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八字甲未:民間習俗中關于服飾擺放的禁忌

解夢佬 42 0

  民間不僅在服飾的顏色、款式、穿戴上有許多禁忌,就連衣服的置放也有禁忌。

  婦女和小孩的衣物禁忌

  舊時民間忌諱將婦女和小孩的衣物在夜間晾置在室外,恐怕落到衣物上賊星或沾染上鬼祟邪氣。小孩的衣服還忌搭在高處,俗稱三尺以上有神仙,恐傷害著小兒。

  忌從自己的衣物上跨過和踩踏

  達斡爾族等忌諱別人從自己的衣物上跨過,以為不吉。如果衣物放置不當,被牲畜踏踩了,鄂溫克族人認為是兇兆,非死即病,必須請薩滿跳神破解之。

  忌帽子隨意擺放

  民間忌諱帽子亂放,恐別人從自己放在或掉在地上的帽子上跨過,更忌諱別人哪怕是小孩子坐在自己的帽子上,以為如此則等同于被人從自己的頭頂上跨過,自己受到了胯下之辱,是很不占利的。

  忌在竹竿尾晾掛衣服

  忌在竹竿尾晾掛衣服,兇這與喪事所舉旗幡相似。

  忌女人的衣服、鞋襪放置在男人的衣物上面

  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等忌諱女人的衣服、鞋襪放置在男人的衣物上邊。以為女人的衣物在上是對男人的侮辱,男人們會因此而“失運”,阿昌族男子甚至不走曬著婦女統裙的地方,以免沾染不沽,招致不吉結婚時忌新娘鞋子放在男鞋之上,恐日后女壓男。

  “被列為朝廷貢品”的黎族服飾

  黎族家庭手工紡織技術歷史悠久,唐宋時其棉紡織就領先于中原。黎族的紡織技術高超,姑娘們用并不復雜的紡織工具,親手織出最精美的服飾。顯示她們的聰明智慧和勤勞本質,寄托她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于質地細膩,色澤艷麗,被列為朝廷貢品。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民俗中,在服飾上講求得體大方.,如果服飾穿戴不妥的話,會給自己帶來災難。人們認為服飾附著自己的魂靈,因此,人們對服飾的穿戴有很多忌諱。

  忌反穿衣

  在穿戴上,舊時漢族忌反穿衣,因為喪禮中接舅家時的桌布反結,河南沁陽一帶有“反穿羅裙,另嫁男人”的說法。孀婦改嫁時才反穿羅裙,若平時女人反穿羅裙,自然是不吉祥的,所以忌諱。舊時,有人死后反戴帽子的習俗。據熊伯龍《無何集》中記載:“毋反懸冠,為似死人服。”可見反懸冠也是兇相,所以禁忌之。

  忌穿別人穿過的衣服

  民間忌諱穿別人穿過的衣服。在衣服與本人有著同一性的思想觀念下,或者認為衣服上會附著本人的魂靈,那么穿上別人穿過的衣服自己的靈魂就要不得安寧了。青海藏民特別忌諱這一點。漢族等其他民族中也都有類似的習俗。

  忌衣服晾干后直接穿

  在南方沿海一帶忌諱晾曬干的衣服不收下,直接穿在身上。民俗以為這樣人會變成“竹竿鬼”。因為過去當地人晾曬衣服是用竹竿把衣服撐起來,看上去像是一個竹竿人穿著衣服似的。如取下衣服來直接穿在自己身上,怕自己也受到那竹竿人靈魂的侵擾而成為一個“竹竿鬼”。而收下衣服,再折疊一下,放一段時間后,就起到了化解的作用,不會再有什么不吉利的事了。

  男人忌穿女人的鞋

  浙江南方農村,男人忌穿女人的鞋,穿了女人的鞋會被鬼戲笑,走路傷腳趾頭;忌戴拾到的帽子,戴了會有壞運。

  忌服飾不整齊

  在民間,人們還忌諱服飾穿戴不整齊。舊時山西一帶習俗最重帽子,俗以露頂為羞恥,忌諱不戴帽子。漢族民間忌諱帽子戴歪,俗語稱,“歪戴帽,狗材料”;忌諱衣扣不系,或系錯;忌諱不穿鞋襪,或只穿一只鞋襪。塔吉克族忌諱隨便脫下帽子,一般進屋談話時雙方見面都不脫帽。一旦脫帽談話,那問題就很嚴重了。在封建社會,忌婦女裹腳帶松弛拖地,認為這樣的女人必犯酒色。

  祭祀的場合,衣著穿戴更要整潔,恐怕冒犯神靈。舊時,苗族人甚至平日居家人寢時也不解裙,唯恐衣飾不整,冒犯了神靈。

  忌穿戴時被人觸動、摸碰

  有些民族的某些服飾帶有神圣性,禁忌穿戴時被人觸動、摸碰。例如景頗族禁忌幼輩人亂動亂翻長輩人的包頭;彝族男子頭上的“天菩薩”禁忌他人觸動。漢族禁忌男性觸摸女性的服飾、衣物,否則,視為“有邪念”。羌族小孩平時多掛銅鏡,帽上釘海螺殼,用以避邪,忌生人觸動。否則,以為會冒犯神靈,招致不吉。

  佩戴飾物禁忌

  在民間,有一些飾物,佩戴時有所忌諱或者佩戴本身便是某種避忌的符號。例如民問婦女的首飾——戒指,傳說古代曾是嬪妃禁戒“御幸”的標記。據《清稗類鈔》云:“紂作寶干指環。.漢宮人御幸,賜銀指環。蓋古宮禁中本用以為嬪妃進御或有所避忌之符號,后世遂用為普通之指飾,故日戒指。”現在,民間仍有以戒指為聘定禮物的。有些地方,以戴戒指標志已婚,少女則禁忌佩戴,傣族人掛刀時忌刀口向內;否則,認為居心不良,是“刺客”。

  本命年穿紅色內衣

  本命年的紅色講究應該是源于中國漢民族傳統文化對于紅色的崇拜.在漢族的舊式婚禮中,紅花轎、紅色穿戴的新娘、紅燈籠、紅地毯、紅蠟燭,一片紅光籠罩。在古代,軍隊打了勝仗,要派專人手執紅旗報捷,學子八字甲未們考取了功名要披紅戴花,京劇中紅色臉譜只有忠勇之神關云長才有權享用。漢民族把紅色視為喜慶、成功、忠勇和正義的象征,尤其認為紅色有驅邪護身的作用。因此在大年三十,人們便早早地穿上紅色內衣,或系上紅色腰帶,有的隨身佩戴的飾物也用紅絲繩系掛,來迎接自己的本命年。認為這樣才能趨占避兇,消災免禍。

  服飾款式禁忌,主要是指一般普通民眾的衣冠制作式樣中有關信仰的禁忌。我同的服飾,遵循的基本上是“寬袍大袖”的保守傳統,從過去時代的褐衣蟒袍、長衫馬褂到新中國成立以后的中山服、“四開袋”,都無不如此。近二十多年來,雖然各種緊身衣、無袖衫、牛仔褲、超短裙等逐漸在青年人中流行起來,但人們總認為那是從西方傳進來的東西。

  總之,與衣冠款式有關的禁忌原則,有兩點是中國人最具特色的:一是裸露的禁忌原則,二是“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禁忌原則。

  忌衣服款式短小

  西北地區的漢民在穿衣方面禁忌短小,上衣一般都要過膝,褲腳達到腳面。這可能是生活地區風沙大、氣候冷而形成的穿衣禁忌習俗。

  至今有些地區的回族還禁忌穿著短袖衣、短褲和裙子。維吾爾族也禁忌衣服款式短小,上衣一般都要過膝,褲腿達到腳面。忌諱穿短褲在戶外活動,舊時甚至婦女外出還必須蒙面紗,否則會受到民眾輿論的譴責。云南有些地區的婦女外出,也必手執一傘。傘有布罔,借以遮首,不欲使人見其面目,且最忌人揭開布圍看。這些都是禁忌裸露的習俗所致。

  忌衣服的下擺有毛邊

  山東一帶禁忌衣服的下擺有毛邊,認為那是喪服的樣式,恐不吉利,.

  忌諱衣服的扣子為雙數

  山東一帶禁忌衣服的扣子為雙數,俗說“四六不成材”,以為扣子雙數會影響到穿衣人的事業成功。

  忌婦女穿衣短小

  我國民間婦女穿衣忌短小。上衣要蓋住屁股,衣袖不露手腕;褲子褲腳要遮住腳面,這才顯得文雅。否則,則是有傷風化。

  忌男女服飾款式不分

  民間忌諱男女服飾款式不分,婚否不分。舊時,四川西部一些落后地區,未嫁女子無裙八字甲未褲,出嫁后才有。貴州布依族未婚男子在衣襟或衣扣上拴紅線一縷,已婚男子禁用紅線系襟扣;未婚女子腰間絲帶和胸前的圍兜上都繡著紅花,已婚女子則禁用繡紅花的絲帶和嗣兜。

  忌不分等級

  清代,龍褂為貴式服裝,用于皇室,且有皇帝、皇后、皇太子、太子福晉等差別,民間禁服。蟒袍亦貴,用于大臣,且有品位等級的差別,民間禁服。補服,俗稱補子,是一般官吏的服裝。作為徽識,所補之物,又分等級。文職以鳥,武職以獸,民間禁服。

  這些禁忌都必須嚴格遵守。這些都說明服飾款式是有象征意義的,如果不遵守服飾款式方面的禁忌,就會破壞社會業已存在的秩序,造成混亂,導致災禍發生,所以必須有這方面的禁忌俗存在。

  中山裝

  中山裝是中國現代服裝中的一個大類品種。其上衣的左右上下各有一個帶蓋子和扣子的口袋,下身是西褲,它是在辛亥革命這一社會劇變中誕生的,以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做臨時大總統時穿用而流行于世,故稱中山裝。

