水而來,從古代,從《詩經》,“兼葭蒼蒼,白露如霜”遂成千古絕唱。
泗流中,弄篙蕩舟的少年,采蘭擷芷,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襯著茂密的蘆葦,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國最優美的詩行。 這段文字,把古代詩文巧妙地引用、化用,使芋芋蘆葦和美麗的詩行和諧交融在一起,內涵就豐富了。
當然,在作文的過程中可以不止是某一種修辭手法的運用,有時也可以是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這一點,視行文的需要而定。
修辭之于文章,正如白云之于藍天、星光之于夜空,因其美好點綴而使文字煥發光彩。然而在許多的作文中,我們經常會讀到一些通篇都是干巴巴的陳述,讀來枯燥無味,興趣頓減。
殊不知一塊布料裹在身上是毫無美感的。所以,讓學生在寫作時有意識地學會把修辭巧妙地鑲嵌在文章里,應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二、煉字煉句 契訶夫說:“寫作的技巧,就是刪掉寫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寫好一篇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只有不斷地錘煉語言,推敲語言,反復修改,文字才能漸趨完美。只有力求每一個細節的完好,文字才會出現整體的協調和優美。
煉字煉句時大體可注意以下三項: 1.求準 力求語言的準確無誤是寫好文章的一大關鍵。古人推敲文字的典故可謂俯拾皆是,不再列舉。
法國作家福樓拜曾說:“最準確的形容詞,最準確的動詞,最準確的名詞,……只有一個,也就是最準確的那一個。”這可謂是大家的煉字風范。
在話劇《屈原》中,郭沫若把“宋玉,你是個無恥的文人!”改為:“宋玉,你這無恥的文人!”,味道就迥然不同了。 不僅一句話,一個詞語,一個字,有時甚至一個標點的準確與否,也需要仔細斟酌一番。
比如一個同學作文開頭第一句話寫道:“遠遠的東方,太陽正在升起。”他的語文老師在“的”字后面加了個逗號,變成了“遠遠的,東方,太陽正升起。”
這樣一經改動,原本平淡的陳述頓時變得生動起來。在寫作教學中,如果我們能本著這種嚴謹的指引精神和態度指導學生,我想,是能夠讓學生終生受益的,學生的寫作語言必定會越來越準確、精彩。
2.求簡 語言是否干凈利索、簡潔明了是衡量其是否生動的重要標準。那些啰里啰唆、不得要領、不知所云的文字是毫無價值的,也是寫作時要堅決摒棄的。
在這一點上,契訶夫曾舉過這樣一個例子,他說:“描寫海是很艱難的。我在一個中學生的練習簿上讀到,你知道他是怎樣描寫海的嗎?‘海大’,別的什麼也沒有。
依我看來,好得很。”這就是說,寫作的要領就是簡潔明了,言簡意賅,切不可拖沓冗長,令人不可卒讀。
比如,在學生的習作中我們也許都經常發現這樣的文章:長篇累牘援引事例以證明一個論點;濃墨重彩陳述了好幾個段落才引出要談的話題;甚或是在通篇完完全全的敘述之后戛然而止,竟沒有一句畫龍點睛的語句……諸如此類,皆不可行。這時,要求得語言的簡明和純正,就必須大刀闊斧、千淘萬漉,“忍痛割愛”。
寫作時,頭腦中那些無拘無束、不著邊際的廢話、贅言是不可以落在紙上的,在需要惜墨如金時,要慎用每一個字。 3.求新 創新的文字永遠具有活力和吸引力。
語言是否新鮮靈動是成就一篇好文章的至關重要的一環。這一點切不可以等閑視之。
如果我們翻開作文本,發現千篇一律、不約而同地談到愛因斯坦、愛迪生……,無論是事例還是開頭結尾都陳詞濫調,讀來都有那麼一點“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的陳年味道。這時,看一篇兩篇倒罷,看多了,就不由得會出現閱讀疲勞,或者說是審美疲勞。
