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八字眉眉相:民間習俗關于關于生產過程的禁忌

解夢佬 4 0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有很多禁忌需要遵守。

  傈僳族、彝族下地種田時,忌將鋤頭等掘土農具扛在肩上,因其只有埋葬死人時才如此,故以為不祥。

  忌吹口哨

  毛南族人種田時忌諱吹口哨,因為口哨聲與說話聲相比屬于怪異之聲,故以為口哨聲能引來惡鬼作祟,致使農作物歉收。毛南族種田時還忌諱談論鳥獸。以為此時談論鳥獸,會導致鳥獸糟蹋、危害莊稼,使莊稼減產。

  忌在稻子、谷子揚花時在旁邊洗衣、剝麻

  傈僳族、彝族,在稻子、谷子揚花時,禁在其旁洗衣、剝麻。如有犯,則會使其花受驚而導致減產。

  忌抬水淋秧

  水族在天旱時禁忌抬水淋秧,否則認為是違反天意,莊稼長不好。

  稻桶禁忌

  在浙江西南廣大鄉村,收谷時,忌女人坐稻桶歇力,說是褻瀆五谷神,來年要歉收。忌用鐮刀敲稻桶,說是驚動五谷神,罰你收谷時割破手指。

  田間喝生水禁忌

  浙江一些地區,在田間勞動喝生水時,忌立即入口,要先吐一口唾沫在水中,見唾沫未化散的,表示鬼未投過毒,此水可以喝;如唾沫在水中化散開,說明鬼已在水中放了毒,喝了會肚疼、生病。

  潮州一帶在“打秧”甩秧時,忌甩在種田人身上,如果被甩中,俗稱“中秧”,即為遭殃。解忌的辦法是,中秧者不開口,打秧者高喊討彩話,同田十活的人也跟著說些吉利話:在插秧中也有許多俗規。嘉興一帶在插秧時,人與人之間禁忌隨便傳遞秧把,俗謂這樣做會使兩個人成為冤家,必須把秧丟在水田中再揀起。

  民間在農業上的禁忌不僅數量多,而且有其特色。舊時,農業生產力低下,主要是“靠天吃飯”,順從自然,一方面要不誤農時;另一方面要定期祭祀,以求助神靈的護佑。祭祀期間,不得從事農事活動,否則,神靈以為祭祀者不專心和少虔誠。“禁日”的時間,各地不一,且有長有短。

  忌節日期間耕作

  漢族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為“過年”時間,忌耕作,以為耕作沖犯神靈,一年百事不順。漢族及一些以農耕為主的民族,都敬奉雷神,有聞雷輟耕的習俗。每年以第一次響雷為信息標志,確定春耕春種的起始時間。忌雷主要是針對每年頭次雷聲而言。忌雷期間,不能犁田、耕地、播種,如果違犯,以為雨水不宜,莊稼歉收。瑤族人就于每年正月初十和二十日“禁風”。在這兩天不許下地鋤耕,以為這樣就可以在一年內免受風災。土家族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日忌下田。逢“五”而耕作謂之破五,破則不吉,是以為忌。

  傣族冬至日忌勞動,否則,以為牛馬會死掉?畬族、白族等忌在春分、清明、大暑、小暑、立秋等時日下田耕作,據說是恐挖著地脈龍神,莊稼長不好。白族、畬族、彝族等還忌二月初八、三月三、火把節(農歷六月二十四、二十五)、分龍日(夏至前后)期間下地勞動。據說這期間下地會挖著龍神,切斷水路,莊稼長不好,或者會遭受蟲災,所以要禁忌下田;畬族又忌七月七日下田抬水,說是此日下田抬水會招惹水鬼,使稻田壞掉。

  忌耕日殺生

  藏歷四月十五日和六月四日是門巴族忌耕日。這天,戒殺生,禁下地耕作,以為有犯則沖犯天神,招致冰雹等災異。貴州布依族于農歷正月初一至初三和每月的初四、十四日不許耕種。湘西苗族在陰歷每月初一、十五忌挑糞,逢“戊日”不動土、不下田。裕固族以為六月和臘月動土不吉。

  忌日不耕作

  黎族人家有人去世,其親屬在j年內逢忌日均不得下田耕作,忌日即死者去世之日。黎族以十二屬相計日月,因此每十二天即有一個忌日。這對農業生產極為不利。隨著迷信觀念的逐步破除,現已基本革除。

  彝族、羌族、苗族及湖南、貴州部分地區的漢族都廣為流行“戊日忌動土”的習俗戊為天十的第五位,古代以天干(甲、乙、丙……)地支(子、丑、寅……)循環相配,表示年月的次序。干支再與五行(金、木、水、火、土)對應,則可推算出戊屬土。每月有三個戊日,四月十六、十月十八兩日為“大戊日”,全年大小戊日共三十八天,均不事耕作。漢族在立春后禁五戊,禁戊前一天,各村鳴鑼通知戊日不準動土。俗謂這日動土會觸怒土神,使農作物遭災。苗族傳說,戊日是該族歷史_:大遷徙中不幸的一天,故視為忌日。

  漢代代田耕作

  耕種公元前1世紀初期,在趙過的提倡下,一種稱為“代田”的耕種方式受到了漢王朝關注。班固在《漢書》中概述了這一農耕方式。

  采用代田法,一畝農田要被劃分為若干條圳,溝中犁起的土壤則被堆在一旁形成一尺高的壘種子播種在圳中,在其生長過程中不斷將壟上的土推人圳內苗根上。最終,壟上的土全部被推同溝內。次年,則在原來觀之間的土地上開挖新的圳。趙過還改進r農具來適應這一新耕種方式的需要,并在政府公田上進行了實驗。結果其產量要遠遠高于不做圳的農田。

  舊時,商業界流行一套大體相同的禁忌語,稱作“八大塊”或“十八塊”。這些詞語說出口,一定要按規矩改成其他說詞,否則會帶來厄運,并受到同行人的懲罰。如:凡店鋪門市都總稱朝陽,書店為冊子朝陽,扇店為半月朝陽,線店為方皮朝陽,磚瓦店為火上朝陽,典當為興朝陽,染坊店為浸潤朝陽,衣店為皮子朝陽,布店為稀朝陽,蠟燭店為紅耀朝陽,鞋店為踢土朝陽,肉店為流官朝陽,面店為千條朝陽,米店為碾朝陽等等,可見分行有巨細并且應有盡有。

  舊時,除各行有各自的行禁忌語之外,至清末民初又形成若干商人通用切口。例如:主人為點王,賬房為龍頭,店東的兒子為小開,經理為阿大,協理為阿二,伙計為猢猻,學徒為i壺,交易的中問介紹人為掮客,好買主為糯米戶頭,壞買主為餿飯戶頭,賬房作弊為桂龍,店中雜役為出店,店員倚柜臺而立為石獅子,學徒遭辭退義經調停留用為還場,賬外作弊為飛過海,店員優惠熟人親友為賣小蛇,不收錢支貨為丟飛包,洋行買辦為康白大,洋行收賬者為式老夫,店主為伙計加薪為串頭,店主不滿伙計欲辭之為待幫,硬索回扣為除帽子,盤賬為點元寶,以惡劣的物品賣高價為賣野人頭,等等。使用當行禁忌語,成為一種頗具民族民間文化特征的商業習俗。

  忌直呼財神名諱

  商人多敬財神,所以首先忌諱褻瀆神靈,不能直呼財神名諱。如:管利市財神叫關羽,管增福財神叫比十等均屬犯忌。商人必須尊重本行業的祖師爺,不得直呼其名諱。

  忌不用敬辭

  店鋪招幌、標記就是“招財進寶”的表示,在商人心曰中最為神圣二每天掛幌子,一定要說“請幌子”,忌諱說“掛”,忌諱掛不結實而墜地。舊京香蠟鋪賣財神像,還有其他神像,忌諱說賣,必須說“送”,孕i則便視為對神不敬,營業必賠無疑。

  忌說整數

  四川兩部的農村集市交易巾,在商量買賣豬或牛的價格時,人們一般忌說整數,認為整數有盡頭的含義,這樣不利,買回去的牲畜難以飼養。

  忌不要回繩索

  在四川的一些地方,賣豬時經常用繩捆縛牽出,但出賣時,賣主一定會要回繩索,認為連繩子一起出賣,如同連運氣一同流走,以后養豬不順心。

  店鋪開張營業,俗稱“開市”。營業前,舉辦開業典禮。被邀者帶賀幛、賀鏡等前來賀喜。門面書寫“生意興隆”、“開市大吉”等內容的楹聯。典禮開始,鳴放爆竹,互致祝賀:禮畢,店家設宴款待賓朋。