  這里所說的材料主要是就服飾的用料質地而言。距相關歷史記載,中國自周代以來,不同等級的人,在服飾材料匕也是有所區別的。

  忌用車帷帳做衣服

  古時有禁忌用車帷帳做衣服的習俗j據《風俗通義》中記載:“俗說帷帳車不可作衣,令人病癘”如果用現代觀點來分析,主要是因為車帷帳整日風吹日曬,乘車人員復雜,很容易滋生一些細菌、病毒,作為衣服的確非常不合適。

  忌穿著亮紗做的服裝

  清代,在莊重的場合下,忌穿著亮紗做的服裝。據《清稗類鈔》中記載:“夏不得服亮紗,惡其見膚也,以實地紗代之,致敬也。”

  紅布是一種服飾禁忌信號

  在豫北一帶,如果身體某處生瘡化膿了,就會在外衣該處綴一紅布塊,禁忌碰撞;小孩種牛痘以后,會在外衣胳膊袖上縫制一個紅色“小公雞”或“紅布條”以為禁忌觸碰的標志;有人鬧眼病時,也會在眼鏡上系一紅布條,以防傳染j遼盛

  上衣下裳

  最初的衣服是用樹葉與獸皮連在一起的“圍裙”。后來傳說黃帝創上衣下裳,即是上下連在一起的八字甲未服飾。故后人稱上衣為“衣”,下衣為“裳”。

  到有文字記載的時代,我國的服裝樣式早巳形成。如殷商時上衣下裳連在一起的“深衣式”服裝一到春秋戰圍時,這種上衣下裳開始變化,女子的“裳”(裙)已比男子的“裳”長了一些,就是說這一時期男女還都穿裙子。《詩經》中多處提及有“麻”(衣領)的新式服裝,以及“袍”(一種行軍者日以當衣,夜以做被的長式衣服)、“裼”、“裘”等兒童褓表和皮衣,可見,當時人們的衣著已十分可觀了。

  在民間,符咒對一個通靈之人來講是不可缺少的趨吉避兇的方法,符咒用于調理疾病也有著不可思議的功效。符咒有特定的要求和禁忌,必須遵守。

  忌見色動心

  當遇有美貌女子患有乳痛等癥求治時,或美貌男子患有私處疾病,切忌妄動邪念,應將對方視為帶肉之骷髏一般,否則符咒的功效將大打折扣。

  忌婦女血污

  在很多地方,人們認為,婦女血污是最大而又是最易觸犯的忌諱。現在女人得婦科疾病的極多,如果是患有陰部疔瘡或者其他險癥的,急于求治,但是又在月經期內,如果患者撒謊而醫者不察,妄自使用五雷符咒的,一旦觸犯血光,即會壞掉多年的神異功能。所以,如有此狀況,患者一定要如實告知,一般施咒之人也會加以分別。

  忌新婚蜜月

  民間認為,新婚蜜月期內,元精走泄,靈力會下降,不宜施術j

  忌神態昏沉

  醫者如遇有悼亡之痛或患疾病或犯酒戒酒醉之后,必然神志昏亂,身心不定,在此情況下,不可為病人醫治,以免貽誤。

  忌見死不救

  使用符咒應該以普度眾生為天職,登門求治者,不論貧富一視同仁,不論有無診金,均應盡心盡力治療。如果在路途遇見有投河、上吊等人,都應該盡力救治幫助

  忌借術斂錢

  診金應在病人應承受范同之內,貧病不計較。如果想依賴符咒起家致富,一定會遷怒于神靈,其術就會失靈。

  忌治療盜匪

  如果遇到盜匪登門求治,一概婉言謝絕?

  忌人品差的人使用

  凡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勿用,否則鬼怪纏身,等于一取滅八字甲未產,絕己后代。忌不懂尊師重道者使用,那些不尊師重道之徒,切勿亂用,否則就會絕自己之路。

  學法禁忌每月農歷初一、十五日齋戒,最好吃長素;幾獨日夫妻分離,不可行房事;平日要多行善以積功德,不可殺生。

  鴿子、狗、驢、馬、青蛙、鱔魚、甲魚、無鱗魚、蛇等不可食;書符禁忌日三月初九、六月初二、九月初六、十二月初二。

  忌不擇吉日

  書符最佳時刻應選在子時和亥時兩刻最靈,此時是子亥交脫之時,陰陽交替之時。或是子午卯酉四時,均可靈驗。對于那些有特殊情況和高功者,只要不是刑破之日,同樣靈驗,書符忌諱用刑破之日,用之不靈。

  朱砂咒

  在民間,畫符之前,要上香跪拜,祝告天地神祗,將要禱告主事表達出來,祝告完畢,取出紙墨或朱砂,正襟危坐,存思運氣,一鼓作氣畫出所要畫之符,巾問不可有任何間斷停頓。畫符時要吹氣于符中,同時還要一邊畫一邊用嘴輕輕念咒。此外,不握筆的左手要作出書符時必用的Fl君訣、月君訣、天綱訣等手勢。(日君訣:變曲左手四指指尖,只有第二指平伸,指尖朝上,月君訣:除第四指平伸,指尖朝上外,其余四指微向內彎。天綱決:第二指平伸,指尖朝上,其余四指尖微向內彎。)用口月君訣的目的,據說是取日、月陰陽真氣,引氣人符,借神靈助威,驅邪伏鬼,增加符的靈驗性。用天綱訣,也在于用此指法,指揮鬼神,畫符時借天綱指取綱氣引入符內。

  自從佛教傳人我國后,成為中國國內的第一大宗教信仰,禮佛之人比比皆是,而且逢年過節定會去廟七參。還是需要了解一些禁忌。

  進出寺廟禁忌

  進出寺廟的門時要從左進右出,不走回頭路,不走中間那道門,因為那道門是空門,專給和尚走的。

  拍照禁忌

  在寺廟拍照的時候,一定要記住不能把自己和佛與菩薩放在一起拍,那樣是對佛和菩薩的不尊敬。

  觸摸東西禁忌

  在寺廟里,忌諱用右手摸寺廟里面的東西,因為右手是殺生的手,是不凈的,只能用左手。比如在萬年寺里面摸六牙大白象的象腿祈福時,男的摸左腿女的摸右腿,而且都用八字甲未自己的左手,順時針轉j三圈才能達到祈福的效果。

  忌走回頭路

  在寺廟里忌諱走回頭路,比如在萬年寺里放養烏龜的池子中間有座長壽橋,走過此橋后就不要原路返回了。

  忌拜過去佛

  當我們在大雄寶殿拜佛的時候,忌諱拜過去佛,因為過去的就應該讓它過去;我們要拜的是現在佛和未來佛。過去佛的手勢彈指一揮間;現在佛的手勢保持現狀;未來佛的手勢迎接光明的未來。

  忌踩踏廟宇的門檻

  我們在參觀寺廟的時候,不要踩踏在廟宇的門檻上,那個好比是佛祖和菩薩的肩膀,如果踩在上面是對佛祖和菩薩的大不敬。另外,門檻過去都是自認有罪的人捐的,讓千人踩、萬人踏以減輕罪孽,但是如果踩的人本身也有罪,只會加深自己的罪孽。

  寺廟命名

  中國早期佛寺建筑的布局,大致沿襲印度形式。爾后因融入固有的民族風格,遂呈現新貌。其建材以木為主,多設于平地(如府城市街)或山中。故后世寺院除寺號、院號外,亦附加山號。又有以年號名寺者,如北魏之景明寺、正始寺、唐之開元寺。

  此外,寺院若依創設者而分,可分成官寺(官府所建)、私寺(私人營造)。如果依住寺者而分,乃有僧寺、尼寺之別。如果依宗派,則分為禪院(禪宗)、教院(天臺、華嚴諸宗)、律院(律宗)或禪寺(禪宗)、講寺(從事經論研究之寺院)、教寺(從事世俗教化之寺院)等類。

  忌不去廟里請神佛像

  在民間,普遍認為請神佛像最好去廟里,如果在外面找到的是一個沒道行的法師請神,往往很容易請到靈體,也就是邪靈的東西回家供養,后果不堪設想。如果供養得好,雖然也會幫助自己,但是要付出身體的健康代價。在家中有靈界的東西,很容易吸取我們的陽氣,一個人陽氣不足,很容易走背運、

  請神佛像禁忌

  清神佛像時忌諱不選吉日,通常在早上九點至十一時請神佛像最好。

  清神佛像時一定要選擇面相豐潤,嘴角面帶笑容,做工精細,沒有損壞的金身佛像。選好神佛像之后,要從神佛像的底座拿起,頭部及手部拿起。

  選擇香爐禁忌

  選擇香八字甲未爐時,香爐一定要銅制的,因為銅制的屬性為金,為富貴之意義。如果要請佛教類的則受請帶佛光普照字樣的香爐,香爐的高度絕對不可以高過神佛像的肚臍處。

  開光前禁忌

  選好這些物品以異,就將神佛像用紅布或紅紙包起來,這樣做是為了在沒有開光前避免讓一些邪氣附于神佛之身

  捧神佛像禁忌

  朋手捧著神佛像時,一定要將神像的面朝向外側,也就是你自己本身與神像的面部是朝向同一個方向的,不可讓神像面對著你。

  請回神佛像路上的禁忌

  在回家的路上不要與外人談話,一定要走大道同家,切不可走小道,越快回家越好,以免中途遇見邪氣,

  供神佛像方位及房間凈化禁忌

  如果是供佛或者菩薩不是道教尊神,在家供養的最佳方位是坐西面東。后背不能是樓梯、廁所或廚房不潔凈之地,朝向不能面對窗戶或大門。不然有侮辱神佛之意。

  另外,供養神佛的房間一定要做個凈化,就是用柚子葉或者油茶葉泡熱水后澆灑整個房間。

  五路財神

  在民間傳說中,還有五路財神的說法。一般而言,丘路財神指的是趙公明及其四位義兄弟(或部將)。除了中路為武財神趙公明外,其余四路為東路財神招寶天尊蕭升、西路財神納珍天尊曹寶、南路財神招財使者陳九公、北路財神利市仙姚少司。這可能是受到了五行觀念的影響認為天地廣闊,財寶當然也要分區處理、拜五路財神,就是收盡東南西北巾五方之財的意思。

  送行禁忌

  在江浙一帶,若有人欲出門遠行,如外出經商、入城求學、調動工作等,親朋好友往往要帶L些禮品去送行。送行的禮品是極為講究討彩禁忌的。如果是送人啟程,帶上一小袋蘋果和橘子是比較合適的,對方一般是會喜歡的。這不僅因為這幾種水果可供路途解饑止渴,而且它們還暗寓有“平安”、“吉利”的意思。同是水果,送行時卻忌送生梨,因為在江浙方言中,“生梨”音如“生離”,生離之后便是死別,讓人難以接受?