在寫作時,只有對語言進行獨具匠心的編織,努力提高文字的質量,才能提升讀者的閱讀興趣。在一篇作文中,哪怕只有一段新鮮活潑的文字,就像“濃綠萬枝紅一點”。
3. 優美句子,怎樣寫,請說方法
優美的句子很好寫,但重點在于你怎樣能把它寫出一種味道,一種哲理。
像很多句子都優美,因為里面有優雅的詞句,令人傷感的味道和押韻的節奏,但只有少數句子能讓人一眼見過,就記住。 吶吶,如果你要寫的只是優美的句子,那麼我建議你,多收集一些詞匯,在寫的時候,把適當的詞匯匯聚,組成一句押韻的句子就OK。
如果要有味道的句子,就難得多了,你首先要讀一些名著,比如說泰戈爾的《飛鳥集》,里面有很多句子既優美,又有味道,你細細的品味,然后多收集詞匯,那麼在寫的時候,想想你讀別人句子時的感覺,再將它融入到你的句子里就好了。 我就是這麼做的,事實證明,還不錯,你可以試試~ 希望你能寫出優美的句子。
4. 怎樣才能寫出優美的文章
文章的組織有這樣幾個方面:第一,所要表達的意思、目的,也就是文章之魂.第二,如何充分表達.描寫也罷,說明也罷,論證也罷,這是你所要表達的渠道.第三,材料的收集也運用.要圍繞所要表達的意思收集些材料,當然是最能表達你的意思的名言警句.第四,語言詞匯和修飾手法.詞匯要豐富生動準確,要恰當使用修辭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就像蓋房子,你要蓋什麼樣子的房子,古典的、現代的,平方還是樓房,蓋幾間等等,這個你要有數.然后你要選擇“施工隊伍”,最后要對房子進行“裝修”.這就是寫文章的程式!寫出好的文章。
5. 怎麼寫最優美的句子
1.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還是那個我,偶爾做做夢,然后,開始日復一日的奔波,淹沒在這喧囂的城市里。 我不會了解,這個世界還有這樣的一個你,只有你能讓人回味,也只有你會讓我心醉。 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不會相信,有一種人可以百看不厭,有一種人一認識就覺得溫馨。
2.一直以為幸福在遠方,在可以追逐的未來。后來才發現, 那些擁抱過的人,握過的手、唱過的歌、流過的淚、愛過的人、所謂的曾經,就是幸福。在無數的夜里,說過的話、打過的電話,思念過的人、流過的眼淚……看見 的或看不見的感動,我們都曾經過,然后在時間的穿梭中,一切成為了永恒!
3.不要抱怨你的女人丑,不要抱怨你沒有一個好爸爸,不要抱怨你的工 作差,不要抱怨沒人賞識你。現實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給你的是垃圾,你同樣能把垃圾踩在腳底下登上世界之巔。這個世界只在乎你是否在到達了一定的高 度,而不在乎你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上去的,還是踩在垃圾上上去的。
4.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 人憤怒的那一個瞬間,智商是零,過一分鐘后恢復正常。 人的優雅關鍵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緒。 用嘴傷害人,是最愚蠢的一種行為。
5.有個懂你的 人,是最大的幸福。這個人,不一定十全十美,但他能讀懂你,能走進你的心靈深處,能看懂你心里的一切。最懂你的人,總是會一直的在你身邊,默默守護你,不 讓你受一點點的委屈。真正愛你的人不會說許多愛你的話,卻會做許多愛你的事。
6.一個人單身久了,就不想去戀愛,會感覺朋友越來越重要;一個 人單身久了,就不想去逛街,會越來越喜歡在家聽歌;一個人單身久了,就變得成熟起來,會比以前越來越愛父母;一個人單身久了,就買很多鞋子,會獨自去很多 很遠的地方旅游;一個人單身久了,就不經意悄悄流淚,會在眾人面前什麼都無所謂。
