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碳火的成語
雪里送炭: 比喻在別人急需時給以物質上或精神上的幫助。同“雪中送炭”。
萬民涂炭: 涂:泥淖;炭:炭火。萬民如同陷入泥淖墜入火海一般。形容廣大百姓陷入極端困苦的境地。
坐于涂炭: 涂炭:比喻污濁的地方。坐在泥涂、炭灰上。比喻處于不干凈的環境,自身也被玷污。
握炭流湯: 握熾炭,蹈沸湯。比喻不畏危難,敢于用命。
吞炭漆身: 以之為忍辱含垢,矢志復仇的典實。
涂炭生靈: 涂:泥沼;炭:炭火;生靈:百姓。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處于極端困苦的境地。
生民涂炭: 形容人民處于極端困苦的境地。
2. 比喻的句子
1.母親是一縷陽光,讓你的心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溫暖如春;母親是一股清泉,讓你的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依然純潔明凈
2.一句關切的問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評是一朵花。
3.小男孩兒正睡得香甜,圓圓的蘋果臉上,半開半合的小嘴兒像一顆含苞欲放的花蕾,在睡夢中常常笑出聲來。
4.你看,她那明亮的大眼睛,那天真活潑的笑臉,多麼像一株茁壯成長的向日葵呀!
5.那姑娘臉上冷不丁地綻出了笑意,滿臉緋紅,像一朵醉了的芍藥花。
6.天氣漸暖了,而他卻像進入了嚴冬。不僅臉上陰冷,嘴巴也像冰封雪凝。
7.她臉色陰暗得像夏季烏云滿布的天空一樣,隨時都會雨點似的落下淚來。
8.這意外的失敗,使同學們一個個像霜打的樹葉子,霎時無精打采地蔫了下來。
9.她的臉一下子紅了,紅得像一朵含苞的石榴花。
10.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
11.痛苦是黑暗中的摸索,前進的路途中滿是坎坷;痛苦是無人理解的悲哀,無助的面對一切挫折;痛苦是心靈最深的折磨,無淚且無法直言;痛苦是天生沒有的表情,是煩惱中的惡魔。
12.謊言是一只心靈的蛀蟲,將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謊言是一個深深的泥潭,讓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謊言是一個無盡的黑洞,讓人墜入罪惡的深淵萬劫不復。
13.陰險,是一條披著羊皮的狼,干著不見天日的勾當;陰險是善良的公敵,嫉妒的朋友;陰險是一座心靈的冰山,讓人透過清澈感到的是陣陣的寒意。
14.自私是一面鏡子,鏡子里永遠只看得到自己;自私是一塊布匹,蒙住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見別人的痛楚;自私是一層玻璃,看上去透明,卻始終隔開了彼此的距離。
15.愛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陽光,使貧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愛心是一泓出現在沙漠里的泉水,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心是一首飄蕩在夜空的歌謠,使孤苦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
參考資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89151549.html?si=5
3. 比喻鹽的句子
李光庭自己所賦兩篇,第一篇叫《開門七事詩》,其中寫鹽的八句為:“天教海若佑鹺商,春日霏霙暑露霜。鹽政尚苛猶猛虎(此句下注:斤兩不足,鄉民不敢爭執),菜秋不熟為魚忙。林亭子店誰耽隱(下注:乾隆初年,吳閣……寓店中,有《林亭小隱》題額),津淀丁庖彼味長(下注:司出納者……天津丁某,好客,精飲饌)。更有澹人能識我,西園蝴蝶畫輕黃(下注:繼丁者,為周世椿,亦天津人,善畫蝶,人謂之周蝴蝶,即余《感舊集》中所謂‘掃逕常迎李,言庖不讓丁’者)。”霏霙、露霜,都比喻鹽。海若是傳說中的海神。
另一篇叫《鄉村七事詩》,八句寫鹽,其為:“鹽為國寶溯流長(下注:金大定時,以鹽為國寶,故名寶坻),地產區分百廿霜(下注:雍正九年,分出寧河,鹽遂專屬彼產)。場匭開徵催灶戶(下注:邑有鹽灶戶,在蘆臺場納糧),牢盆綰利屬蘆商。海塘淡水乘時取,陸地咸鹺趕集忙(下注:南謂趁墟,北謂趕集)。好是乖崖宥私鬻(下注:歲饑,間有私鬻者),農田猶未接青黃。”匭,指管鹽單位。牢盆,煮鹽器。乖崖,背離界限。宥,寬免,不追究。私鬻,私自發賣。