  忌開張客人為女性

  舊時,店鋪開張、重開張第一天,通常都忌諱第一位顧客是婦女,因為在過去人們認為女子不如男子的財運“旺”。如果第一個進店的顧客是女人的話,肯定會阻礙這個店鋪的財運,不但賺不到錢,反而會讓這個店虧到關門。如果第一位是女人,特別是孕婦、毛女(小女孩),則更認為倒霉。人走后,必用燃草繞而熏之,熏罷扔于店外,以做破解。

  如果第一個顧客是男人的話,店家就會高高興興,因為男人不愛討價還價,特別在舊時,討價還價的男人會被別人鄙視。男人進店通常拿起東西付完錢就走,這樣店家不僅賣出了東西還招來了財神。如果店鋪剛一開張就來了赴京趕考的舉子的話,商家甚至要加倍歡迎了。

  因為這些文人通常會被人們稱為“文曲星”下凡。這些福星在店鋪開張的第一天就來到店里,肯定會讓店鋪福星高照、財源茂盛的。

  忌第一位客人不成交

  店主最忌第一位光臨店里的顧客未成交,特別是忌諱顧客對某個商品討價還價很長時間后未能成交。所以,為避免帶來一天的壞運,店主總是盡量在第一筆交易的價格上作出讓步,以利于成交。相反,如果第一筆生意不僅沒費多少口舌,而且價格也甚讓店主滿意,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因為它預示著一天的財運旺盛。

  忌諱彎腰拾起地上掉的零碎鈔票

  在河南鄧州及其周圍各縣,掃店堂之人若看見地上掉有零碎鈔票,忌諱彎腰拾起放在桌上,要隨垃圾倒出,以示店家錢財豐茂。

  忌客人上午退換商品

  在河南桐柏、唐河的坐商中,禁忌客戶上午退換商品。一是上午客戶多買賣忙,二是在眾人面前退換商品顯示出商品質量次,影響不好。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以農業為主,素有輕商的觀念。據《清稗類鈔》中記載:“《會典》開載,凡農家許著綢、紗、絹、布,商賈之家只許著絹、布。如農民之家有一人為商賈者,亦不許著綢紗,。此可見吾國之賤農商,而商尤輕于農也。”民間有“農不與商斗”、“無商不奸”的說法。按舊禮風俗,民間很看不起商人斤斤計較的職業習性。商界處處彌漫著風險,所以各地民間商界就形成了一些旨在避兇趨吉的禁忌習俗。

  商業交易方法以行商和坐商為主。行商,俗稱“行販”,也叫“游動行販”。商人以坐商居多,尤以店鋪商為最,多以行業聚集。這兩種經商都有禁忌。

  行商的避邪禁忌

  因為行商種類繁雜,禁忌也就有很大差異性。舊時,對于那些挑擔出門經商的人,忌初三、十四、二十三等“月忌日”出行、出門忌見烏鴉,更忌遇見尼姑、和尚。行商的扁擔忌別人從上面跨過,尤忌女人跨過有的地方遇見趕馬出做生意的人,忌說涉及豺、狼、虎、豹等字句,否則外出不吉商人趕街忌諱說一些不吉利的話,不能踩別人的腳后跟。否則,總落人后,晦氣,賺不到錢

  坐商避邪禁忌

  忌第一個客人不交易

  店主忌早上第一個客人不成交而去,恐帶來一天的經營倒運。

  忌對財神和菩薩不恭

  在店堂忌伸懶腰,打呵欠,坐門檻,敲擊帳桌,手把門框,背脊朝外,玩弄算盤和反擱算盤等等,俗以為這些舉動皆是對財神和菩薩不恭的表現,對經商不利。

  忌往外清掃

  清掃店堂時,忌往外掃,須往里掃,意即掃進余銀財寶。

  忌直言“賣豬頭”

  賣豬頭要說賣“利市”。

  賣藥忌嗅

  賣藥忌嗅,以為嗅過的藥失效,遞給買主時應說“送補藥”。藥店的經營者,送客時忌諱說“再來坐”、“歡迎再來”之類的話,否則,顧客以為是在詛咒人家“再得病”就事與愿違了。

  賣酒的忌搖晃酒瓶

  賣酒的忌搖晃酒瓶,否則,說酒喝下要頭暈。酒館店,娘舅在席上忌毛蟹(河蟹)上桌,因寧波等地貶稱娘舅為毛蟹。

  忌“關門座”

  在江蘇南京的茶社飯鋪,三人一桌,如空一位不坐,謂之“關門座”,為鋪主最忌。

  忌諱讀書

  店主或者店員在店鋪里也忌諱讀書,因為“書”與“輸”同音,如果有人在店里看書恐怕做生意賠了、當然從另一個方面來講,人都說一心不可二用,如果店員或者店主在店里邊看書的話,難免會因為看書而忽視了顧客,所以也不利于店鋪經營。

  為商業“取名”必須要注意一些忌諱。

  商業起名忌用多音字

  起名使用多音字,就像使用冷僻字一樣會給人們的呼叫帶來很大的不便,寓意本身就不夠明朗。以多音字起名,名字有兩個或更多的發音時就更容易讓人感到無所適從。例如:樂海餐館,其中的“樂”有兩個讀音,一讀LE,一讀YUE,使人不知讀什麼音更好。如下面這些字都有兩讀:行(XING、HANG)、省(SHENG、XING)、重(CHONG、ZHONG)、茜(QIAN、XI)朝(CHAO、ZHAO)等。當然我們并不是說起名絕對不能用多音字。但至少要保證別人能夠確定其讀音,不至于讀錯。

  商業起名忌用偏字

  商標名稱是供消費者呼喊、叫喚的,本應考慮到用字的大眾化問題,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有些商標在起名用字上也存在一些十分嚴重的問題。某大豆蛋白粉廠則為自己的大豆蛋白粉、速溶豆乳品等類產品商標起名為“罡鳳”。這樣的商標不要說一般的農民、市民不認識,恐怕連大學里的老師也未必人人認識。而且不明確,牛頭不對馬嘴。我們很難設想這樣的商標能夠成為名牌商標,也很難設想這種商標的商品能夠在市場上暢銷,,

  有些人之所以使用冷僻字起名,是以為翻箱倒柜拿出在堆書籍典故,選用那些偏僻的字眼,可以來吸引讀者眼球。殊不知,弄巧反拙,實際情況則恰好相反。

  好的名字正像好的文章一樣,是在平淡中見神奇。而不是靠以冷僻字、多筆畫字和異體字。“四通”、“方正”、“金利來”、“康師傅”這些悅耳動聽的名字,哪一個不是常用字?

  忌用不吉字

  對于商品來說,一個不吉利的名字則意味著它將失去大量的生意。據說在香港曾爆發過一場“白蘭地”(法國)和“威士忌”(英國)的銷售大戰。結果“白蘭地”售出四百余萬瓶,“威士忌”卻只售出十萬瓶,只相當于“白蘭地”的一個零頭。論質量和知名度,“威士忌”都不比“白蘭地”差,那為何“威士忌”一敗涂地呢?經調查分析,問題出在“威士忌”這個中文譯名上。“威士忌”,連威武的人士都忌怕,誰還愿買?而再看看“白蘭地”,一個多麼充滿詩情畫意,令人喜愛的名字。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人們在購買物品時,其實不是單純地在購物,還在購買一個看不見的東西,這就是吉利。這就是人們向往美好的心態,誰也無法否認和改變。

  忌語意隱晦

  寓意隱晦就是語音過于深奧,別人看不懂。就像選用冷僻字一樣,意思雖好,沒有人懂,寓意再好也沒有意義。

  企業、商標名稱具有標明企業性質、暗示產品功能等作用,要求有較強的可讀性。浙江省蘭溪市有家起名館,他們先給自己起了寓意頗深的名字“叱石成羊”起名館。可是牌子掛出后,別人都不懂,店主連忙在店名招牌旁又補上了“蘭溪市企業文化服務社”的牌子以作補充。何謂“叱石成羊”呢?據古書《神仙傳》記載:古時傳說黃初平(黃大仙未成仙時的俗名)牧羊遇道士引至金華山石室中。其兄初起尋之,但見有白石塊。初平叱之,石皆成羊,j一個面對公眾服務的小店,其名字居然蘊含這麼玄妙的典故,難怪人們都看不懂。同是起名館,“釀名廬”和“正名齋”就通俗而令人回味,店名本身就是一則極好的廣告。

  忌雷同近似

  嫉妒別人、冒充、混騙好像是某部分人的通病。比如你起了三個字品牌,我就設法兩個字與你一樣,好混淆消費者,這叫“借光”。你叫“波蜜”,我叫“X蜜”。你是“怡康”,我就ⅡLI“X康”,你是“七星”,那我就變成“X星”等。

