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句子表達的感情的方法

解夢佬 0

1. 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

⑴ 通過分析文章的主要內容和重點部分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如《窮人》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漁夫的妻子桑娜在等待丈夫歸來的時候,發現西蒙已悲慘地死去,就立即抱回她的兩個孩子,漁夫知道后,也主動提出收養兩個孤兒的事。根據這一主要內容,引導學生想想作者寫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呢?然后引導學生歸納。

有時只要抓住文章的重點部分進行分析,就能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我的戰友邱少云》文章的重點部分是4—8自然段。主要寫邱少云被烈火包住時仍然紋絲不動,當時他只要在地上打幾個滾或脫掉棉衣就可以撲滅烈火,但是為了戰斗的勝利任憑烈火在身上燒了半個多小時。它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動不動,直到最后一息,沒挪動一寸地方,沒發出一聲呻吟。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燒了半個多小時,他都一動不動?”學生就可以體會到邱少云同志即使犧牲也要嚴守革命紀律的崇高精神。

⑵ 抓住重點詞句概括中心思想。

在有些文章中往往由重點詞句直接點明了文章的中心,我們把這些句子叫做中心句。還有一些文章中的重點詞句蘊涵著文章的中心,只要分析、理解這些句子的深刻含義,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學生只要在閱讀理解全文的基礎上,對這些重點詞句適當作些補充、修改就能順利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這些重點詞句常常出現在文章的開頭、結尾或過渡段中。如《詹天佑》開頭一句"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其中"愛國"、"杰出"正是全文的中心。

還有一些關鍵詞句常常在文章中抒情或議論的部分。例如《林海》課文中出現了三次"親切、舒服",從中可以充分體會到作者對大興安嶺的喜愛和贊美之情。這就是文章的中心。再如《偉大的友誼》、《為人民服務》等。

⑶ 通過分析題目概括中心思想。

我們常說文章的題目是“文眼”,而眼睛又是心靈的窗戶,那麼我們分析題目就能把握文章的靈魂——中心。

例如《窮人》一課,通過讀課文我們知道明明是寫“桑娜、漁夫、西蒙及西蒙的兩個孩子”,為什麼以“窮人”為題呢?這是因為他們的悲慘生活是沙俄時代窮人的生活寫照。桑娜、漁夫的善良、勤勞是窮人品質的體現。理解了為什麼以窮人為題的深刻含義,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在運用以上三種方法概括中心思想時,還要注意作者寫文章時的背景,這樣才能更準確地把握作者的寫作目的。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等課。

當然體會歸納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的方法不止這些,我們認為進入文章的角度和方法可以由學生自由選擇。

2. 表達內心情感的方法的句子

1、整理快樂是一種心情,一種自然的、積極向上的心態。在平凡之中尋求快樂,在磨難之中尋求快樂,在曲折之中需求快樂。快樂是一種寬容,一種涵養,一種氣質,一種風度。不管前路多麼艱辛,不管生活多麼無奈,只要心中常駐快樂,就無須沮喪。使自己保持一個清凈的心,得之淡然,失之坦然。

2、在我路過的風景里,有你陪伴,我亦不曾孤單,在我散落的流年里,有你相陪,我亦是晴天。再見亦是不見,在浮生若夢里,落字成殤。我的憂傷,掩埋了這一季的孤單。

3、總有很多東西無法挽留,比如走遠的時光,比如枯萎的情感;總有很多東西難以割舍,比如追逐的夢想,比如心中的深愛。人生路上有很多未知因素,時時改變著我們行進的方向。一條路走不通的時候,不要眷戀前面的風景,不要回望來時的行程,鼓足勇氣轉個彎,或許就能轉出生機,轉出柳暗花明。

4、被人思念是一種幸福,思念別人是一種溫馨。感情的事常常說不明白,不是不想愛,不是不去愛,怕只怕,愛也是一種傷害。世界上有一種愛叫做爭取,有一種愛叫放棄,如果很愛只要有一點希望在一起,你都要努力爭取,因為錯過就是一輩子。如果很愛卻讓大家都痛苦,也許最好的方式就是放手,給對方一個空間。

