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于妃子笑的詩句
關于“妃子笑”的詩句有:
1、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唐:杜牧
2、翡翠叢中,萬點星球小。怪得鼻觀香清,涼館薰風透。冰盤快剝輕紅,滑凝水晶皺。風姿,姑射仙人正年少。 紅塵一騎,曾博妃子笑。休比葡萄,也盡壓江瑤倒。詩情放逸,更判瓊漿和月_。細度冰霜新調。——《荔支香近》宋:趙以夫
3、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長恨歌》唐:白居易
《過華清宮》
唐: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譯:
在長安回頭遠望驪山宛如一堆堆錦繡,山頂上華清宮千重門依次打開。
一騎馳來煙塵滾滾妃子歡心一笑,無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鮮果來。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http://m.gushiwen.org/view_71208.aspx
2. 【描寫華清池的優美句子】
描寫華清池的詩句★七律 過華清池山姿水態冠秦疆,美色當初醉李唐。
只把風懷傳妙麗,依然韻致舞霓裳。恨歌獨寵癡情圣,遺憾千年錯位皇。
一去紅塵人已換,滿園腰似楚宮娘。★七絕·華清池紅墻綠瓦繞驪山,對酒三杯醉玉環。
松掩廊臺妃子笑,頻歌起舞樂笙彈。★過華清池眼前宮殿逾千年, 草木深深景自然。
幾處溫湯流日夜, 滿池禍水化云煙。瓊花失色春光老, 嬌燕離梁曉夢殘。
禁地難封妃子杳, 游人那得不開顏。★七絕·華清池華清漫步賞驪山,楚楚身雕似玉環。
遙想玄宗多寵幸,凝脂盡沐御溫泉。★過華清池華清池里水猶溫,捉蔣亭前日又曛。
義舉煌煌彪史冊,赤誠默默送晨昏。夏威海浪難平意,歌樂山云暫慰心。
向使當年無憤諫,何成今世大國尊?★七律·和梔子《華清池》膩漲華清絕代嬌,皇恩浩蕩妒群寮。紅塵一騎香妃醉,素練三圍粉黛消。
折戟常思滔覆轍,瞞天那肯認前朝。八千里路西游賬,雪月風花早報銷。
★賀新郎 過華清池千載風塵月,望驪山,依稀還是,舊時宮闕。寂寞芙蓉湯水冷,空對榴花如雪。
數不盡,匆匆過客。當日風流今安在?只咸陽青冢長凄絕。
向渭水,訴嗚咽。 開元盛世如鴻掠。
想當年,玉環新嫁,兩情何熱?孰料馬嵬坡前事,落得愁腸千結。忍看著,香銷玉滅。
廢政貪歡臣子亂,問玄宗,究屬誰人錯?嗟往事,寸腸裂。★七律·華清池華清池水洗脂膏,綠柳紅榴兩寓褒。
郎帝良辰臺殿暖,貴妃鸞帳楚山高。霓裳錦袖常舒舞,粉頸香腮永樂陶。
水霧茫茫藏百媚,飄飄裙袂也英豪。★過華清池玉階紅顏次第開,古道長安冰河融;華清池月醉唐時,落塵妃子荔枝紅!★七律·游華清池有感池闊宮奢泉醉皇,千年情夢舞霓裳。
棠紅雨潤嬌無力,荔貴騎飛遙更狂。長恨歌悲空比翼,浮生殿詭半斜陽。
童追錦鯉荷花映,滄海桑田總未央。★過華清池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七絕·過華清池柳舞清風泉映宮,溫湯一脈兩相融。
瓊花失色春光老,長恨悲歌繞碧空。★長恨歌里面提到了一句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鷓鴣天·華清池山染青青水染蒼,粼粼波影攏春墻。黃鶯紫燕鳴池柳,曲徑彎橋通畫廊。
凝鳳露,浴龍光,流連忘返任徜徉。千年不減****氣,醉了蓮花醉海棠。
★1959郭沫若 華清池水色清蒼,此日規模越盛唐★華清池斷想秋風浸潤長安城,楊柳輕撫飛霜殿;清波漣漣傳佳話,貴妃遺恨越千年。