  總之,在商業起名時,要瞻前顧后,結合其他方面,才能起得一個響亮的名字,一飛沖天。

  狗生性忠厚,忠于職守,忠于主人。主人家再窮再潦倒,狗也不舍棄而去。故而狗成為狩獵、畜牧、守戶的主要參與者。它曾被一些民族奉為祖先。因此,關于狗的禁忌也就多了起來。

  忌狗在墻上打洞

  狗在墻上打洞,則表示將有兇事,不是地震之類造成屋塌人亡的災難,就是主人將有被殺死的禍事,切須加以提防

  忌狗咬青草

  狗咬青草,表示將發洪水,須早備舟楫,覓取生路于洪波間。

  忌諱狗先從腿上和先從頭上褪毛

  每年狗都有褪毛的現象。俗以為先從腿上和先從頭上褪都是不吉利的。俗謂“狗褪毛,先凈腿,發大水;先褪腰,油餅火燒吃一遭;先褪腚,主人幸;先褪頭,主人愁”。有的地方以為先褪腰也不好,俗語說:“狗落腰,家家憔;狗落肚,家家富;狗落頭,家家愁”。從這兩條俗語看,狗先褪肚毛為大吉,先從頭上及腿上褪毛則被民間視為異常現象。

  忌狗作揖

  狗如作揖,則必有橫禍降臨,因為狗通靈性,見到人家有橫禍,故向神靈乞求保佑。

  忌狗上房

  狗與人類有著親緣關系,所以對狗的異常反應,人們以為這是狗來預告災難。狗上房是暗示盜賊即將光臨。因為狗生性機警,有生人至必定吠叫,有時甚至能覺察盜賊將至的氣氛,素有養狗護院之說,所以在人們看來,狗跳上屋必定是察覺到了某種不祥的兆頭。

  忌狗丟失

  有些地方以狗失主人家作為家道隆衰的吉兇之兆,狗至為兇。狗去處,則主家境貧窮衰落。

  忌狗在貨物上小便

  狗在貨物上小便,主物價貴,須有所積貯,以備不測。

  忌狗哭

  狗夜間凄厲長嚎謂之狗哭,因此聲音與平時相異,又發于深夜,人們遂以為狗看見惡鬼或是預知兇兆所致,于是當成死人、火災、盜竊、吵架等禍事將臨的預兆。安徽一帶則說狗哭為兆示水災;浙江一帶又說是兆示火災;浙江余姚、湖南一帶以為狗哭兆示將有死喪事發生;還有一些地方當作是爭訟的前兆。

  忌吃狗肉

  拉祜族、滿族、回族、蒙古族、哈尼族、苗族等都忌食狗肉,否則以為不吉。這些民族不食狗肉的禁忌本身帶有神圣性。

  黃鼠狼的學名叫黃鼬,民間稱黃鼠狼為“黃先生”,有的叫“黃爺爺”,還有的叫“黃大仙”。屬于鼬科動物,主要生長在華北地區。它的身體大約有一尺長,樣子有點兒類似松鼠,一身深黃色的皮毛,一條長長的尾巴,小小的腦袋長著一雙又黑又亮的眼睛,顯出它機靈狡猾的樣子。

  黃鼠狼在人們心目中有一種超自然的神奇力量。在民間,很多地區把它視為仙家來供奉。黃仙,也就是黃鼠狼成精,東北把黃鼠狼叫作黃皮子,很邪的一種,眾人都談“黃”色變。有人說,黃鼠狼會拜月亮,時間長了就會得“道”成“仙”。

  民間認為黃鼠狼冒犯不得,要是傷害了它,肯定會遭報應的∥E最主要的報復方式就是靈魂附在人的身上。據說在華北農村經常會發生黃鼠狼報復人的事。黃仙喜歡欺負患病的人,生病的人意志力比較弱,黃仙能控制病人的言行。尤其是一些身體不好的婦女,據說只要被它盯上了,就會變得神經混亂,喜怒無常,時笑時唱。

  很多地方的人們對黃鼠狼更迷信,以致不敢叫它黃鼠狼,而稱它為“老鄰居”?

  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個大森林里,有一只陰險、狡猾的黃鼠狼.他和狐貍、大灰狼是好朋友、經常在一起干一些偷雞摸狗的勾當,所以名聲很不好。大家都提高了警惕,這i個壞家伙無機可乘,整天餓得咕咕叫。黃鼠狼餓得實在不行了,就下地去捉田鼠。它想:這樣的日子到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呢?眼看就要過年了,可自己一點過年的東西都沒有準備。不行!我得想辦法弄兩只雞過年,要不,我這年過得太慘了點j大年三十那天,黃鼠狼跑到集市上偷了一袋米,然后又跑到雞大嫂家,可是門反鎖著,它根本進不去。

  黃鼠狼親切地對雞大嫂說:“雞大媽,過年了,您都準備什麼好吃的了?”

  雞大嫂沒好氣說:“該準備啥就準備啥,與你沒關系。”

  黃鼠狼又假惺惺地說:“對不起,以前都是我的錯,我不該做偷雞摸狗的事情,你看我給您送來了米。”

  雞大嫂半信半疑地問:“真的嗎?”

  雞大嫂的話音剛落,黃鼠狼趕緊說:“真的,真的,不騙您。”

  雞大嫂還是不信,黃鼠狼抓了一把米,扔進雞舍,小雞們全都同了上去。

  雞大嫂就信了,結果門剛打開,黃鼠狼就撲過來把雞舍里的雞全咬死了。臨走時,黃鼠狼得意地說:“想讓我給你們拜年,下輩子再說!”

  這個故事很快就傳遍了整個森林,后來傳到人類那里,有人把這個故事編成了一條歇后語: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蛇,俗稱長蟲,是頗具神秘意義的。人們常對它的來去無蹤、脫皮蛻變、水陸兩棲、無足無翼而能躥突騰越感到驚訝和恐懼。民間對蛇有許多禁忌,這是出于對蛇的一種敬畏心理。

  忌見蛇蛻皮和蛇出洞

  人們覺得家蛇出洞為兇兆,會有家主死亡或其他意外禍端出現,更忌家主看見;家中其他人(包括小孩)見蛇,不可告訴家主,應守口如瓶。犯忌之后,有逢兇化吉、避除晦氣之法:在江西清江則將其送到遠處,并點三支香替它“送行”。在江蘇、浙江及安徽一帶是點燃香燭,用豆腐、魚肉、米、酒及茶葉等食物來祭供。

  忌呼蛇名

  蛇為居住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漢民族的主要圖騰。該地區民間至今仍敬事家蛇(生活于住宅內的一種無毒蛇),流行忌呼蛇名的習俗。蛇在江蘇宜興叫“蠻家”、“蒼龍”,在江西清江稱“祖宗蛇”;在浙江杭嘉湖稱“大仙”、“天龍”;湖南常德一帶稱“老溜”;在安徽當地稱“家龍”。這些皆為“尊稱”,顯然是圖騰崇拜的遺留。

  忌見蛇相纏

  所謂蛇相纏即蛇交尾。相傳人如果見了,必遭大禍。每遇到此情況時趕快將自己外面的一條長褲脫下,罩于自己的頭上或蛇纏處即可。另外,見者用石頭或木棍將兩條蛇打死,也可消災。也有不打而用語言化解的,土家族化解詞日:‘是龍的升天,是蛇的鉆草,是人的發財。”“祝你成仙上天庭,祝你絞繩穿銅錢。”

  忌諱見到“兩頭蛇”

  古代忌諱見到“兩頭蛇”,據說見到后,人就會死亡。《酉陽雜俎》說:“見蛇交,三年死。”很多少數民族都有禁止把蛇交配的情況告訴別人,因為有看到蛇交尾必兆兇禍的說法。

  忌打殺家蛇

  有的地方俗稱“打蛇勿死蛇討命”,意思就是說蛇是愛復仇的動物,如果你不把蛇打死,蛇以后會找你報仇。有的地方說“打蛇埋蛇,當作朝華”,意為見到被打死的蛇,應該埋起來,這樣仿佛拜了華廟里的菩薩。

  忌見跌蛇

  宜興人認為在檐、梁上發現蛇為兇,有“男怕跌蛇,女怕跌鼠”之說。浙江人也忌見蛇跌落在地。

  另外,養蠶時,蛇入蠶宅,忌驚呼;尤忌撲打,以為其乃福佑蠶事之“青龍”降臨,故叩拜齋供,請其自去。

  老鼠也是一種“家居”動物。對老鼠的禁忌,則是出自畏懼感。

  忌老鼠咬壞東西

  古時候就有老鼠咬壞東西主禍事降臨的俗信。《三國志·鄧哀王傳》中記載r這樣一個故事:曹操的馬鞍被老鼠咬了,負責倉庫的人很害怕。曹沖想了一個辦法替這個人解閑。,他用刀子把自己的衣服穿了個洞,像被老鼠咬過的一樣j于是假裝很悲哀,曹操問他為什麼?他說,聽人說衣服被老鼠咬了,衣服的主人是不吉利的。