5、生命就像是一個療傷的過程,我們受傷,痊愈,再受傷,再痊愈。每一次的痊愈好像都是為了迎接下一次的受傷。然后在不斷的受傷與愈合中,我們學會了成長。

6、在適當的時機,用正確的方法,用合適的問題,問對了人,這就是通往每一個新發現的跳板。

7、總有一個人,一直住在心底,卻消失在生活里。所以我總覺得生活像一杯咖啡,本來就是苦的,想要過得甜一點,必須自己動手加些方糖。

8、一輩子很短,人與人的相處,轉瞬間就度過了一生。其間與誰相識結伴,再是不斷地淡忘,匆匆碌碌。如果有一天,你接到一個陌生的電話,那邊卻一直沒有出聲,請不要煩躁地放下它。或許是有人突然得想起你,不想去揣踱話題,只想聽聽你的聲音。

9、人越長大,就越習慣壓抑內心的真實感受,不再放聲大哭放聲大笑,什麼都只是淡淡的點到為止。好像越來越沒有什麼事,可以傷心到落淚,再也找不出,釋放傷感的出口。如果有時間有機會自由的哭,總是好的;如果可以狠狠流出眼淚,就說明心沒有干涸。現在明明感覺到痛,卻再也無法暢快的流淚。

10、今早聽到前兩天還在籌集捐款的校友,今天已經離我而去,還有什麼比生命更無常,愛情的變卦更是不值得一提,也沒有資格談及真正的愛情。

3. 怎樣體會句子的思想感情

隨風也蕭蕭例題: 小學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14課《再見了,親人》課后作業第2題。

課文中有不少句子表達了強烈的思想感情,找出來仔細體會體會。如: (1)是您帶著全村婦女,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

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2)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蕭蕭釋疑 說實話,對于這類題目,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方法,我們小朋友還真不好做。據我所知,一般情況下,大多數學生大多情況都是泛泛地說說,或者隨意地寫寫,以完成老師的任務為目的。

就算答完了,自己也沒一個底。 對于這個問題,蕭蕭老師稍微動了一下腦筋,后來發現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容易的問題。

以前,蕭蕭老師專門寫過怎樣做閱讀題的博文,告訴大家用“引”“議”“聯”“結”的方法寫好讀后感。然后,把寫讀后感的方法運用于做各類閱讀題。

對于怎樣體會句子的思想感情,蕭蕭老師還是運用寫讀后感的方法來解決。 蕭蕭老師認為,把“引”和“感”結合起來。

“引”,就是引用原文的內容,它是感的基礎。我們常常說,有感而發,我們是因為什麼事情而引發的感慨呢?這樣以來,我們才不是空發感想,我們的感想才能立得住腳。

“感”,它是“引”的結果,它是目的。我們要感得實在,感得真切。

做到了這兩點,我們回答起這類題目來就得心應手了。 實戰演習: 體會句子的思想感情。

(1)是您帶著全村婦女,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蕭蕭老師作答: (引)這個句子講的是朝鮮大娘在志愿軍戰士餓著肚子與敵人激戰了三天三夜的情況下,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把打糕送到陣地上給戰士們吃。

這時送來的打糕,比雪中送來的木炭還要珍貴啊。(感)朝鮮大娘和全村婦女,冒帶著生命危險為志愿軍送打糕的感人事跡,表達了朝鮮人民對志愿軍戰士的熱愛和支持,以及志愿軍戰士對朝鮮人民的無限感激。

體會句子的思想感情。 (2)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蕭蕭老師作答: (引)這個句子中的“您”指的是文中的大嫂。

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指的是大嫂為了給志愿軍戰士解決饑餓問題,冒著危險去前沿陣地挖野菜,被敵人的炮彈炸掉了雙腿。(感)這樣的壯舉,充分地體現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濃厚感情。

而且作者還使用了一個反問句,使句子的感情更強烈了。一方面,表達了大嫂對志愿軍戰士的深情厚意;另一方面,也表達了志愿軍戰士對大嫂的無限感激,以及分別時的依依不舍。

話外余音: 這類題目,同屬于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珍視獨特的閱讀感受”一類題目。只要我們認真地讀懂了原文,把自己的真實感受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就行了。

當然,我們要掌握做主觀題的方法,按照要求,按照格式來回答這類題。做多了,總結多了,你就很會做這類題目了。

熟能生巧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