劉寬夫句:“長蘆潮退曬銀霜,裕國如何可乏商。才引地爐煤火旺,正逢子店菜秋忙。病駝柳外連芻齥,駿馬轅中困路長。加價一錢非得已,只看鹺使洗金黃(下注:長蘆鹽務,分置各埠于鄉鎮間,曰子店。霜降后,家家腌菜時則暢銷,曰菜秋。鹽中有硝,投煤爐內火輒旺)。”這其中病駝和駿馬兩句,是說鹽商用駱駝或駿馬來馱運食鹽。芻,就是鍘短的牲口飼草。齥(xiè),本指羊反芻,這里是駱駝反芻。鹺使,就是鹽運使,即管食鹽銷售的官吏。因為官吏要從鹽運中弄出錢來,所以鹽商賣鹽,要比官價加一個錢。
周既庭句:“也如買菜慣求增,瀕海生涯感不勝。詠雪才名爭得似,調羹手段果誰能。交同君子言俱淡,論過前人說早騰。入水已知痕跡化,本來心跡似波澄。”
周詩無注,但過于典雅,不涉俗尚,純屬言志之作。詠雪才名,說的是晉代王羲之的兒媳婦(王凝之妻)謝道韞,她不認同謝朗把雪比喻為“撒鹽空中差可擬”,而覺得應是“未若柳絮因風起”。因而才名遠播。
調羹一詞與調鼎的詞義相同。《書經》說命篇內,有“若作和羹,爾惟梅鹽”。梅、鹽都是調味品,意為治理國家,如調鼎中之味,使之協調。后因以調鼎為宰相職責的喻稱。《元詩選》蒲道源的詩,有“調羹事業無勞問,深謝諸公愧不能”句,就是謝絕擔當宰相一職。“調羹手段果誰能”,是說治理國家怎樣才算能者呢?
“交同君子”一句,源自《莊子》“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的名言,這個淡,是與鹽的咸,對應聯想興發起來的。論過一句,則是指漢代桓寬的《鹽鐵論》。文學與大夫辯論,主張以仁義治國,批評鹽鐵國營專賣。前人之說早已騰涌而起,盡人皆知。后兩句,借鹽的入水即化,表明自己能與真理融通,心跡如水波一樣的澄澈。
李光庭和劉寬夫的詩,實錄了當年俗尚,反映人們的生活和鹽的關系。而周既庭的詩,卻是鹽與政治的關系。不管是關系民俗還是關系政治,都可以說是鹽文化的歷史狀態。
如果抄得好,請及時點擊【采納為滿意回答】按鈕^ω^ 謝謝您的支持!!)o(∩_∩)o手機提問者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o(∩_∩)o原創只為你,施主的采納,是貧道修行的動力!!o(∩_∩)o
4. 表示比喻的句子有哪些
比喻句的作用
(1)比喻說理淺顯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敘事能化抽象為具體,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3)比喻狀物能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深刻的印象.
比喻句,通俗地說,就是為了讓讀者更明白你要說的意思,把一個很平常的東西說得不一樣一點,另類一點,就是把不是的東西比做是的。用另類而形象的句子來打一比方,這樣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體,喻體和比喻詞組成,又有明喻、暗喻、隱喻之分。 什麼是比喻句?其實比喻句就是把本體比喻成喻體組成的。什麼叫本體和喻體呢?就是把一個物體或人比喻成另一個物體。這樣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們叫做了本體和喻體。有本體、喻體、喻詞的句子叫比喻句。
比喻句的作用:
(1)比喻說理淺顯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敘事能化抽象為具體,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3)比喻狀物能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深刻的印象.
(4)使語言生動形象。(一般表述為:生動形象地刻劃或描寫了……)
(5)引起(或激發、豐富)讀者的聯想和想象。
(6)突出(或烘托)事物的特點
(7)使說明事物(或事理)、論述的道理通俗易懂。
溫馨提示:在習作中,用上比喻的修辭手法,能夠突出事物的特點,把事物刻畫得入木三分。
比喻句,其實就是打比方,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一般有本體、喻體和比喻詞組成,又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
運用比喻句還應該注意比喻的手法只能用于不同類的事物之間的比喻,同類事物不能作比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