7.每一段記憶,都有一個密碼。只要時間,地點,人物組合正 確,無論塵封多久,那人那景都將在遺忘中重新拾起。你也許會說“不是都過去了嗎?”其實過去的只是時間,你依然逃不出,想起了就微笑或悲傷的宿命,那種宿 命本叫“無能為力”。
8.有時候,莫名的心情不好,不想和任何人說話,只想一個人靜靜的發呆。有時候,想一個人躲起來脆弱,不愿別人看到自己 的傷口。有時候,走過熟悉的街角,看到熟悉的背影,突然想起一個人的臉。有時候,別人誤解了自己有口無心的話,心里郁悶的發慌。有時候,發現自己一夜之間 就長大了。 9.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恒,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土里安詳,一半在風里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 從不尋找。(BY三毛)
10.身邊總有些人,你看見她整天都開心,率真得像個小孩,人人都羨慕她;其實,你哪里知道:前一秒人后還傷心地流著 淚的她,后一秒人前即刻洋溢燦爛笑容。他們其實沒有能力獨處,夜深人靜時,總坐在窗前對著夜空冥想失意的苦楚。他們就像向日葵,向著太陽的正面永遠明媚鮮 亮,在照不到的背面卻將悲傷深藏。
6. 語言怎麼才能寫的優美
有人說“語文”是“語言”和“文字”的結合體;也有人說“語文”應該是“語言”和“文學”的融合;更有人說“語文”是“語言”和“文章”的組合。
其實無論哪一種說法都注定了“語文”這門學科的美學意義是客觀存在的,美感是語文學科必然的屬性之一。 曾幾何時,純粹的應試教育把語文教育引入歧途,扼殺了語文學科的美感屬性,或者也知道有美感屬性,就是把它置于最次要的位置。
結果學生變成了做語文試題的“機器”,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越學越沒有興趣,語文學科的教學效果每況愈下,語文教學步入一個怪圈:年級越低越能考高分,高中畢業,讀了十二年的語文書,高考語文試題必須設置150分制,結果才似乎差強人意了,因為已經能夠考出八九十分了。殊不知,以百分制核算也只有五六十分,更有甚者,就是150分制有些學生也只能考出五六十分。
多麼令人痛心啊。這里筆者并不是用分數的高低來衡量語文教學的成功與失敗,主要是,語文教學的現狀著實令人憂心忡忡:中國人學不好語文,中國人對學語文沒有興趣。
這值得有識之士的憂慮。 其實,語言文字是人們傳遞信息、表達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人類特有的最美妙的東西,是人類文明的載體。
我們的漢語言更具有優美、雋永的特點。我們理所應當對它興味盎然。
文學作品更是思想、情感、美感的集合體,我們應該對它熱情有加。寫文章更是美差,因為作文是抒寫自己美好情感、展露自己才華的絕好形式。
筆者在從事語文教學過程中就注重引導學生體驗語文學科領域潛在的美感,激發學生學語文的興趣的。 一、展露漢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揭示美感,使學生學有興趣 在介紹漢語特點時,引入戲謔之語:使用中文比用英語更有利于保護森林資源。
因為漢字負載的信息量要比英語大得多;且英語是拼音文字,多音節詞很多,而漢字多是單音節詞和雙音節詞。相比之下漢字占的位置短多了;漢字的筆畫按一定位置疊加而成字當然要省位置多了;另外,中文書寫時,詞與詞之間不留空,而英語則不然,故漢語又比英語節約了空間。
而世界上每年用英漢兩種文字印刷的書籍是最多的。雖然這僅僅是戲謔之語,但確實能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學好漢語言的自覺性,從而激發起學習興趣。