  忌出門時不帶夠盤纏

  “窮家富路”說的是出門在外要帶上足夠的錢。因為外面不比家里,環境不適應,且又勞累八字甲未奔波,相當辛苦,如果錢不夠,就會吃不好,很容易患上各種疾病。只有吃飽穿暖,才能抵御疾病。

  “出門不露白,露白會失財”。告誡人們旅途之中,不要過于輕信于人,不要告訴別人自己所帶的錢財,否則遇上壞人,就可能會有謀財害命的危險。

  忌出遠門走夜路

  出行的時候,最好在白天趕路,最忌走夜路,因為民間有句俗語:“愛走夜路,總要撞鬼”。所謂的“鬼”,不只是人們想象中的“鬼魂”,還包括受強賊的搶劫。這兩者無論是什么,都會使行者受到損失,總歸是不安全的。若總是在白天趕路,就安全多了,因為白天這“二鬼”都不敢明目張膽的出來。

  忌走夜路時輕易應聲

  一旦不得不走夜路時,聽見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不能答應,也不能回頭看,俗以為這可能是鬼魅在試探。人名為人體的一部分,若答應了,靈魂便為鬼魅所逮,人將遭不測。民間認為如果你在無意識中答應了,找不到人,就是有妖怪在作怪了。就連吐三口吐沫以求化解。

  忌遇見瘴氣

  當走在山里時,最忌遇見瘴氣。遠看著山頭有煙霧似的東西蒸蒸而上,這是瘴氣發生了。抽葉煙是一個避瘴氣的不錯的方法。

  忌出門在外吃枸杞

  “出門千里,不吃枸杞”。枸杞為補腎強壯藥。這條禁忌諺語含蓄地告誡男子出門要注意控制自己,忌拈花惹革,尋花問柳。

  忌枕鞋子

  “落店”睡覺時,不要枕著鞋子睡覺,不然,會沉迷不醒.,另外,睡覺要睡床當中,不要睡山墻根,以防賊人偷?

  忌和陌生人攀談

  出門在外,萬事都要小心二民間有句俗語“出門觀天色,進門觀成色”,旨在告誡人們不要輕易和陌生人攀談,以免壞人摸清底細,造成不測。日出出行,黃昏住宿,關緊門戶,以防意外。

  忌隨便吃飯

  忌諱吃陌生人的東西、抽陌生人的炯,防止被蒙汗藥藥翻或食物中毒。

  忌出發時粗心大意

  諺日“有錢難買回頭望”,出店時,要核對行李,以免遺落。

  忌遇上殯葬

  在行路的時候,忌諱遇上殯葬,民間以為這也是不吉利的。如果真的遇上的話可以將衣八字甲未服或者帽子脫下以后拍打幾下,人們稱為“散霉氣”,這樣就可以破解了,盡管如此,也有不忌遇見殯葬之事,如經常在外邊跑生意的人,就說這是件好事,因見著棺材為遇財(材),棺材里邊抬的有死人更好,稱之為“財(材)不空”。但這些跑生意的人行路巾忌諱碰見兔子,認為見了兔子住不下腳,會不停地跑,生意很難成功。

  忌出門在外不講禮貌

  俗話說,“出門三輩低”。出門人要百般忍讓,忌爭強好勝,吵嘴斗毆。出門在外,待人一定要有禮貌,這樣不會吃虧。要先施禮,后問話;尊敬對方,語氣謙恭,忌諱說話粗聲大氣,指手畫腳;遇尊長,應施禮讓路;遇年齡相仿者,應先打招呼,禮讓先行。如途巾行人很多,生人不必拘禮,熟人應打招呼,忌視而不見,恐疑為高傲自大,目中無人。

  為什么出遠門不與女人為伍

  古有“軍中不可有女,不可與女人同坐車船”的俗語。《左傳》載,鄭國伐陳,陳圍君主出逃,碰到大臣賈獲的妻子和母親,國君讓她們上了車,但賈獲卻把她們都趕下去,對陳國君主說:與女子同坐一車是不吉利的。

  遠行禁忌女人的避邪心理現象的出現,其原因大致有三:第一,是中國古代女子地位低下的反映,使男子覺得不屑與女子為伍;第二,是對女性經i衄的恐懼,以為“不潔”、“晦氣”;第三,是性誘惑禁忌,與女子同行,容易引起性沖動從而帶來災禍。所以,為求旅途的吉順不得不避女人。

  忌不選擇吉日出行

  出門不但要忌方向,而且還忌時間,出行時必須選吉日才可出發。1日時人們出行時要翻翻黃歷、測測日子,然后擇吉日上路。首先須避開的是“月忌日”。夏歷每月初五、十四、二十三日為月忌日,這幾天是無論如何都不能作為出行日的。逢七的日子不能出行,逢八不能回家,在民間有“七不出門,八不回家”或者“七不往,八不歸”的諺語。這里的七和八是逢七、逢八的意思,也就是凡初七、十七、二十七日忌出行,凡初八、十八、二十八忌回家。農歷的十三這一天不能出遠門,因為“十三”跟“失散”同音。

  忌“楊公忌”出行

  民間提到的“羊公忌”(一說“楊公忌”),也是專門避忌出行的日子。羊公忌是: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二十九、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十二月十九。相隔均為二十八天。這些日子都是禁忌離家出門的。忌在不合適的月份里出行出行時不僅忌日,還有忌月的。民間有諺語說:“六月、臘月出門,神仙也遭難。”大概是指六月、臘月大暑大寒,氣候惡劣,出門遭罪。

  忌不擇出行時間

  出行的日子選好了并非萬事大吉,還要選好這一天出行的時間。人們通常都會選擇一天的上午或者凌晨。在出行前全家人要坐在一起吃一頓餞行飯,這些飯食通常都是些雞蛋、餅之類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比較耐饑餓。有的家庭比較講究,會為出行的人特意擺宴席餞行,并請來親朋好友祝福一路平安。古代詩人更是附庸風雅,為親友送行的時候會寫詩相送。“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這是唐朝詩人王維寫給友人的送別詩,詩詞中表現了作者對友人的無限關懷之情。

  兒童啟蒙入學趣聞

  在很多地方,兒童啟蒙入學的第一天,路上忌遇見婦女,忌走牛先走過的路,否則有不吉利和愚蠢(因“牛”與“愚”諧音)之嫌,故多在凌晨父兄背著,趕在農家早上放牛之前入學。

  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百日難”。所以,離家的人們常常是戀戀不舍、依依惜別,送別的人也會在此時說些“一路平安”之類的吉利話。再加上過去于出門在外有許多的不便,山高路遠、盜匪橫行,在旅行方面有一些禁忌俗信便也就順理成章了。

  忌方向不對

  舊時人們出門時,有出門前測算方向的俗信。據說在商朝的時候,商王武丁的妻子每次m外打仗的時候,武王都會為她占卜。即便在現在民間也有“老不上北,少不上南”、“老不入川,少不游廣”、“老勿走新疆,少勿走蘇杭”等說法。

  忌出遠門前不拜神

  人們出遠門時,要做好一切準備。俗話說,“在家不敬月,出門招風雷。”所以出門前要拜路神、天神、日月神,祈禱這些神仙大發慈悲保佑自己一路平安。

  忌出遠門前有不吉的事發生

  出門前忌與家人吵嘴,不然,出遠門心不安。出門前還忌諱吃飯的時候噎著或者折斷筷子,如果吃飯時噎著了,或者折斷了筷子,便認為是不吉利的征兆,通常會中止外出。如果打碎了碗更是不要出門,人們覺得這是不祥之兆,出門辦事不吉利,經商會虧本,甚至路上會遇到搶劫或其他意外。往往會因此而改變行期,避免遭到不幸。如事情緊急必須出去時,也要祭祀祖宗再三跪拜,祈求祖宗保佑平安。

  忌獨自出門遠行

  出遠門,最好是有人結伴而行。俗話說,“一人不上路,二人不看井”,就是擔心一個人出遠門會遇到難處,無人照應,也不能捎個信兒給家里。在山西民歌中唱道:“走路你走大路,不要走小路,大路上人兒多,拉話兒解憂愁。”不獨自遠行,主要是為安全考慮。

  文成公主遠嫁吐蕃

  松贊干布向唐求婚,并不是一帆風順的。

  公元634年,松贊干布派使者向唐求婚,但未能如愿以償。638年,他又派使者帶琉璃寶入唐求婚,同時,他又帶領20萬軍隊猛攻唐朝的松州(今四川松潘),想以此向唐施加壓力以答應自己的求婚,但被唐軍擊退。至此,他認識到必須要誠心與唐和好,所以他又于640年派大相(相當于宰相)祿東贊到長安謝罪,帶去黃金珍寶獻給唐朝,再次提出通婚的請求。機智的祿東贊巧妙地解答了唐太宗出的5個難題,在眾多王朝的婚使中脫穎而出,唐太宗也意識到吐蕃對唐朝西部邊境安寧的影響甚大,所以答應了吐蕃的請求,決定將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文成公主人藏時,帶去了大批絲織品和典籍,還有許多樹木、果蔬的種子,將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和生產技術帶進了西藏高原,促進了藏族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吐蕃也派送了大批的貴族子弟到長安學習詩書,長安的婦女們也一度效仿吐蕃人將臉涂紅的風俗,稱之為“吐蕃妝”。