  民間認為,老鼠居于地穴中,夜間活動,能與鬼神相交通,可預知人事吉兇禍福。老鼠咬了曹操的馬鞍而可能遭厄運,曹沖用刀子把自己的衣服穿了個洞,像是鼠咬的,以代替曹操承受懲罰。

  忌老鼠夾尾而舞,以尾畫地

  據《漢書》說,老鼠夾尾而舞,以尾畫地,是在預告著人們不祥的事情。

  忌老鼠踩空

  老鼠是不勞而獲的動物,靠偷吃人類的東西過活。老鼠出外尋食時,或失足跌落,見之以為不吉,不是生疾病,便有其他禍災,必設法禳解。禳解的方法是,須見者親往鄉間,沿戶乞討白米,謂之“百家米”,回家以之煮飯,食之便可祛除災難。

  忌老鼠數錢

  老鼠在深夜時,吱吱作響聲,好像數錢。迷信婦女以為聽到此聲,家中將有禍事,因之日夜擔憂,恐大禍降臨,必俟數日后,不見災禍,才能放心。

  忌見到白鼠

  老鼠一般是灰色的,如見到白鼠,因其反常,俗以為是兇兆,主失火或遭其他不測。

  耗子說法來

  五代時(公元907—960年)戰爭頻繁,統治者變本加厲搜刮百姓,他們給苛捐雜稅立了許多稀奇古怪的名目。據《舊五代史·食貨志》記載,賦稅除正項之外,還有許多附加稅,如農家吃鹽要上鹽稅,釀酒要交酗稅,養蠶要上蠶稅。不僅如此,附加稅之外還有附加,名為“雀鼠耗”。官府規定:每繳糧食一石,加損耗兩斗。連絲、棉、綢、線、麻、皮這些雀鼠根本不吃的東西,也要加“雀鼠耗”,每繳銀十兩加耗半兩,到后漢隱帝時,“雀鼠耗”納糧一石加耗兩斗,增到四斗,百姓更是苦不堪言,但又不敢公開抱怨皇帝,便將一肚子怨氣發泄到老鼠身上,咒罵老鼠是“耗子”。這一說法,便流傳至今。

  貓頭鷹俗稱為“貓兔子”、“禿雕”、“夜貓子”,還有的地方叫“禿甓”、“鷂鵪”、“鵂曲”。又因為貓頭鷹生活棲息在荒丘叢棘和墳墓之間,夜間出沒,古人認為它可與陰間相往來,與鬼祟無異,故義被稱為“惡聲之鳥”。傳說這種動物長大后便把母親吃掉,又叫“不孝鳥”。

  不論怎樣稱呼,它的其貌不揚和聲音難聽,卻是令人生厭的:眼睛滾圓,發著幽綠的光。眼的plJ周羽毛呈放射狀,形成所謂的“面盤”,喙和爪都彎曲呈鉤狀,十分銳利;兩眼不像其他鳥那樣生于頭部兩側,而是位于正前方,其叫聲尖利凄厲,令人毛骨悚然。因此人們就忌諱看見它,忌諱聽見它的叫聲。民間諺語說:“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所以人們最忌貓頭鷹進宅,尤忌聽到它的夜鳴《漢書·霍光傳》云:“梟數鷗殿前樹上,大怪一之。”《宋史·劉熙古傳》也記載,有一個人門前槐樹上落了一只貓頭鷹,他讓劉熙古將其射死,結果兩年之后這個人就死了。雖然這些多是史家的附會之詞,但也足以說明古人對貓頭鷹的忌諱。

  西雙版納有這麼一個傳說:“很久以前,景洪部落首領的老婆是個很漂亮的公主,天神羨其美貌,想要占為己有,就派使臣下凡,變成一只貓頭鷹,每夜叫喚來勾公主的魂。”鄂溫克、黎族、彝族等地皆以為貓頭鷹是不祥之鳥、不吉之音,“貓頭鷹一叫,必有禍事到”,必須祭祀鬼神才能免災。湖南人覺得“貓頭鷹夜鳴,村中必死人”;河北人聽見貓頭鷹的聲音時,如果手中端著碗,就要把碗摔破,以祛除災禍。

  貓頭鷹的分類與分布

  貓頭鷹曰下分3科:原鶚科、草鶚科和鴟鶚科。原鷚科已滅絕;草鸚科世界上只有10種,中國有3種;鴟鶚科世界上有126種,中國有24種,如雕鶚、鵂鷂、長耳鶚等。中國鶚形目的所有種,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我國常見的種類有紅角鴉、鵂端、雕鴉、長耳鶚、短耳鴉。

  (1)紅角鶚是一種小型鶚類,比鴿子還小一些,上體褐色,有黑色和黃褐色斑;后頭部有黃白色斑,下體淡褐色有暗褐縱紋,頭上有兩簇小型耳羽。

  (2)鵂鴟是我國南方普遍分布的一種小型鶚類,它的整個上體以棕褐色為主,密布有狹細的棕白色橫斑;翅及尾羽黑褐色,在尾羽上有六條鮮明的白色橫帶,頭部不具耳羽,這些特征使它很容易與紅角鴇區別開來。

  (3)雕鸚是大型鸚類,體長約半米,體褐色,有黑斑紋,耳羽甚長,尾短、翼寬;下體有黑縱斑,胸部斑比腹部斑寬大,留居于東北、河北及山西等地。

  (4)長耳鶚上體黃褐色,有密集的黑褐色斑,下體淡色有黑褐色縱斑,耳羽長。棲于低山地帶。

  平原森林中,白天很少活動,黃昏后飛出覓食,以小型獸類和昆蟲、小鳥為食,分布于我同東北、西北、新疆等地。對農業有益。

  (5)短耳鶚與長耳鶚外形十分相似,但比長耳鶚色較淡,下體淡色有十字形黑褐色紋,耳羽較小。棲于平原、耕地、草原等地,晝間常可見于平原或沼澤地帶,平時潛伏于草叢間,夜間覓食;以嚙齒類為主,白天以昆蟲為食二繁殖于我國北方,越冬時刻遍及全國對農業有益。

  《玉燭寶典》引《莊子》云:“斫雞于戶,懸葦灰于其上,插桃其旁,連灰其下,而鬼艮之。”《荊楚歲時記》也載:“(正月一日)貼畫雞戶上,懸葦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雞是報晨的,雞嗚是天亮的信號,所以,便把雞嗚和鬼怪的逃遁聯系在一起,認為鬼怪是怕雞的,雞能避邪驅鬼。

  忌公雞打鳴過早

  《開元占經》記載了這種俗念,“雞夜半嗚,流血滂沱”,犯之,必遭滅頂之災。意思是說民間還俗信,公雞打嗚過早,也不是什麼好事,夜間一更雞鳴,必定會有火災,二更雞嗚,須得防范竊賊。

  忌公雞西鳴

  民間又有“公雞西鳴,家有不寧”的諺語。西方為人們歸天的方向,兆示著死亡、火災等I×J事,公雞向著西方而嗚叫,一定是感到了人所感覺不到的危險,所以西向而啼。

  忌母雞打鳴

  雖然雞鳴可以驅邪,而母雞打嗚便視為怪異,極為不祥。早在《尚書·牧誓》里就有這樣的記載:“古人有言,曰:‘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大概意思是說雌雞不能司晨,如果雌雞在清晨打鳴,家里將會死人,落得冷寂蕭條。今民間仍沿襲,以之為死人或失火之兆。還有一種說法是,如果母雞打鳴,就表明是家中陰盛陽衰,主家中婦女掌權、主家。連母雞打架也被認為是要招陰天。可以斷言,這種說法是中國古代普遍輕視婦女的觀念的一種文化表征÷迅蠡

  雞鳴狗盜

  戰國時候,齊國的孟嘗君喜歡招納各種人做門客,號稱賓客i千。他對賓客是來者不拒,有才能的讓他們各盡其能,沒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嘗君率領眾賓客出使秦圍。秦昭王將他留下,想讓他當相圍。孟嘗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來。不久,大臣們勸秦王說:“留下孟嘗君對秦國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齊國有封地,有家人,怎麼會真心為秦國辦事呢?”秦昭王覺得有理,便改變了主意,把盂嘗君和他的手下人軟禁起來,只等找個借口殺掉。秦昭王有個最受寵愛的妃子,只要妃子說一,昭王絕不說二。,孟嘗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應了,條件是拿齊國那一件天下無雙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報酬。這可叫孟嘗君作難了,因為剛到秦國,他便把這件狐白裘獻給了秦昭工。就在這時候,有一個門客說:“我能把狐白裘找來!”說完就走了。