在介紹漢字構字常識的時候就先告訴學生:漢字的方塊結構體現著漢民族崇尚穩重的心理,有值得深思的美學價值;漢字的筆畫有多有少,間架結構也各種各樣,這些就體現著疏密有致、對稱均衡的美學意義。所有這些美麗,聰明的學生一尋思就能把握住,進而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產生一種寫好漢字的內驅力。
在介紹漢字的構造常識的時,更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漢字的美。“象形字”本身就是圖畫,.既簡潔抽象,又顯形象生動: “ ⊙ ”(日)、“”(月)“”(網)、“”(刀)、“”(木);在介紹象形字的時候,應該就用篆文入手,因為篆文是古文字與今文字之間的過渡階段,還保留了相形字的圖形特點。
“會意字”更讓人有一種一目了然的直觀美:“磊”三石相疊,石頭多;“晶”,三個太陽會聚,光亮灼人;“森”,很多樹木;怪不得古人以“三”虛指“多”。在介紹這些知識的時候最好借助多媒體,這樣直觀性更強。
學生在體驗美感的愉悅中不知不覺的接受了知識的熏陶.身心狀態好。學習效率又高。
學生怎會感覺枯燥而有厭學心理呢? 象聲詞同樣能給學生以美感體驗。如“風蕭蕭兮易水寒”(《史記·刺客列傳》)中的“蕭蕭”是象聲詞,它能讓我們看到“西北風鋪天蓋地卷來,帶著呼嘯。
壯士的頭發、衣服都被揚起,但身體巋然屹立”的畫面,這是一種豪壯美。“無邊落木蕭蕭下"(杜甫《登高》)中的“蕭蕭”也是象聲詞,但它又讓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的樹木高聳入云,許許多多的樹葉紛紛飄落又被秋風一陣一陣卷起”的畫面,這是又一種美。
“蕭蕭馬鳴,悠悠旆旌''(《詩經·雅·車攻》),這里的“蕭蕭”也是象聲詞,它能讓我們眼前浮現出:皮毛泛著油光的戰馬正一隊一隊走過的雄壯畫面。這時你再讓學生把握象聲詞的巨大的想象啟迪作用,學生會體會不出來嗎?再說學生更會因此重視象聲詞的。
嘆詞聲調的變化能讓人感受到特別的意義。如“啊”,當讀陰平時,則表示驚異和贊嘆: “啊,出彩虹了!”當讀陽平時,則表示追問:“啊,你說什麼?”當讀上聲時。
則表示驚疑:“啊,你怎麼啦?”當讀去聲并適當拖音時,則表示明白過來:“啊,原來是你。”漢語的魅力可見一斑了吧。
有時同樣一個句子,不同詞語的重讀表意也不同。如:“這部電視劇我去年看過”,如果重讀在“這部”,表示的意思則是“其它電視劇我可沒看過”;重讀在“電視劇”,表示的意思則是“小說或劇本我可沒看過”;重讀在“我”,表示的意思又是“其他人看沒看過我不知道”;重讀在“去年”,表示的意思又是“有些細節恐怕忘了或現在的情節不知有沒變化”;如果重讀在“看過”,表示的意總則是“不是聽說而已”;等等。
這些神奇的語言現象,怎會不讓學生心動進而留連往返?學生的求知欲當然就被激發起來了,學語文的興趣自然而然就提高了。漢語語言中。
7. 語文摘抄寫什麼最好
說白了,摘抄是為寫作服務的,是為了中考拿高分.摘
抄的同時培養自己對語言的感覺,對做閱讀也有好處
有些優美的句子,漂亮的詞語可以抄抄,如果用到作文中應該會增色不少,
有些講道理的,別出新裁的觀點[不要反面的]可以抄抄,這樣你的作文會有靈魂.[也要會思考,有自己的想法]
有些名人的事跡可以抄抄,作為寫作文的素材,這樣會讓閱卷老師覺得你知道得很多.
有些好的詩詞可以抄抄,順便可以理解寫古詩的思想感情[對作古詩題有好處],好的詩詞可以作為作文題目,作文小標題等,看上去很有文采. 還有其他的可以抄抄.沒事干時多翻翻看.不要只當是作業,寫完就不看了.
我們語文老師說:批作文就像找演員,中考披卷時,老師應該批得很快,你要讓閱卷老師在看你作文的1,2分鐘內感到你的作文很漂亮.[字跡要漂亮]
摘抄的多了,知道也就多了,會讓自己變得知識淵博.在作文中表現出自己的博學多識會讓閱卷老師多給自己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