  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對加強漢藏兩族的聯系、團結,發展藏族的經濟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受到世代人們的敬仰,西藏拉薩布達拉官內至今還保存著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生病服藥本是倒霉的事,病人將康復的希望寄托于服藥上j為r使服藥產生良好的效果,病人在服中藥時,要從語言、行為上加以避諱。

  忌在廚房或病人房間等處煎服

  煎藥不得在廚房,忌用藥罐、風爐在廊下或病人房間煎服。世謂灶王與藥王為仇,兩不相觸,灶間煎藥不利病人,且藥氣易散入灶間,不吉。,

  關于廚房不煎藥之說,南方民間風習的確有之。不在廚房煎藥,可能是為防止油醬之類污染藥物,前人慎重共事,托之于迷信,沿為忌諱,亦未可知。

  忌用樟樹煎藥

  煎藥用的柴,忌諱用樟樹,因為“樟”與“張”諧音,這樣會使八仙張果老動怒,而使藥物失去作用j

  忌用鍋蓋蓋藥鍋

  在浙江、江西等地,熬藥的時候是不可以將鍋蓋蓋在熬藥的藥鍋上的,而用包藥的藥包紙蒙在鍋上來代替鍋蓋,,其具體方法是:將藥包紙浸過水后,蒙在鍋上,用火煎熬,等藥包紙干透之后,就覺得藥也已經熟了,能夠服用,忌諱在紙沒有干的情況下就打開,這樣的習俗還是有科學道理的,兇為濕紙蒙在鍋上,可使藥味不會隨著蒸汽而外散,從而保證藥力的持久,

  忌熬好的湯藥拿過門檻

  湖南一帶認為,如果將熬好的藥拿過門檻,藥將會被門神嗅過,藥力便無效或相反,可能使病體不愈或病情加重。

  忌說喝藥

  還有一些地方在喝藥時忌諱說喝藥,而是把喝藥叫作“喝茶”。比如:在江西一帶將喝藥說成是“喝好茶”,而在湖北和河南信陽一帶則把喝藥說成“喝細茶”。這是人們從語言上對疾病的一種忌諱,從而減輕病人的心理負擔。奉藥之人,還要說:“避避疾,過別方。”用這樣的祈禱來祝福病人早日痊愈。

  忌藥渣在家中過年

  浙江西南一帶,藥渣不能存放,要立即倒掉,認為藥渣倒得快,病也好得快。最忌諱把藥留在家中過年,特別是在除夕這天,人們往往要檢查一下家中是否還有遺留的藥渣,如果有,一定不能把藥渣留到新年,否則就認為在新的一年中會不吉利,可能會不斷有人生病。

  忌藥渣亂倒

  熬藥后的藥渣,不能倒在自己家里,如倒在家里,就會覺得疾病仍然留在家中,病人不會痊愈;也不能任意亂倒,如倒在垃圾堆或廁所里,就會冒犯藥神,病人也難以康復。河南一帶吃完了中

  中國民俗文化博覽藥,忌諱藥渣亂倒,俗有“藥渣倒高不倒底”之說。更不能倒在別人家門口,否則就會被認為是詛咒別人生病,免不了招致一頓臭罵。漢族普遍以為藥渣最好是倒在馬路上,讓千人踏、萬人踩,希望大家的福運把病人的倒霉運踩走,踢飛,預示著疾病也就此根除了。這是驅病出門,托人消災。

  忌還藥罐

  借來的藥罐用完后不能主動歸還,要一直存放在自己家中等別人用時來討回。送藥罐子被認為是詛咒別人生病。

  忌發物

  所謂發物,是指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尤其是舊病宿疾)或加重已發疾病的食物。發物禁忌在飲食養生和飲食治療中都具有重要意義。在通常情況下,發物也是食物,適量食用對大多數人不會產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適,只是對某些特殊體質以及與其相關的某些疾病才會誘使發病。

  例如,公雞、雞頭、鵝肉、雞翅、雞爪、鵝蛋、鴨蛋、豬頭肉、驢肉、獐肉、牛肉、羊肉、狗肉等,這類食物主動而性升浮,吃后容易動風升陽,觸發肝陽頭痛、肝風腦暈等宿疾,此外,還容易誘發或加重皮膚瘡瘍腫毒。吃桃子過多容易生熱,發癰、瘡、疽、癤、蟲疳諸患,吃杏過多容易生癰癤,傷筋骨。

  忌諱說買藥

  買東西往往都是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是出于喜歡而購買的,唯獨這“藥”,雖然是需要花錢去買,卻并不是出于本心,沒人愿意生病,買藥也屬于無奈。因此,在民間,買藥的時候最忌諱說“買藥”。于人們沒法對病痛表示“憎恨”,于是就把矛頭轉移到了“藥”的頭上,借此躲避對生病的討厭,以圖個吉利,希望將來不再生病。所以人們在買藥時候不叫買藥,而是說“抓藥”或者說“撮藥”。

  忌將藥方反疊

  在山東一帶,忌諱買藥的時候將藥方反疊著去買藥,人們覺得這樣藥會與病反,不能達到藥到病除的目的。

  忌買藥砍價

  很多人在購買東西的時候都喜歡討價還價,然而在買藥的時候卻忌諱討價還價。因為正所謂藥到病除,買藥就等于買健康,如果買藥的時候討價還價就等于跟自己的健康討價還價,這是特別不吉利的。

  忌提藥包上門

  中藥不同于西藥那樣簡單,幾個小藥片就可以藥到病除,而是一抓就抓一大堆草藥。中醫藥店在顧客來買草藥的時候,往往是按劑量或者療程給顧客包好,而藥包也是很有講求的。1日時民間在抓藥后,一般要提著藥包直接回家,而忌諱到處亂走,特別忌諱提著藥包去別人家里串門,這是因為人們一般認為藥包和藥品是疾病的象征,如果有人提著藥包上門,主人就會認為是疾病上門的預兆,是特別不吉利的。如果必須在途中到別人家中去,要將藥包懸掛在門外,不能帶入別人家里。,

  忌將藥包隨處亂放

  把藥包提回家后,不能隨處亂放。忌諱將藥包徑直放到鍋臺、窗臺或者灶臺上。最忌諱將藥包放在灶臺上,俗話說“藥不上灶”,、否則會犯了灶神,藥力失效。另外,人們通常認為灶臺是飯菜出鍋的地方,人只有吃飽了肚子才能保證健康。如果將藥包放在灶臺上,那就表示這家的病人吃藥就跟吃飯一樣平常,那這家的病人什么時候能好呢?這當然是不吉利的。所以在火上熬藥時,應避免將藥包放在灶臺上。趣盛

  “抓藥”的來

  據說,一代藥王孫思邈只要聽說哪里有好藥材,他就不畏艱險地去采摘。因為采的藥材很多,它們的性味功用又不同,所以不能混雜放在一起。為了便于分類放置和使用,孫思邈就特意做了一個同身,在圍身上縫制了許多小口袋,凡采到一種藥材,就裝到一只小口袋里,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可以說孫思邈采藥走到哪里,行醫治病就到哪里。人們發現他每次診病后,都是從小袋里一小撮一小撮地抓m藥來,所以只要有人得了病,就希望藥王能來“抓藥”。

  后來,藥店為了便于分類抓取,掌柜也效仿孫思邈的圍身,做出一個個的小抽屜。小抽屜里再隔成三個或四個方格,來放置各種藥材。所以,直至今日,人們到中藥店配草藥,仍習慣稱為“抓藥”。

  生病絕對是一件痛苦的事,如果再因為自己不慎的言行使這種痛苦增加,那真是更加不幸了。因此,人們在生病以后會有很多禁忌也就不言而喻了。

  人在生病以后就要去尋醫問藥。在舊時,為了達到驅邪求吉,保佑自己的身體早日康復,在尋醫問藥的過程中就要遵循一些言行方面的禁忌。

  在尋醫問藥的禁忌巾,首先,就應該避免在看病上觸犯禁忌。

  忌從自己的口中說出“病”字

  在很多地方,人們如果在去看病的途中遇到了熟人,忌諱講去看病或是請醫生看病,而要說成是“看醫生”。讓人聽起來,感覺是要探親訪友一樣。這不僅是從思想上告訴自己,生病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也是為了避免邪氣_【:身。在民間,人們認為如果在外面說自己患病,就會被鬼魂聽到,并乘虛而入,使病人染上“邪氣”,會讓病情更加嚴重。

  忌幾個人結伴去看病

  忌諱幾個人結伴去醫院或診所,覺得這樣會使病人病情加重或沾染上其他疾病。其實,病人本身體內抵抗力弱,如果再患有傳染病的確不利于治療,所以說這樣的忌諱還是有科學性的。

  忌下午探視病人

  民俗中探望病人宜在上午九十點鐘,不能超過中午十二點。因為下午屬陰,擔心看過后病人病情會加重。

  藏醫文化

  藏醫藏藥歷史悠久。相傳在公元前3世紀,就有了“有毒就有藥”的說法。據《玉妥·云登貢布傳》記載,西藏最早流行的一種醫學叫《本醫》,當時還沒有系統的理論,主要靠三種療法,即放血法、火療法、涂抹療法來治病。同時,還用酥油止血,用青稞酒治療外傷等原始簡單的辦法。

  公元4世紀,天竺的著名醫學家碧棋嘎齊和碧拉孜入藏,傳播了《治傷經》、《脈經》、《藥物經》等五部醫典,對《本醫》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公元6世紀以來,從內地傳來了醫學和天文歷算。