  原來這個門客最善于鉆狗洞偷東西。他先摸清情況,知道昭王特別喜愛那件狐裘,一時舍不得穿,放在宮中的精品貯藏室里。他便借著月光,逃過巡邏人的眼睛,輕易地鉆進貯藏室把狐裘偷了出來。妃子見到狐白裘高興極了,想方設法說服秦昭王放棄了殺孟嘗君的念頭,并準備過兩天為他餞行,送他回齊國。

  孟嘗君可不敢再等過兩天,他害怕秦王反悔,立即率領手下人連夜偷偷騎馬向東快奔。當時秦l司的東大門正是半夜,按秦國法規,函谷關每天雞叫才開門,半夜時分,雞怎麼可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時,只聽見幾聲“喔,喔,喔”的雄雞啼鳴,接著,城關外的雄雞都打鳴了。原來,孟嘗君的另一個門客會學雞叫,而雞是只要聽到第一聲啼叫就立刻會跟著叫起來的。守關的士兵雖然覺得奇怪,怎麼還沒睡踏實就雞叫了呢?但也只得按照規定起來打開關門,放他們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嘗君一行已經逃走,立刻派出人馬追趕。追到函谷關,人家已經出關多時了。就這樣,孟嘗君靠著雞鳴狗盜之士,離開秦圍,逃回了齊國。

  《中國民俗辭典》中說:“烏鴉頸項處有一圈白毛,余皆漆黑,與喪服相似,又喜食腐尸,故視為不祥之物,”烏鴉長相欠佳,身體笨重,羽毛烏黑;烏鴉的叫聲令人厭惡,沉濁漫長,凄厲單調;烏鴉好食腐肉.自古以來就視烏鴉為不祥之物。《史記·周本紀》中講了一個故事:武王率領八百諸侯渡過黃河討伐殷紂王,突然從天上掉下一團火,轉眼變成一只烏鴉落在周武王的大帳上。武王便對諸侯們說,上天的意思是現在還不能伐商紂,于是就收兵了。這顯然是以烏鴉的到來為不祥的。

  其實,對烏鴉的禁忌主要在于它的叫聲。《笑史·迂腐部》“忌諱條”云:“謝在杭云:‘余所見縉紳有惡鴉嗚者,日課吏卒左右彀弓挾彈,如防敵然。”民間以為,早晨起來時聽到老鴉叫,將會有口舌;烏鴉繞屋鳴,家中將有口角、南京人清晨聽烏鴉叫,過去要默誦“乾元亨利貞”五字真言七遍,以祛不祥。浙江各地也忌門前烏鴉叫,主有兇事,有“烏鴉當頭叫,不被打也被吊”的俗語。碰到烏鴉叫要禳解,對烏鴉吐口水,擰鼻涕,同時念“上有天,下有地,不怕烏鴉放個屁”等咒語。如果烏鴉在大年初一早晨叫,更是兆示新年萬事不順利。所以當人們遇到烏鴉叫,定要大罵“斷你的命”之類的話,還要吐一口痰,以破兇兆。

  烏鴉兆喪的俗信來已久,南宋洪邁《容齋蘭筆》就記道:“南人聞鵲噪則喜,聞烏聲則唾而逐之,至于弦弩挾彈,擊使遠去。”

  人們本來就不愛看到烏鴉,假若烏鴉屎落在頭上,就更加覺得是晦氣事。若遇到了,人們通常要破口大罵幾句,如“該死的烏鴉”、“破嘴烏鴉”等,并將其趕走。

  烏鴉被認為是兇鳥的來源

  相傳春秋時期,魯國有個能聽懂鳥語的人,名叫公冶長,貧而閑居,無以給食。某天有老鴉飛臨他家,叫道:“公冶長,公冶長,南山有只大綿羊,你吃肉,我吃腸。”公冶長聽后尋到山里,果得一只無主的大羊,食之有余。后失主追蹤而至,竟誣公冶長偷羊,訟之魯君,魯君不信鳥語,遂將公冶長逮捕入獄(明田藝衡《留青日札·卷i一》)。公冶長因此蒙受不白之冤。人們為他嗚抱不平,認為那只老鴉為公冶長招來了災禍。從此,烏鴉就被視為招災引禍的不祥之鳥。

  民間有“普樂關乎手足”的說法。俗語云:“男子手如綿,生來一世閑;男子手如爪,一輩子好不了。”這種俗信很可能來自對生活的直接觀察。生活中,手若細軟潤澤,足若骨肉圓肥者,其人必逸樂。如果手指粗大枯梗,足骨瘦長干燥者,其人必辛苦。這種推測雖然沒能揭示社會中人貧富不均的根本道理,卻也含有一定的客觀性。

  忌斷掌紋

  斷掌紋是指手掌上的紋路,從左到右有一條很深的溝,就像把手掌從中間切斷一般。俗以為有這種手相的女子會克死丈夫,臺灣有諺語云:“斷掌查哺做相公,斷掌查某守空房。”意思是說,有斷掌紋的男人當大官,有斷掌紋的女子死丈夫。

  忌手染紅

  舊時,還有“紅不染手,手不染紅”的說法。紅象征血液,是犯忌諱的,手上染了紅色,總以為是兇兆,所以要禁忌。

  忌不刺“馬扎”

  彝族女子喜好在兩只手背和手肘上刺“梅花針”,彝族稱為“馬扎”,亦是文身一種,以示吉祥和美觀。“馬扎”是彝族婦女與其他民族婦女的區別標志之一。如果不刺馬扎,是犯忌諱。彝族人認為如果女人不刺“馬扎”,死后不能見菩薩。

  忌腳底發癢

  臺灣民間對腳底發癢很忌諱。俗語有“土地公癢腳底”,意思是說,腳底發癢是土地公暗中在警告自己做事要慎重,可能會有什麼不祥的事情發生。在這種情形下,一般都中止正在從事的活動,以避防不測。

  腳形禁忌

  廣西有俗諺云:“(腳脛)上五寸、下五寸,三i年不死扶拐棍。”河南有俗諺云:“二拇腳趾長,不養娘。”南方也有“二趾長過分(拇趾),晤(不)死一世窮”的諺語。

  忌天足

  舊時,興裹小腳的年代里,婦女忌天足。以將天足纏裹成人為殘疾形狀的“三寸小金蓮”為美德的象征。不裹足則為世所不容。此種陋俗民國后始漸革除,現已無存。

  忌拔一腳毛

  俗語云:“一支腳毛,管三個鬼。”這種說法的起因,可能與男子夜間行路、干活有關。因為怕夜晚鬼祟禍害,幻想腳上有神力附著,它就隱在腳毛之中。為了顯示雄壯和彈壓鬼魅,所以禁忌拔一腳毛。腳毛不拔,膽就不怯。拔下腳毛,就心中發怵。這也是民問常用恪守禁忌來保持和增強自身魔力的一種說法。

  忌用腳踢羊

  腳是神圣的,又是不潔的。塔吉克族最忌用腳踢羊,最忌用腳踏食鹽或其他食物一這兩種禁忌都是為了防止腳的接觸帶來的危險。

  忌正月洗腳

  河南修武縣有“正月洗腳腳頭空”的說法,以為已婚夫婦正月哩洗腳不.專利男的洗腳死媳婦,女的洗腳死丈夫。

  伸手看對方健康

  伸手看對方健康,屬于中醫范疇,比如現在比較流行的手診。至于通過手能夠看fiJ性格、為人處世等,就缺乏科學根據了,不過是一些民俗說法罷了。

  (1)拇食指低于30度角的。不很舍得給你握手,這種人比較膽小、怕事、保守,不喜歡改變自己。身體素質比較差一點的。

  (2)拇食指角度在45度。這種人比較靈活,愛好自,比較獨立。

  (3)拇食指角度在90度j這種人比較大方,開朗,仗義,獨立性很強,很喜歡自己做事,不容易受外界干擾。容易自我主義,往往大意、浪費。這種人肝火比較旺盛。

  人靠衣裝,美靠靚裝,得體的打扮會讓自己一下子升級為美女級的人物。對于寬肩膀的女生而言,在穿衣服上有哪些問題要注意呢?

  (1)-字領

  窄口的一字領很有特色,本來肩寬或者骨骼大的女生穿起來會把肩膀襯得更寬大,還是不要嘗試,一字領比較適合身材苗條的女生穿。

  (2)花哨的肩部設計

  有時候在肩部的花朵裝飾更加充滿女性嫵媚氣息,但是對于肩部本來就寬的女生來說,在肩部過多的裝飾反而是將自己的缺點強化暴露出來,因為花哨的裝飾會讓人特別注意你的肩部。

  (3)-字露肩

  露肩裝也許很性感很時尚,但是不是每個女生都可以駕馭得了的,沒有骨感美的女生還是不要嘗試好,寬肩的女生會將一字露肩撐得過開,反而沒有小露香肩的矜持感。

  (4)單橫條紋

  橫條紋在視覺上有拉長的效果,如果在肩部都是單一的橫條紋的話,那麼肩膀在視覺上會變得更寬,寬肩女生們絕對不能嘗試,若想過一下條紋的癮,也一定要避開肩部有橫條紋的。

  (5)公主泡泡袖

  泡泡袖固然甜美可愛,但是并不是每個女生都合適,自然蓬松的高貴公主袖會讓寬肩女生的骨骼看起來更強壯,寬肩女生們在挑選T恤和連衣裙的時候一定要切忌!