3. "一騎紅塵妃子笑"詩詞
過華清宮
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
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
作者】
803-852,字牧之,排行十三,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 祖居長安南郊樊川,因稱杜樊川。大和二年 (828)年進士,為弘文館校書郎。 歷參沈傅師江西觀察使、宣歙觀察使及牛僧孺淮南節度使幕府。入為監察御史。 武宗時,出為黃州、池州、睦州刺史。宣宗時,為司勛員外郎,終中書舍人。 世稱杜司勛。工詩、賦、古文。詩學杜甫而有獨創,骨氣豪宕,風神俊朗,尤 擅七律七絕,為晚唐大家。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有《樊川文集》, 《全唐詩》存詩八卷。
【注釋】
①華清宮:故址在今陜西臨潼縣驪山,是唐明皇與楊貴妃游樂之地。
【品評】
杜牧寫華清宮詩有五排《華清宮三十韻》一首、七絕 《華清宮》 一首、《過華清宮絕句》三首。這一首流傳最廣。關于唐明皇與楊貴妃荒淫誤國,杜甫以來的不少詩人已作過充分反映。此詩也表現了這一主題,卻選取了新鮮角 度,收到了獨特效果。楊貴妃喜吃鮮荔枝,唐明皇命蜀中、南海并獻。驛騎傳 送,六、七日間飛馳數千里, 送到長安, 色味未變。此詩即從此處切入,以 “一騎紅塵”與“妃子笑”之間的戲劇性沖突為中心組織全詩,構思、布局之 妙,令人嘆服。
首句“長安回望”四字極為重要。解此詩者或避而不談,或說作者已“過” 華清而進入長安,又回頭遙望。其實,這是從“一騎”方面設想的。長安是當時的京城,明皇應在京城日理萬機,妃子自應留在京城,因而飛送荔枝者直奔長安,而皇帝、貴妃卻在驪山行樂!這就出現了“長安回望繡成堆”的鏡頭。
唐明皇時,驪山遍植花木如綿繡,故稱繡嶺。用“繡成堆”寫“一騎”遙望中的驪山總貌,很傳神。次句承 “繡成堆” 寫驪山華清宮的建筑群。這時候,“一騎”已近驪山,望見“山頂千門次第開”;山上人也早已望見“紅塵”飛揚,“一騎”將到,因而將“山頂千門”次第打開。緊接著,便出現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戲劇性場景。一方面,是以卷起“紅塵”的高速日夜奔馳,送來荔枝的“一騎”,揮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則是得到新鮮荔枝的貴妃,嫣然一笑,樂不可支。兩相對照,蘊含著對驕奢淫逸生活的無言譴責。前三句詩根本不提荔枝,如果象前面分析的那樣句句講荔枝,尋就太平淡了。讀前三句,壓根兒不知道為什麼要從長安回望驪山,不知道“山頂千門”為什麼要一重接一重地打開,更不知道“一騎紅塵”是干什麼的、“妃子”為什麼要“笑”,給讀者留下一連患懸念。最后一句,應該是解釋懸念了,可又出人意料地用了一個否定句:“無人知是荔枝來。”的確,卷風揚塵,“一騎”急馳,華清宮千門,從山下到山頂一重重為他敞開,誰都會認為那是飛送關于軍國大事的緊急情報,怎能設想那是為貴妃送荔枝!“無人知”三字畫龍點睛,蘊含深廣,把全詩的思想境界提升到驚人的高度。
周幽王的烽火臺也在驪山頂上。作者讓楊貴妃在驪山“山頂”望見“一騎紅塵”,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讀者產生聯想,想起“褒妃一笑傾周”的歷史教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