  公元7世紀,文成公主人藏,帶來了“四百零四種病方,五種診斷法,六種醫療器械”以及四種醫學論著如《門介欽莫》(即《醫學大全》)等。

  公元8世紀,金城公主人藏時又帶來了許多醫藥人員和醫學論著,并把其中一些著作譯成了藏文,如《索瑪拉扎》(即《月王藥珍》)等。

  家是我們心靈的港灣,是我們的棲息地,家里衛生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我們的心情,所以,我們要經常打掃家里的衛生,隨時保持清潔衛生,這樣才能營造出溫馨、舒適的環境,家人才會健康,家庭才會幸福。

  在民間,做清潔衛生時是要遵循諸多禁忌的。

  忌漆器被鹽醋浸潤

  大部分土漆家具都是喜干忌濕的,凡新漆家具最好放置在通風十燥處晾干,這樣才能耐久,必要時可置于驕陽之下曝曬,不可久置陰潤潮濕的居室,以免被鹽醋浸潤,致使皺裂脫漆。后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漆第四十九》中記載:“世人見漆器暫在日中,恐其炙壞,合置陰潤之地,雖欲愛慎,朽敗更速矣。”

  忌打掃房屋時疊椅子

  很多人在打掃居室時,為了少挪動桌椅,喜歡將椅子對疊放在一起,殊不知這在民間傳統習俗中是特別忌諱的,將桌椅對疊在一起,有“收場”的意思,兆示著好運到頭,霉運將至,是非常不吉利的?

  忌將兩把掃帚放在一起,恐敗家;忌打掃時將兩張椅子對疊,因喪俗巾常將椅腳翻上;忌用竹掃把掃客廳,一般只用來掃庭院,也因喪家才用竹掃把在客廳中“除穢”。

  忌破碗、破鍋不丟

  民間自古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而碗與鍋在民俗方面亦有許多講究二破碗必須丟棄,因為碗代表謀生;碗破,主事業不順,家庭不和。鍋代表一家人的重要食祿,因此,鍋破亦不宜再做修補。而破鍋的裂痕和補丁,象征食物凌亂,運勢低迷。

  忌清潔時行走路線雜亂

  清潔時行走路線應該是:上至下,里而外,將清潔用具放在一只桶里面,讓它隨時跟隨著自己,以順時針方向打掃房間。將所需的清潔用具集中存放,并保持已打掃過的房間干凈整潔j以免清潔過的家居再染上灰塵。

  忌洗發后不正確打理

  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中記載:“新沐發訖勿當風,勿濕縈髻,勿濕頭臥,使人頭風眩悶,發禿面黑,齒痛耳聾,頭生白屑。”意思是說,洗頭沐發之后,應立即擦干頭發,不應當風冒寒,勿用濕發梳系發髻,切忌濕發睡臥,否則必將導致感冒,使人頭昏眩悶,頭發脫禿,面部發黑,牙齒疼痛。

  忌豬油和鹿油靠近陰部

  傳統醫學認為,豬油和鹿油應切忌接近人的陰部?唐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中講到“鹿豬二脂不可近陰,令陰痿也”。意思是忌以豬鹿二脂擦涂陰部,否則將使陰部萎縮不舉。

  忌屋頂曬衣服

  在北方大多數民居的屋頂呈圓拱形,人可上屋頂晾曬衣服被子。屋頂作曬場在北方是司空見慣的事。但民間風俗卻認為屋頂是忌諱曬衣服的,犯之會遭殃致禍。

  忌與寵物過多親密

  在民間,認為過多地接觸寵物,除了寵物自身帶有細菌,容易傳染給人之外,還會給自己的運勢帶來不利影響。過分與家庭寵物親密,容易使人的運勢與寵物連在一起,從而導致上班無精打采、日感疲勞。在家庭寵物中,尤以較大型的寵物帶來的影響最大,如:狗、貓以及爬行類的動物。,遼邀

  忌諱在舅舅家理發

  漢族有外甥禁忌在舅家剃頭的俗風。說是如果外甥在舅家剃頭會“妨舅”。“舅”與“舊”諧音,“舊”有指老年人的意思。據《爾雅·疏》云:“,舅者,舊也;姑者,故也。舊故,老人稱也..”(又見《白虎通義》)可知,妨舅即為妨舊,亦即妨害老年人的意思。這一習俗1日時在河南、山東等中原地區流行。尤其在正月里忌之更甚。正月是新年伊始的新春季節,如果在舅家剃頭則更易引起對“舊”的聯想,故而忌之尤甚。如果是非要剃頭不可,就要把外甥引到大門外邊的官道上,就不算在舅舅家了,這就謂之破忌。

  民間對于視為穢物的大小便禁忌頗多。

  忌摸自己的脖子

  如果你在半夜上廁所的時候感覺有東西在脖子上劃過的時候,千萬不要去摸。認為如果這樣會把自己的腦袋劃下來。

  忌在廁所內罵臟話

  在半夜兩點上廁所時,不要在方便的時候罵臟話,如果你罵了臟話,就會被一種叫作“攝青鬼”的惡靈附體。

  忌被便盆里的水照到自己

  在方便時,不要被便盆里面的水照到自己,據說這樣照出來的自己就是你去世時的模樣。如果映照出來的是自己的模樣,還好一點;但是如果是一個老者,或者其他的模樣,那么你的壽命或許就到頭了。

  忌朝著東北方向大小便

  凌晨的時候,不要朝著東北方向大小便,據說那是鬼門的方向。

  忌憋尿

  傳統養生學及醫學研究證實,在憋尿時,人的全身神經均處于高度緊張之中,胃腸功能與交感神經也暫時處于高度紊亂,會引起血壓升高,尤其對高血壓患者更為有害。憋尿也會使膀胱內壓升高,久而久之引起膀胱頸梗阻,導致排尿困難、漏尿、尿失禁等疾患。另外,憋尿使尿次減少,會引發膀胱炎和腎炎,以及女性尿路感染等病癥。因此,該排尿時一定要按時排出。

  忌大便時用強力

  在《巢氏諸病源候總論》卷四中記載:“《養生方》云:‘大便勿強努,令人腰疼目澀。”排泄大便應順其自然,無便時不要勉強用力排泄,即使大便結燥也宜以藥物順之,切忌用強力迫排,否則將使人腰部疼痛、雙目干澀以致生疾患。

  忌強忍大便

  巢元方在《巢氏諸病源候總論》卷三十四中引《養生方》云:“忍大便不出,久作氣痔。”意思是說大小便應有規律地及時排泄,切忌強忍不排;若強忍大便,會使人生發氣痔瘺疾。

  忌急欲小便疾速奔跑

  在《巢氏諸病源候總論》卷十四中記載:“小便勿疾走,令胞轉或胞落,并致死二,”意思是急欲小便時,不要疾速奔跑,否則將引起臍下疼、小便難,久之還會導致“胞轉”之疾,嚴重者四五日即死,,

  忌犯火種

  如忌諱向正在燃燒的木柴或燒過的炭末谷灰等上面小便。因火中有火種,認為犯忌會使小便者的生殖器或膀胱感染腫痛。

  忌用有字的紙揩擦屁股

  忌大便后用有字的紙揩擦屁股,否則會招致眼瞎。因著書立學以孔夫子為代表,故此舉是瀆犯圣人。在以前民間多有敬惜字紙之舉,將廢棄字紙收聚焚燒,也就是避免贓物污染字紙。

  其實,這類“排泄”時候的禁忌目的在于教育人們要養成講究衛生,不要污染環境的好習慣。

  在很多地方,人們從早上起床以后,就要受到禁忌的約束。

  忌清晨起床就開始計較錢財

  唐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中說,切忌斤斤計較錢財的患得患失而思慮焦愁,否則必將損傷身心。一日之汁在于晨。清晨起床后應保持平穩的心態,樂觀飽滿的情緒,要言及充滿希望的賞心樂事.

  忌清晨起床就串門

  在山東膠東地區,左鄰右舍間最忌清晨串門。清晨,很多男人要下地干活或者出海打魚跑船,只有女人、孩子和一些老人在家,如果到這些人家有事,必須先拍打門環,在門外喊:“家里有人嗎?”其實這是明知故問,其用意是讓左鄰右舍聽清或證明,自己沒有私自進別人家里,辱人妻女。走時,也要大聲回道:“不用送,你快忙吧,都耽誤你干活了,我把門順便給你帶上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是“看喜”、“望歡喜”就除外了,鄰居是歡迎在清晨或早飯前串門的。

  忌清晨大伯子、小叔子與嫂子和弟媳開玩笑

  平時嫂子和小叔子可以嬉鬧說笑,在有的地方大伯哥也是可以跟弟媳開玩笑的。但是忌諱在清晨時,小叔子與嫂子或大伯哥與弟媳嬉鬧說笑,否則就被視為有傷風化。

  忌清晨老公公進兒媳的房間

  有的地方,老公公是不能進兒媳婦房間的,有事只能在窗外或者外面先咳嗽一聲,然后說事情.,不過,有的地方,老公公是可以進兒媳婦房問的,但忌諱在清晨進入兒媳婦房間,讓人看到會有亂倫之嫌。遇邀

  生意人清晨不講還錢

  做生意的人,早上是非常忌諱還錢的,比如做生意的你前一天欠了別人錢,你不能在還沒有開張時就往外給錢。否則就會認為今天生意不好,掙不到錢。

  晚間行為禁忌

  忌在燈下講鬼談賊

  “燈下不講鬼,燈下不談賊。”這是1日時北京的禁忌,理是說鬼招鬼,說邪招邪,可是人們偏偏好聽鬼故事,于是人們又發明了避邪之方,說鬼時把《皇歷時憲書》放在桌上,就可以放言無忌了。至于燈下說賊也有禳除之術,說的時候把茶杯倒扣在桌上,也可以使梁上君子不敢光臨。