  (6)墊肩

  墊肩的效果是讓人看起來更加硬朗,還有修飾塌肩的作用,可是寬肩女生不需要,因為寬肩女生肩部本來已經夠寬大硬朗了,并不需要墊肩,女生選擇西裝外套的時候要注意這點?

  (7)飛袖

  連接肩部的飛袖十分俏皮可愛,可是同樣不適合寬肩女生們,與肩部形成一字線的飛袖會讓你肩膀看起來更寬。

  (8)寬方領

  雖然寬方領可以露出性感鎖骨,但是于其規則的方形可能讓寬肩看起來更加寬厚,同樣不合適寬肩女生。如果寬肩女生想要露鎖骨的性感,可以嘗試V領或者大圓領。

  肩寬的女生一定要注意這些禁區不要靠近,根據自己的身材穿著,一定會打造出美麗性感的你來!

  民以食為天,吃飯喝水必以口,所以民間有許多關于口的禁忌,

  忌唇上的肉顫抖跳動

  鄂溫克族人認為唇上的肉顫抖跳動,是將有口舌,要與人吵架的征兆,因而是犯忌諱的

  忌女人嘴大

  漢族有“男人嘴大吃八方,女人嘴大吃菜糠”的俗諺,意思是說,男人嘴大有福,女人嘴大無福。還有“男人嘴大吃四方,女人嘴大吃錢糧”的,也是忌諱女人嘴大的,是指嘴大難養的意思這是舊時對女性的一種鄙視和侮辱。

  忌嘴小

  民間忌諱男子口小,有“口小而圓,衣食難全”的說法,大概是針對男人嘴大吃八方而言的。

  忌嘴角有紋

  在很多地區,最忌諱嘴角有紋路入口,這叫“鎖口紋”。長有這種鎖口紋的會被餓死!俗語有“鎖口紋,餓死人”。在《論衡·骨相篇》和《史記·絳侯周勃世家》中都記載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西漢人周亞夫是漢高祖時大將絳侯周勃的兒子。在他未封侯時,有一個姓許的婦女曾經為他相命,說:“您三年后要封侯拜相,權傾朝野,除了帝王,再沒有人能和你比。不過再過九年,你要被餓死的二”周啞夫聽了小以為然,笑道:“我哥哥已經承繼了侯爵。父死長子理應替代他,怎麼也不會輪到我封侯。假如我會封侯拜相,一定很富貴了,怎麼又會餓死呢?你這樣說有什麼根據呢?”許婦就指著他的口,說:“你臉上有通往嘴角的橫紋,這就是主餓死的命相。”后來,許婦說的果真郜一一應驗了。

  這個傳說雖然并非可信,但說明民間確有關于嘴角有紋路人口主被餓死的俗信存在。

  唇色禁忌

  關于唇色也有一些諱忌。正所謂“唇紅者主貴,唇白者身寒,唇暗者自卑,唇黑者主危。”

  牙齒禁忌

  俗以為牙忌外露唇外,忌牙色發黃發黑。不該掉牙的時候掉牙不吉利,主喪親族。基諾族過去認為不染齒是犯忌諱的.基諾族過去有用梨木煙脂染齒的習俗。其辦法是將燃燒后的梨木放在竹筒內,上面蓋著鐵鍋片,待鐵片上的胭脂成發光的黑漆狀時,即手持鐵鍋片以胭脂染齒。染齒也是一種互相愛慕和尊敬的表示。青年男女在一起相聚時,姑娘常把鐵片端到自己愛慕的青年面前請其染齒。此俗是基諾族的古老傳統,據說不習此俗者死后將不受祖先鬼魂的歡迎。

  俗以為耳朵也是有靈性的。因此有很多禁忌。

  耳鳴禁忌

  《臺灣風俗志》中記有臺灣人關于耳鳴的信仰,書中寫道,耳嗚時,相信會發生下列事情:“子時,左:朋友在思念;右:會失財。丑時,左:有口舌;右:有訴訟。寅時,左:會失財;右:心急。卯時,左:有坎坷;右:有客人。辰時,左:有遠行;右:有客人。巳時,左:有兇事;右:大吉。午時,左:有遠信;右:會生病。未時,左:有酒食;右:有遠客。申時,左:有行人;右:有喜事。酉時,左:會失財;右:大吉二戌時,左:有酒食;右:有客人,亥時,左:大吉;右:有酒食。”其中“失財”、“口舌”、“訴訟”、“坎坷”、“兇事”、“生病”等都是要諱忌的。鄂溫克族男人右耳鳴,女人左耳嗚都是好兆頭;男人左耳嗚,女人右耳鳴都很忌諱,以為將要聽到壞消息。有時耳鳴時他們還通過詢問別人來進行占驗。假如對方猜對了,便認為這是有人在想念自己,并祝福自己交好運;假如對方沒有說對自己耳嗚的是哪一只耳朵,就認為是有人在咒罵自己或說自己的壞話。

  耳垢的禁忌

  漢族有關于耳垢(耳屎)的禁忌。以為自己的耳垢(俗以稱作“耳聾”)不可亂扔,讓別人腳踏了對自己身體不利一如果自己吞食了自己的耳垢則會變成啞巴或聾子。總之,耳垢雖然離開了自我,仍然能對自我有魔法影響,所以要避忌。

  忌耳朵發燒

  臺灣民間忌諱巳時、戌時、亥時耳朵發燒。認為巳時左耳發燒會失財,右耳發燒事不明;戌時左耳發燒有爭訟,右耳發燒有口舌;亥時左耳發燒鬧是非,右耳發燒有爭訟而在其他時刻里耳朵發燒無妨害,有的還兆示喜慶吉祥。漢族也有耳朵(一說耳根)發熱的忌諱。認為耳朵發熱、發燒,通常以為是有人背地里在咒罵自己,往往用手搓耳朵來破解。

  不良習慣對耳朵的影響

  (1)捏緊雙鼻用力猛擤。不正確擤鼻有可能把鼻涕擤到中耳里去。正確的方法是用手指按住一側鼻孔,分次運氣,壓力不宜過大,一側擤完了,再擤另一側。

  (2)挖耳。俗話說:“耳不挖不聾”,確實有一定的道理。因其可能造成耳道壁的損傷,嚴重的會傷及中耳和內耳,致使耳聾。

  (3)異物塞入耳道。家長應教育兒童勿將諸如豆類、珠子和果核等塞入耳道。遇到蚊蟲之類的小蟲飛入或爬入耳朵里,不要用器械直接取出,而應用酒或油滴入耳內將小蟲迅速淹斃或殺死后再取出。

  (4)飲食不合理,吸煙飲酒,過度焦慮勞累,心情不好,不參加體育鍛煉,不積極防治心Ⅱn管疾病,會加速老年性耳聾的發生。

  (5)跳水姿勢不正確,導致氣壓變化,引起鼓膜穿孔,嬰幼兒喝奶時,其頭位過低,或在其哭鬧時喂奶。分泌物和奶液容易經咽鼓管進人中耳導致感染。

  (6)常在噪聲環境中,且不帶防聲耳塞或耳罩,易患噪聲性耳聾。聽隨身聽(如MP3等)音量過大和持續時間過長,也會導致聽力下降。

  (7)乘飛機、潛水或高壓氧艙治療中,不注意做吞咽動作可能會導致氣壓損傷性中耳炎的發生。

  (8)濫用藥物。在用藥之前要注意有無耳毒性。

  (9)鼓膜發生外傷性穿孑L后沖洗或用滴耳劑。正確的方法是外耳道口用消毒棉球堵塞,以防外來細菌侵入。

  鼻形關系到面相,因此也有諱忌。俗語有“鼻歪意不端”的說法。鼻子長得直、高為好,但亦不易過高,過高而面顴不相稱也不好。鼻梁短、凹不好,俗稱“塌鼻梁”、“葫蘆鼻”,是勞碌卑賤之命。民間還以為鼻尖下勾者小氣、薄氣,為人陰險。俗稱“鷹鉤鼻”。遇上這樣的人要遠離,避忌與其共事。臺灣民間俗信還以為女人鼻子彎尖如鸚鵡嘴的會克夫,不能與之聯姻,等等,亦屬面相迷信的一種。