  忌夜間小兒啼哭

  忌諱小兒夜啼,迷信的人認為是不祥之兆。不請醫生看,也不找原因,不使人知道,諱莫如深,自己寫一張帖子,貼在大路邊的墻頭上(不具名)。具體內容大多是:“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個夜哭郎。行路君子念三遍,一覺睡到大天亮。”認為這樣做,幾天后小兒就會好了。

  忌在晚上剪指甲

  晚上剪指甲在民間是很忌諱的。如果夜晚剪指甲,人家會疑心你偷了別人的東西。對此人們也想出了破解的辦法,在剪完指甲后要用剪刀在腳上叩擊幾下就會平安無事了。

  忌穿衣服睡覺

  在很多地方,忌諱穿著衣服睡覺,否則你的靈魂會出竅。民間常常說的鬼發生,就是因為穿著衣服睡覺時靈魂出竅了,那個鬼發生,也就是你的靈魂,不要打他,打他的時候你也會痛。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很講究日常生活中的起居規律。《管子·形勢解》曰:“起居時,飲食節,寒暑適,則身利而壽命益;起居不時,飲食不節,寒暑不適,則形累而壽命損。”此可見,在日常生活中,飲食、起居必須要有規律性,人必須遵循天、地、人的客觀自然規律,合理地安排日常起居,持之以恒,才能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否則,必將招致疾病,損形短壽。

  忌飯后立刻上床睡覺

  我國很多古今養生家都曾指出,飯后應適當散步。“飽食行白.步,常以手摩腹數百遍,、”切忌飯后立刻上床睡覺,因為人在飯后馬上睡覺,常會造成食物停滯在胃里而不消化,從而導致積食、胃部飽脹、嗝氣、食欲減退,時間久了,還可能會導致脾胃損傷,引起脾胃疾病,損害身心健康二正如我國唐代偉大的醫藥學家孫思邈所說:“飲食則臥,食不消成積,乃生百病。”

  忌持花椒床旁與人說話

  古時用花椒熏房,不但可使房間充滿濃郁香氣,還可以祛除瘟病,但持花椒于床旁忌與人說話,不然瘟疫不去。當然,這不過是一種迷信的說法罷了,此說見于后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椒第四十三》,引《養生要淪》日:“臘夜令持椒臥房床傍,尤與人言,內井巾除瘟病。”

  睡覺禁忌

  在室內禁忌烘著火埋頭大睡。俗說“房里無人莫烘火,烘火猶恐埋頭睡”.民間又忌睡覺時頭朝窗戶,達斡爾族不準人們于炕上橫臥休息,以為這樣會導致災異橫行。黎族人和傣族人忌諱頭朝向門外睡覺,據說這種休息的方式和停尸待葬的死者相一致,一旦如此,必會晦氣纏身,萬事不暢。如果外地客人無意間犯忌,主人一定要及時糾正,并祈禱神靈予以寬恕。維吾爾族人睡覺時不許頭東腳西,或者四肢平伸直仰。吉林一帶,1日時睡臥忌頭靠近窗,足向人,謂之不敬.這些禁忌雖有神鬼之語,但卻源于對傷風感冒等疾病的預防,當然也是一種生活經驗。

  忌子夜時分打掃庭院

  在四川川東一帶,民間是很忌諱子夜時分打掃庭院的,民俗以為夜半打掃庭院會將財喜掃走。這是與吉兇直接聯系的一種民俗禁忌,也是遵循“清晨即起,灑掃庭除”的古訓。

  忌未婚男女早起時聽到杜鵑啼叫聲。

  杜鵑(亦稱布谷),其啼叫聲凄厲悲涼,四川川東一帶根據杜鵑叫聲摹出的一句話是:“豌豆巴殼,拾寶打落。”象征著情人分手,故未婚男女特別是處在熱戀中的男女最忌在清晨起床時聽到杜鵑的叫聲。

  忌違背四季寒暑變化

  人類作為大自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自然界的一切運動變化無不與其息息相關,無不對人身心產生重大影響。如《內經》講:“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自然界的四季更替,寒暑變化,對人的臟腑、陰陽、氣血、精神更是關系密切,人們對此必引起重視,一定要按照自然界的運動變化規律來安排起居,才能養生防病;反之,違背自然規律,很容易導致疾病。

  中國人向來重視儀表美,因此有許多日常坐立行走等舉止的禁忌。長輩在糾正晚輩儀表的時候總是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或者說“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因為只有舉手投足落落大方、彬彬有禮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忌站姿不正確

  中國人自古就對站姿、坐姿有一個正確的標準定位,站立時必須要有精神,要挺拔,頭正、肩平、挺胸收腹。正確的站姿給人以挺拔舒服、落落大方、精力充沛的感覺。一般不允許出現彎腰凸肚,兩手插在雙肋、別在身后或者交叉在胸前等行為,否則很容易給人一種心不在焉、吊兒郎當或者氣勢洶洶、盛氣凌人的感覺。

  忌坐姿不正確

  人們在坐著的時候講究穩重、端正。入座時要輕要穩。上身同站立相近,忌諱駝背、蹺“二郎腿”、左搖右晃。忌諱坐著時掏耳朵、挖鼻孑L,這些動作會給人一種坐立不安的感覺。

  忌行走不端正

  在走路的時候要走出一個人的自信,要頭正,雙眼平視前方,下頜微收。雙肩平穩,雙臂自然擺動。步幅適當,一般應該是前腳的腳后跟與后腳的腳尖相距一腳長;邁起步來步伐要穩健。忌諱拖拉,忌諱“八字腳”或者歪走橫行。&邀

  正確坐姿

  在一些民族中,很重視坐姿的規范性。當別人請你坐下時,你應當走到座位前,轉身后輕輕地坐下。需要注意的是,假如你是女士,身著裙裝,在坐下前要先將裙擺捋一下,以免將裙子坐皺。

  坐下時,我們應當坐滿椅子的前2/3,而不是一屁股坐滿整張椅子。坐著時,我們的上身應正直而稍向前傾,頭平正,兩手交疊放在自己腿上,男性可雙膝自然分開與肩同寬,女性則應雙膝并攏。

  舊時民間,人們求子之心最為急切,因此,很多人對送子、護子之神更顯得虔誠謹慎。在中國人的傳說中,不管是送子觀音、泰山娘娘還是張仙神,都是人們求子心切愿望的體現。

  舊時,人們最關心的是傳宗接代和孩子健康成長,于是,產生了各種祈子、護子方式。最普通的方式是到送子觀音、泰山娘娘、張仙等送子護子之神面前去敬拜叩求。

  觀音菩薩送子

  觀音菩薩是對我們影響最大的送子神。送子觀音廟在許多地方都有,“望子者成往求禱”,一般是求禱后,拿一只繡鞋回家,俗信可立即生子。甚至一些漢民家中奉有觀音像,以隨時拜求。

  觀音菩薩為佛國諸菩薩之首席,在婦女信徒的心目中,其聲望甚至超過了佛祖。《法華經》說:“苦惱眾生,一心稱名,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以是名觀世音”。據說觀世音事無巨細,只要求她,她無不過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送子。所以,觀世音又被稱為送子觀音。

  人們通常把觀世音塑造成一伴美麗、端莊、大慈大悲的女神形象,有的懷抱一小孩,有的手持寶瓶和楊枝,意在履行其“送子”和“向人間拋灑甘露”的職責。婚后無子女的婦女要專門去拜觀音,以求早得貴子。

  碧霞元君送子

  碧霞元君,又叫泰山娘娘,在華北最受崇拜。“元君”是道教對女仙的尊稱。舊時,娘娘廟是我國數量最多的廟宇之一。

  關于碧霞元君的來歷,民間有幾種傳說。

  一說她的前身是玉女。據傳漢朝時,宮中一座殿內有金童玉女石像,五代時殿堂傾塌,石像仆地,金童之像漫渙剝蝕,玉女也淪落于泰山岳頂玉女池內。幾百年后,宋真宗到泰山封禪,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于是下令疏浚該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并更名為“昭真祠”,以其為圣帝之女,因而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一說為東岳大帝的女兒,這種說法最為流行。傳說他們父女都住在泰山上,故碧霞元君又叫“泰山娘娘”。泰”字在《易經·泰卦》中表述為“天地交而萬物通”,人們附會為婦女生子之意。舊時婦女信仰碧霞元君特別虔誠,不僅在泰山有廟,在各地也建有許多“娘娘廟”,并常在左右配祀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天花娘娘等四位娘娘。這種信仰至今仍很興旺,人們登上泰山絕頂,許愿還愿,向其祈禱。

  張仙護子

  過去不少地方有張仙祠、張仙廟,供祀張仙爺。他是專門保護人間幼童的。據說張仙的前身,是花蕊夫人的愛夫——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宋太祖乾德三年,孟昶兵敗降宋,且七天后死去。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被送到了汴京皇宮。花蕊夫人不忘故主,時時懷念前夫,就畫了一張孟昶挾弓射獵的畫像,奉祀在宮中。為避嫌,就對見到這畫像的人訛說:“這是送子之神,拜祀他會令人得子。”一天,趙匡胤見到此畫,問起來,花蕊夫人順口把上面的說法告訴了他。再問她這位神仙的姓名時,她隨口捏造說:“叫張仙,我蜀中人皆奉祀他。”她的隨口一編卻不脛而走,很快傳到民間。婦女求子心切,紛紛掛起張仙——其實是孟昶的像來。

  張仙的形象一般是:穿著一身華麗衣服,面中敷粉,唇若涂朱,五綹長髯漂灑胸前。他左手張弓,右手持彈,作仰面直射狀。右上角還畫有一只天狗。此像常貼于煙囪旁,民間傳說,天狗會順煙囪鉆進屋內,嚇唬孩子,傳染天花。張仙爺守住了煙筒進屋了。所以畫像兩旁常貼一副對聯:“打出天狗去,保護膝下兒。”橫批是“子孫繩繩”。民間附會說,張仙所挾之“彈”,與“誕”同音,暗含“誕生”之意,故而張仙有護子而兼送子之功。

  自從私有財產出現,追求財富便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于人們認為財神可以助人發財,所以過去各地敬財神之風甚盛,非常崇拜“財神”。舊時把財神當吉祥神來供奉和崇拜,反映了人們對幸福、富裕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舊時人們把對財富的渴望之情寄托于神仙,塑造出了文財神、武財神,以滿足各階層人士祈財的不同需求。雖然年年祈財也未必發財,但人們在這樣的祥瑞環境里總能獲得慰藉。財神是中國各階層最普遍的信仰對象之一。

  影響最大的財神——趙公明

  眾財神傳說中,影響最大、祭祀最多的是趙公明。

  趙公明,姓趙名朗,字公明,為道教中的神明,是虛構的人物。傳說他與鐘馗是老鄉,終南山人氏,自秦時入山修道,被漢代張道陵天師收為徒弟,騎黑虎,守護丹室。張天師煉丹功成,分丹使趙公明食之,遂能變化無窮,形似天師。張天師命其守玄壇。所謂玄壇,即道教之齋壇。趙公明因而被天帝封為

  “正一玄壇趙元帥”,故又稱其為趙玄壇。因其身跨黑虎,故又稱“黑虎玄壇”。

  趙公明原為邪神、惡神,后被降服,在《封神演義》中成為財神。

  財神趙公明的形象,源于元明朝之間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頭戴鐵冠,手執鐵鞭,面黑而多須,跨虎。關于他的賜財功能,《搜神大全》說他:“買賣求財,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對神禱,無不如意。”自此,趙公明司財使人致富的功能深人人心,備受歡迎。

  武財神——關公

  在中華商界有一種獨特的關公文化,那就是奉關公為財神。按說關公與財神沒有聯系,為什么以關公為財神呢?這主要是與人們對關公的“忠義”敬仰有關。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記有關羽被迫降曹后,曹操企圖以金錢、高官、美女來收買關羽,但關羽絲毫不為所動,仍離開曹操,來到劉備身邊,因此關羽被塑造成“千古忠義第一人”。面對財富,很多人往往見利忘義。所以,人們希望在金錢面前要像關公那樣堅守誠信和忠義,不能見利忘義、見色忘義,所以把關公奉為武財神來供祀。

  文財神——比干、范蠡

  民間把比干、范蠡作為文財神敬奉,主要是因為人們對他們的人品、人格崇敬。《史記·殷本紀》載:比干是殷紂王的叔父,為人忠耿正直。而紂王荒淫無度,殘酷暴虐,比干直言勸諫。紂王不僅不聽,還把比干剖膛挖心。后世奉比干為財神,主要是對他心地純正、率直無私品格的敬仰。范蠡為文財神,是因為他原為越王勾踐的大臣,足智多謀,幫越王打敗了吳王,不居功領賞,反則隱名埋姓,到齊國經商,積了一筆財產,自號陶朱公。但他發家致富又能散財,接濟窮人。所以,人們把他奉為文財神。

  民間不論供奉的是趙公元帥、武財神,還是比干文財神,旁邊都要配有利市仙官。利市仙官民間稱為小財神,來歷不明。據《封神演義》講,他為趙公元帥的徒弟,叫姚少司,被姜子牙封為迎祥納福的利市仙官。所謂利市,也就是做生意吉利走運,一本萬利。迎利市仙官,古時是在正月初五,天剛放亮就可聽到一陣鞭炮聲。清蔡云有《竹枝詞》云:“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搶路頭。”該詩把人們為祈財求利而搶先祭神的習俗生動描繪出來,表現了人們求財的功利心理。

  喜神是給人們帶來歡樂和吉慶的神祇。人們總是希望趨吉避兇,追求喜樂而厭棄悲哀煩惱,所以要造出一個喜神來,不僅是人們的一種求安求財心理,也是一種精神寄托。

  在民間禮俗活動中,喜神經常為人們所奉祀,尤其在婚禮中。但在民間吉神中,喜神卻不常見于經傳,而且形象也少見于圖繪。從一些古籍來看,喜神純粹是人們想象出來的,不似其他神祗,還有個依托或姓氏。民間供奉的喜神,其實大多為“月老”和“和合二仙”。

  月下老人

  在民間敬奉的喜神中,月下老人必不可少。月下老人簡稱“月老”,是婚姻之神。我國至今還有些地方稱媒人為“月老”,足見月下老人的影響之大。月下老人可以用心使一對青年男女實現花好月圓,也可以粗心大意讓一樁婚姻陰差陽錯。因為他擁有如此巨大的權力,所以一直接受著無數含情脈脈的少男少女的禮拜和祈求。

  傳說中月老主管著世間男女婚姻,在冥冥之中以紅繩系男女之足,以定姻緣。唐代李復言的傳奇小說較早地對此作了詳細記載。

  相傳唐代有個叫韋固的人,年少未娶。一天夜里,他經過宋城,在旅店遇一老人,靠著一布袋坐著,月光下,翻看著一本書,像在查找什么。韋固問他在翻查什么,老人答道:“天下人的婚書。”韋固又問袋中何物,老人說:“袋內是紅繩,用來系住夫婦之足。雖仇敵之家,貧富懸殊,天涯海角,吳楚異鄉,此繩一系,便定終身。”這就是流傳千年的俗語“千里姻緣一線牽”的來歷。

  韋固十分驚奇,忙打聽自己的婚事。月下老人翻書查看,笑著對他說:“足下的未婚妻,就是店北頭賣菜的瞎老太婆的3歲女兒。”韋固勃然大怒,暗地里派仆人去刺殺那個小女孩。不料,仆人因失手只刺中了她的眉尖。

  14年后,韋固從軍立功,相州參軍王泰要招他為婿。王泰的女兒年十六七,容色華麗,只是屑間常貼一花。韋固問起究竟,才知道此女正是過去月下老人提及的3歲小女,后來被王收養,視為己出。韋固才知道天意不可違,真是千里姻緣一線牽。宋城的縣宰知道這件事后,把那間客棧定名為“定婚店”。牽紅線的老人,因此稱為“月下老人”。

  這個故事既富有傳奇性,又包含封建婚姻的悲劇性。對于那些舊時被扭曲的包辦婚姻,也許多少能引發人們的思考。

  和合二仙

  和合二仙也是喜神。舊時民間舉行婚禮時,常掛和合二仙的畫像,取“和諧好合”之意,以圖吉祥喜慶。

  “和合二仙”又稱“和合二圣”,是傳統所供奉的和合之神、歡喜之神,別稱“歡天喜地”。和合二仙為民間傳說中象征團圓、和諧、吉慶的二位仙人,是掌管婚姻的喜神,主婚姻和合。

  相傳,和合二仙本是肉身投胎,并非仙人,他們都是唐代人。他們的名字,一位叫寒山,另一位叫拾得,他們同住在一個村子里,親如兄弟。兩人同時愛上一個女子,但互相不知道。后來拾得要和那個女子結婚,寒山于是棄家到蘇州楓橋,削發為僧。拾得了解到這件事,亦舍女來到江南,尋找寒山。探知其住處后,乃折一盛開荷花前往見禮。寒山一見,急持一缽齋飯出迎。二人樂極,相向為舞,拾得也出了家。二人在此開山立廟,叫做“寒山寺”。自是,世傳之和合神像亦為二,為蓬頭之笑面神,一持荷花,一捧圓盒,意為“和(荷)諧合(盒)好”,婚禮之日必掛懸于花燭洞房之中,或常掛與廳堂,以圖吉利。

  壽星,是中國神話中的長壽之神。千百年來,中國人對長壽的追求始終不渝,上至統治者,下到民間百姓,求仙祈壽的觀念和行為貫穿于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無不反映了人們追求健康長壽的美好愿望。

  壽星本為星名,最早見于秦漢時期的《爾雅·釋天》:“壽星,角亢也。”晉

  郭璞注日:“數起角亢,列宿之長,故日壽。”司馬遷在《史記·天官書》也有記載:狼比地有大星,日南極老人星;老人見,治安;不見,兵起。常以秋分時候之于南郊……。此可見,壽星在當時是作為掌管人間禍福的一種星相而被供奉的。在現在的民間傳說中,有男壽星、女壽星之分。男壽星是南極仙翁,女壽星叫麻姑。

  男壽星——南極仙翁

  南極仙翁是道教信奉的保佑人間性命年壽的神仙。又稱南極真君、長生大帝,玉清真王,傳說為元始天王九子。

  南極仙翁是南極老人星的人神化,古時人們認為天上的南極老人星主國家之壽,以此星的隱顯為王朝命運興衰的征象。后來它又被引申為主人壽長短的神靈。唐代司馬貞將壽星當作主人間福壽之神,他說:“壽星,蓋南極老人星也,見則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壽。”

  南極仙翁的傳統形象,就是我們常見的那種拄長杖的老人形象:慈眉善目、鶴發童顏,右手拄著壽杖,杖高于頭頂,左手托著一只大壽桃。

  民俗年畫《壽星圖》是人們喜愛的吉祥物,慈眉善目的壽星老人滿足了人們健康長壽的美好祈望。《壽星圖》中還點綴有松、鶴、龜、靈芝、葫蘆等長壽吉祥物,更增添了吉祥的意味,突出了長壽的主題。還有些民俗年畫將壽星與福祿二仙一并畫在圖中,稱“福祿壽圖”,得到一種心理的滿足和精神的安慰。

  民間傳說中,還把東方朔、彭祖、太上老君也稱為老壽星。把他們稱為老壽星,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壽命都長。傳說東方朔為歲星的化身,曾三次偷吃王母娘娘的仙桃,活了1800多歲,所以,民間把他奉為長壽之祖。彭祖是民間傳說中的一個長壽仙人,善養生,800歲容貌不變。太上老君又稱老子,傳說他母親懷胎72年,生時從母腋下而出,耳長七尺,須發皆白,故稱老子。他曾經歷三皇五帝至周,長生不死,因此也稱老壽星,也把他作為吉祥長壽的象征。

  女壽星——麻姑

  麻姑為傳說中的長壽仙女、吉祥女神,一般用于祝賀高齡女長輩長壽。

  有關麻姑的身世歷來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麻姑是凡人修煉而被奉為壽仙的。當然,麻姑成仙的說法是多種多樣的。

  麻姑事跡最早見于晉代葛洪《神仙傳·麻姑傳》。晉代,東海有孝廉,名王遠,字方平,后來當上了中散大夫。他精通“天文圖讖河洛之要”,后來辭官入山修道,成了著名神仙。麻姑是王遠的妹妹,長的俊俏美麗,本事了得,相傳她修道成仙,可擲米成丹砂,能穿木屐在水面上行走。麻姑年齡看似十八九歲,卻自稱看過“東海三為桑田”。麻姑被人們奉為壽仙即源于此。

  麻姑成為壽星,還與王母娘娘有關。傳說三月三日王母娘娘誕辰,舉辦蟠桃大會,各路神仙齊來祝壽。百花、牡丹、芍藥、海棠四位花仙特邀麻姑同往。四位花仙子送上各自的仙花為王母娘娘祝壽。麻姑沒有什么好獻的,就在絳珠河畔用靈芝釀造壽酒,獻給王母,這就是麻姑獻壽的來歷。麻姑此被王母封為女壽仙。“麻姑獻壽”也成為民俗畫中最重要的題材之一。畫中麻姑美如天仙,或騰云,伴以飛鶴;或騎鹿,伴以青松;或直身,雙手托盤作奉獻狀,盤中一壺美酒,幾枚仙桃或佛手;或肩背一細竹枝,枝上掛一壺美酒,一童子背一巨大的仙桃相伴相隨。麻姑獻壽的藝術形象,代表著民間對仁厚的長者和尊貴的客人最誠摯、最美好的祝福。

  “福”是人們孜孜以求、極其向往的人生大目標,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愿。正因為“福”有如此大的魅力,福神成了備受人們崇拜的吉祥神。人們為他創造了多種多樣的神職并虔誠禮拜,希冀家門降福,鴻運綿長。

  傳統吉神文化中,“福神”有兼容眾多吉祥神職的功能,但也因此失去了鮮明的象征,其形象與功能變得模糊不清,以至于人們在祈求菜一個具體的好運時,往往要祭祀專供某職的吉祥神,福神只在人們祈求的目標比較空泛時才成為人們供祀的對象。

  福神的早期形象——福星

  福神最初源于先民的星辰崇拜,即福星,后來才逐漸人格化。古人崇拜星空,認為浩渺無際的星空是眾神的居所,每一點星光都是一位星辰之神。而木星是五顆引人注目的行星中的一顆,同時木星每進一宮,就代表地球度過了一年,故木星又叫歲星,可以說是福神的早期形象。

  早在西漢時,木星就被作為賜福之星看待,政府專門建造廟宇來供奉歲星,這種祭祀制度一直持續到晚清。在紫禁城南的先農壇旁邊就有一座祭祀歲星的大殿,每到金秋時節,皇帝便率領文武百官在此舉行盛大儀式,祈求歲星賜福天下,保佑五谷豐登。民以食為天,豐收當然是福,故而歲星被賦予福星稱號,自然也是實至名歸,當之無愧。

  此,木星便成為人們辭舊迎新時遙祀祈福的對象。人們祈望新的一年能獲得好運、平安無事,于是產生了許多民間故事,都是說年末歲首之際,福星要降福人間,逐漸形成了人們除夕之際要等待歲星來臨以獲得福運的守歲習俗。至今,除夕之夜,全家仍要圍爐而坐,終夜不眠,期盼福星降臨,來年幸福吉祥,家道興旺。

  福神的普遍形象一一賜福天官

  在福神的各種形象中,最為人們所熟知和普遍認可的是民俗年畫上的“賜福天官”。其形象一般是朝官裝束,身著紅色袍服,腰纏龍繡玉帶,手執大如意,足蹬朝靴,慈眉善目,五綹長髯,一派喜顏悅色、雍容華貴的氣象。有的年畫上,天官身旁還有一名童子,手捧花瓶,瓶中插玉蘭、牡丹,寓意“玉堂富貴”。還有一種天官圖,天官笑容滿面,手抱身帶五個童子,童子手中分別捧著仙桃、石佛、佛手、春梅和吉慶鯉魚燈等吉祥物。也有的天官手持“天官賜福”的條幅,就更為直白了。

  這賜福的天官,是道教樹立的福神。傳說東漢張道陵創立天師道,作三官書為人治病,即天官、地官、水官。他們各司職責,其中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于道教著力尊奉宣揚,這種說法便流傳下來,其中“天官賜福”的說法最受人們歡迎。于是,人們便把天官作為降福的福神來信奉。

  福神的典型形象——福神陽城

  另有傳說,福神歷史人物演變而來。福神陽城(楊成)即典型的一例。福神陽城的打扮不似天官,而是一位員外模樣,很像福祿壽中的祿神。

  陽城為唐德宗期間道州(今湖南道縣)刺史,時道州多生侏儒,多年慣例,州里每年要把侏儒貢獻朝廷,供宮中玩樂。每逢強征侏儒送往京都那天,生離死別,哭聲震天,慘不忍睹。陽城置個人安危于度外,寫了一道奏章:“州民盡短,無以貢,不知何者可以貢?”德宗皇帝看了奏章,終于省悟,下詔自后免除道州進貢侏儒。

  陽城給道州人民帶來福音,道州百姓感恩戴德陽城為民解災降福,各自捐資為陽城建造祠堂,眾多人家還供奉陽城的畫像。久而久之,陽城被奉作了福神。這也清楚地表明,能為人民謀幸福的人,也就是人民心目中的福神。

  氣象變化萬千,是古代民間最感神秘莫測的事情。限于當時的生產力和科學認識水平,人們對于氣象的觀測難以擺脫宗教神學的影響,認為從中可以預測社會人事的吉兇禍福,因而形成了氣象崇拜和一些禁忌活動,以期達到趨吉的目的。

  上古人們的“萬物有靈”觀念中,自然界風、雨、雷、云、虹等氣象現象,無不通寓神靈之性。因此,人們對這些神秘的自然力誠惶誠恐,頂禮膜拜。

  在民間,風向在某一時刻里,據說有兆示能力。江蘇一帶正月初一有早起觀風向卜農事的習俗,以為是時東北風則吉,西北風則兇。忌諱南風,俗以為南風主旱。又忌小暑日東南風,也謂之主旱。崇明一帶,忌諱白露日刮西北風或東北風。俗以為如此則會對棉花生長不利。舊時,農事生產中還有“八方來風,只有巽風(東南風)才吉,其余皆兇”的說法。

  因為旋風的樣子奇怪,人們認為屬于一種“怪異”現象,所以對它也有許多避諱。俗信以為,旋風是鬼走路時帶起的風,人們遇之不吉。萬一碰上了,要用咒罵、唾唾沫,以鞋扣、物什投打等方式來破解災難。常用的咒語、口訣有“旋風旋風你是鬼,我有磊刀砍你腿”等說法。浙江一帶忌行路時遇到旋風,俗叫“鬼頭風”,有鬼來侵害,要吐口水,或解小便,鬼不敢近身。

  雨

  民間認為雨水下得多少全天神管轄,故有向雨神或龍王爺祈晴、求雨的習俗,更有一些忌雨習俗。但不管何種形式,多數是與農事有關的。

  舊時靠天吃飯,一些農時節氣,多是忌雨(或忌不雨)的重要日子。如河南立夏忌無雨,俗說“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意指立夏不雨兆兇年。立秋夜則忌雨。江蘇忌處暑日下雨,諺云:“處暑若還天下雨,縱然結實也無收。”又忌白露日下雨,俗有“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的說法。

  雨后出彩虹,在古人眼里,也認為是天意的顯現,是神靈的兆示,因而對其產生了敬畏心理。漢族及一些少數民族禁忌用手指點彩虹,惟恐冒犯了天神。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關于禁忌指虹的民歌詩句。說是出現在東邊天空的彩虹,人們不敢用手指它,南方或北方出現了彩虹,民間還認為是災難的象征,深以為忌。有俗語云:“東虹打雷西虹雨,南虹出來發大水,北虹下來賣兒女。”又云:“東虹風、西虹雨,南虹北虹漲大水。”

  雷電

  雷電在自然界中具有不可思議的巨大威力。自古以來,漢族民間對雷電存有不解和恐懼心理。人們相信是雷公神主掌的,那么在不該有雷電的時期里,有雷鳴電閃,人們更以為是有災禍的預兆。

  漢族民間有許多關于響雷的禁忌。如河南一帶,忌正月、二月、九月響雷。俗語云:“正月打雷土谷堆,二月打雷糞谷堆,三月打雷麥谷堆。”土谷堆,即為疫病將臨,墳頭激增之意;又“九月雷公發,春旱一百八。”認為九月雷響,來年必有大旱。河北一帶忌十月響雷,俗云:“十月雷,閻王不得閑”,“十月雷,人死用耙推”。意指十月內有雷電,來年有災疫。江蘇一帶,也有“十月雷,人尸拌來堆”的說法,其意相同。江蘇—帶有立秋忌雷的說法,所謂“秋轂碌,收秕谷”,“秋勃鹿,損萬斛”等均是指立秋日雷鳴主秀不實,故而忌之。廣西一帶也有“雷打秋,晚禾折半收”的說法。

  這些對氣象的禁忌,其實是人類受客觀環境制約后,所做出的旨在維持心理平衡的反應,是人們趨吉避禍心理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