  另外,關于打噴嚏也有忌諱。鄂溫克族人認為打噴嚏或者是有人思念,或者是有鬼在思念。人思念無妨,鬼思念有災。鬼思念誰,誰就要得病。也許是人在連連打噴嚏之后常會病倒的緣故吧。因此,鄂溫克族人在聽到有人打噴嚏時就說:“祝想你的人活一百歲;愿想你的鬼掉進火里燒死。”以此來破除打噴嚏可能帶來的厄運。河南林縣等地認為,如果新年五更起床時打噴嚏更是不好的事情,是兇禍的征兆。因此,大人忌要囑咐孩子,五更起床時要迅速下炕(床),腳一踏地再打噴嚏就不怕了。俄羅斯族人聚談時,如有人打噴嚏,在座者需祝其人健康,以禳解不祥。漢族人常常在打了噴嚏之后要咒罵一句。高山族人在耕作時如打噴嚏,便立即輟耕休息,或干脆停工回家。這些都是破解因打噴嚏而帶來的兇兆的辦法。

  鼻子代表的運勢

  鼻子氣色潤澤的人,代表著在財運的運勢較好,適合投機聚財,如股票、彩票等,常獲意外之財。

  鼻翼豐厚的人,這類人財運較好,雖然在聚財方面的能力不高,但財運不斷,一生不愁錢花。

  鼻梁低的人,在財運方面喜歡穩定發展,不喜歡冒險類的求財方式,財運雖然不宜出現暴發之事,但小的錢財會不斷。

  鼻子扁的人,這類人在聚財上喜歡順其自然,不追求太多的財運,較滿足于現狀,只要錢夠花的就行。

  鼻子過高的人,這類人在財運的想法比較遠大,不太務實,向往一夜暴富,但個人的聚財能力有限,往往難以如愿.

  鼻子窄且小的人,求財比較辛苦,財運方面宜受困,開支的事較多,往往聚的財沒有花銷的多。

  鼻子稍微長的人,在聚財方面十分認真,一步一步地獲利,擅長聚財,對大的開支比較謹慎,一生財運不錯。

  鼻子稍微短的人,在金錢方面,考慮眼前的利益較多,在聚財方面對長遠計劃思考的較少。

  鼻子山根低的人,對金錢的欲望不強,在財運上比較現實,有一份收入,夠生活的就可以了。鼻子山根高的人,求財心比較強,對財運的追求比較執著,認準的事業努力到底,最終有財可獲。

  鼻頭如圓球的人,在財運方面比較有信心,對于確立的財運目標,會努力地去實現,這類人且易有大的財運,

  鼻頭豐隆的人,豐隆意味著財豐,這類鼻相天生財運好,有經濟頭腦和聚財能力,一生財運不斷。

  鼻梁有凹凸不平的人,這類人在財運方面多動蕩,也常獲財,也多開支,在財運方面常遇不如意之事,

  鼻梁較高貫的人,高貫意味著財運崛起之象,同時暗示著事業地位比較高,順利的事業帶來較好的財運。

  鼻梁彎曲的人,為了財運,有時比較勞累,在辛苦中求財。

  鼻梁比較直的人,這類人的鼻梁面如直線,他們在財運方面比較順利,且比較平穩,有比較好的財運,女人遇此鼻相容易找一個有錢的對象,男人遇此鼻相會財運滾滾。

  鼻孔外露的人,開支較大,雖然掙錢多,花錢也多,喜歡大的投資。

  在民間有鼻子代表運勢的說法。通常有以下說法:《靈樞經·大惑論》中記載:“五藏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為之睛。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氣之精為白眼。”孟子也曾說過,“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嘹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認為人們心中所想,在眼睛中常能反映出來,俗信以為眼睛是有魔力的。通過眼睛的注視可以施放出一個人的精氣元神,導致另一個人的吉、兇、禍、福,甚至可以影響婦女懷孕、草木榮枯、事情成敗。

  眼睛上忌長黑痣

  在民間,認為長黑痣的人要做強盜。眼下長痣也不好,鄂溫克族人相信,眼下長的是淌眼淚的痣,應用刀割掉,否則要常遇到傷心的事。

  眼忌歪科

  在眼睛的長相方面,即眼形方面,據信“人眼有方睛者多壽”。眼忌歪科,俗以為“眼斜心不正”。

  忌“四白”

  漢族民間,婦女忌“四白”“四白”即謂睛之上下左右皆露眼白也。俗語說“目有四白,五夫守宅”。

  忌三角眼

  在很多地方,忌與長三角眼的人交往,俗以為長三角眼的人,孤僻、無情、兇惡、賊性難防。

  眼皮跳動禁忌

  俗信以為眼跳就是神的兆示,漢族俗語中有“左眼跳財,右眼跳災”、“左眼跳福,右眼跳禍”的說法,又有“左跳喜,右跳愁,左跳發,右跳殺”等等,意思都一樣,都是左吉右兇。可能與“男左女右”、“左為陽,右為陰”、“左為上,右為下”的古老信仰原則有關。鄂溫克族以為上眼皮跳是好兆,下眼皮跳,要有哭事據說,河南省修武縣有一種說法是有男女分開著的。男人是“左眼跳了財寶,右眼跳了是禍害”。在臺灣,民間還把眼跳的兆示分成不同的時辰。在不同時辰內左右眼跳的兆示又各有不同。

  遇到右眼跳時,民間又常用席篾、草棒粘貼在右眼上,以為破法。

  忌離婚后雙方再相看

  西雙版納哈尼族人離婚后再見面時,禁忌雙方再相看,擔心相看時他們雙方的靈魂又會匯合在一處。

  按揉太陽穴治眼睛疲勞

  鬢角處的太陽穴,是連接眼睛經絡的一個重要穴位。以這個穴位為中心施加適當的刺激,不僅可以解除眼睛的緊張和疲勞,還可改善眼睛疲勞導致的頭痛、肩酸等癥狀。

  太陽穴在眼梢旁側2厘米,骨頭稍微凹陷的地方。用拇指貼在太陽穴上,轉著圈揉壓。以感八字眉眉相覺到稍疼的力度用力揉20次左右,鬢角處肌肉的緊張和眼睛的疲勞就都一掃而光了。如果哪一邊的眼睛感覺特別疲勞,就在這一側多按摩幾次。

  一個人眉毛的長勢直接關系到本人的面相,因此,眉毛也有很多禁忌。

  忌諱眉毛少

  據說眉毛很少的人,無兄弟,有兄弟亦很少。眉稀少者后世子孫亦不會繁榮。

  忌“八字眉”

  從長相上看,眉梢向下耷拉,俗稱之為“八字眉”,一般認為是為人陰險的象征。俗語有“眉分八字,貪花柳”的說法。認為是這種眉的人對愛情不專,喜好淫逸。

  忌“倒八字”

  眉毛翹豎,成“倒八字”形,也有認為其人心毒、心眼壞的,不過一般認為是性野,有勇無謀的表象,俗稱之為“虎眉”。

  忌剃、拔掉眉毛

  在民間,眉毛常與壽限相提并論。俗信以為,眉毛濃密粗長者,必然長壽。因此,眉毛忌剃掉,忌拔掉。尤其是那幾根長得突出的長眉毛,俗稱之為“壽眉”。壽眉長得越長越好。壽眉是最忌諱拔下的,即便是長得遮住了眼睛,也不要拔掉,否則便會“折壽”的。

  忌諱女的眉毛濃密

  通常男的眉毛粗、濃,女的細、淡。細眉是婦女溫厚、善良的表征。如果女的同男的一樣長著又粗又濃的眉毛,就會被人認為是兇惡潑賴的表征。瑤族婦女尤忌粗眉,其俗有修細眉的慣習。

  忌言眉“倒了”

  眉毛忌說“倒了”。因“眉”字諧音“霉”字,怕因此而“倒了霉”。眼睫毛離眉毛很近,也忌言“倒”,其意也是怕倒霉。

  透過眉毛看健康

  透過眉毛看健康并不是絕對的。很多時候不過是民間的一種說法。眉毛傾倒:表示患有某種疾病比較嚴重,例如可能是膽腑出現嚴重病變。眉毛下垂:

  大多是面神經麻痹形成。如果是某一側眉下垂,說明是該側得了面神經麻痹,使眉毛較低,不能向上抬舉、有的是單側上眼瞼下垂(如肌無力癥),以致一側的眉毛顯得較高。

  眉毛枯燥肺氣虛:

  眉毛末梢卣而干燥者,如果是女性可能有月經不正常的情況,如果是男性大多數是患有神經系統疾病有些小孩或營養不良患者,眉毛黃而枯焦,可能為肺氣虛的征象。

  眉毛脫落:

  眉毛淡疏易落者,多見于氣血衰弱,體弱多病者,此類患八字眉眉相者容易手腳冰冷,腎氣也較弱。,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及腦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癥患者,眉毛往往脫落,其中尤以眉毛外側1/3處為甚。麻風病患者在病變早期眉外側皮膚肥厚,眉毛也會脫落。斑禿患者,也可同時出現眉毛脫落癥狀。癌癥、梅毒、嚴重貧血也可能引起眉毛脫落,有些抗癌或抗代謝藥物也有這種副作用。

  眉毛濃密:

  眉毛濃密者體質比較強,精力充沛。但是,如果女性眉毛特別濃黑,很可能與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有關。

  頭,首也;面,臉也。頭面是人的尊嚴之所在。有榮耀、有作為的人,民間稱之為“頭面人物”。做了壞事,做了不光彩的事,民問稱之為“丟臉面”。此可見,人們對頭面有很多禁忌。

  忌五官不正

  在民間,忌諱五官不正的人,說是“五官不正心不正”、“五官不正,邪氣通天”,相信人的心術正與不正是會五官顏面上看出來的,所謂“人心好壞難欺天”。

  忌頭大面小

  頭、面含有人的尊嚴,電是人的儀表一對于頭形、面容,民間有許多忌諱。俗信忌諱頭大面小,說是“頭大面小,終身不了”。

  忌面上長痣

  忌諱面上長痣。俗語有“頭無惡骨.面無善痣”的說法痣是可主吉兇的。所謂“平痣無事,鼓痣招事,黑痣主吉,白痣主兇”。

  忌女人的顴骨高

  在民間,忌諱女人的顴骨高,俗諺云:“男人兩顴高,生來志氣高;女人兩顴高,殺夫不用刀。”

  忌人中狹窄

  在民間,忌人中狹窄,說是“人中寬又長,兒女站滿堂”,“人中一條線,有子也難站”。

  忌腦門和下巴不對稱

  在很多地區,女孩子找對象時,都比較忌諱腦門和下巴不對稱的人,因為有“天庭飽滿,地閣方圓,主大富大貴”;“天地不對稱,一生命苦受孤伶”,下巴歪,衣食貧窮少人來”的說法。

  忌打臉

  俗信以為打頭、打臉是最損的,所謂“罵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臉”。打臉最刺傷他的自尊心。佤族人特別忌諱別人隨意觸摸白己的頭,如果有人這樣做了,他們就以為是對自己的莫大侮辱,會勃然大怒,與之搏斗、打架的。

  《說文解字》中釋“發”字為“根也”。《康熙字典》上“發”字義有“腎之華在發”、“血之榮以發”的說法。可見發須與人體魂八字眉眉相魄是有關聯的。古時,認為剪掉發須,身體的健康就會受到影響;如果發須被仇人拿去,他們就會通過對發須實施的巫術來傷害自己。于發須與靈魂有關的觀念存在,所以,關于發須的禁忌就很多了。

  忌喪事時理發、刮臉

  在漢族和許多少數民族中忌諱家有喪事時理發、剃須。家中有人死亡,男性一旦得知兇信,便在一個月或百日內不得理發、刮臉。這是因為發須受之于父母,所以不在先輩亡故時拋棄之,以示孝敬之心,以表哀痛和思念之情;同時也是為了追憶故人悲傷感懷,不思整理容顏,以表明孝心;不理發、不剃須也是為了改變自己的形貌,使亡靈不能辨認,以免兇事殃及自身。

  忌下午理發

  鄂溫克族有下午禁忌理發、刮臉的風俗習慣,擔心下午理發刮臉改換了容顏,靈魂不能順利地回到自己體內。忌餓時理發、刮臉民間有“飽不洗澡,餓不剃頭”的說法。這也是擔心“體魄”與“魂靈”的安危問題。

  忌在秧苗破土前理發、刮臉

  哈尼族人多于農歷五月后祭龍,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祭祈之后,巫師在山坡上先播下一些早符,隨后各家也隨著播種。在秧苗破土前是禁止理發、刮臉的,否則,秧苗就長不出來了。與此同時,還禁止砍柴草,這時的理發、刮臉禁忌,是因為把頭發和胡須看成和柴草、秧苗一樣的東西一為了防止它們之間發生“交感巫術”的不良影響,所以,不砍柴草,不理發、刮臉,好讓秧苗也像柴草和頭發胡須一樣順利地長f{{來二

  忌剃胡須

  中國西北地區回族、東鄉族、伊斯蘭教新教流行地區有忌剃胡須的習俗。伊斯蘭教新教主張男性年滿12歲,必須留胡須,否則被視為違背“圣行”之徒,有“剃掉一根胡須,罪同殺死一個天仙”之說。后來這種宗教信義超脫出宗教范疇,演變為較為普遍的生活習慣二在蘭州、涼州、青海等地,留胡須者走到哪里都受人尊敬,并可以得到保護,當地有“胡須是路票”之說,相反,不留胡須的人就沒有這種優惠的待遇了,甚至會被冷落。漢族1日時也多蓄須,有“男兒無須不美”之說。

  拔白發禁忌

  白發是老年人的象征,也意味著生命的衰弱。好像隨著白發的增多黑發的減少,人的生命中的靈魂元氣也逐漸跑掉了.所以人們害怕白發染首。

  民間認為,白發是不能拔的,“拔一根,長十根”、“越拔越多”,在這種懼衰老的心理作用下,拔白發成為一種八字眉眉相禁忌。尤其是青壯年時期,發現了白發更不能拔。

  今天,老年人把白發染成黑色的也很多。染發雖然是出自一種愛美的心理,是講究儀表的美,同時,也有的是通過染白發而成黑色的手段使青春永駐其身,保持住矍鑠的精神。

  “天菩薩”禁忌

  在彝族,男性頭頂前端一塊方形頭發都要蓄留起來,編成小辮或以頭帕豎立包裹起來,稱之為“天菩薩”、“指天刺”。俗以為,這是本人尊嚴的象征。里面藏有“天神”,主審著本人的吉兇禍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人不論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絕對不得隨意觸摸。如果被人觸摸了“天菩薩”,本人都以為是件倒霉的事情,是兇禍的征兆。如果犯忌者是一個身份低下的人,便要殺豬、宰羊、宰牛,大辦酒席,賠禮請罪;如果雙方身份相等同,犯忌者會主動打酒賠禮?如果人家不依,犯忌者還會被斷臂,甚至被處死:尤其是婦女,更不能亂摸男子的“天菩薩”如果婦女抓摸了“天菩薩”,就是對“天菩薩”的“褻瀆”和“觸犯”,那對男子將是終身不利的,除了要女方殺雞買酒當眾賠禮道歉外,“天菩薩”還必須剃掉,否則死后就不能升天。

  文身,是人體皮膚上很普遍的一種禁忌。文身的方法是用針在人體全身或局部刺出自然物的形狀或幾何圖形。有的染色,有的不染色,一般用作圖騰標志。《莊子·逍遙游》中有言:“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越人斷發文身,無所用之。”許多史志典籍中也都記載著少數民族文身的風習。直到今天,傣族、基諾族等許多少數民族中還在流行此俗。文身的圖式表現著某種具體的意象。這些具體的意象義凝聚著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方面的意義,與族群的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宗教觀念、民間信仰都有著密切的聯系。例如基諾族、傣族等少數民族就有忌不文身的信仰。他們認為一個人如不文身,死后就不能進鬼寨與祖先聚合,而只能當野鬼。這當然是一種族類認同的信仰。

  有的民族把文身視為抵御侵害、防止禍患、增強自身魔力的一種辦法。臺灣高山族中的泰雅人婦女婚前都要“黥面”,即在臉上刺上三道藍色花紋。有的在前額和下頦刺上放射形的粗藍紋,表示自己善持家、有本事、會織布等。男子下頦也要刺上一條藍紋,表示威武勇敢。他們相信,“黥面”的結果會使自己增強應付新生活的能力,并且確保自己不致受到陌生人的傷害。

  如果有誰文刺了不該文刺的紋樣,也是要受到懲罰的。因為文刺的不同紋樣具有不同的意義。高山族中文身還有許多具體的禁忌。如賽夏人和泰雅人還規定文身施術前不能吃獸類的鮮血及內臟,否則文身時出血多;不能吃鍋巴,否則皮膚會硬化,受術要痛苦;不能吃鹽,不可抽炯,不八字眉眉相可吃橘子,否則花紋會變顏色。不能吃魚或芋頭,否則,創口會發癢,、泰雅人文身者必須是處男、處女。私婚者禁忌文身。文身施術中禁忌孕婦及其丈夫探視,否則以為傷口會血流不止。文身創口未愈合前,禁忌與外人相見。一般婦女在月經時不施術,同族中有人死亡不施術,家族設陷阱狩獵不施術。如果違犯這些禁忌,文身就很難取得成功。魯凱人在施術后至創口痊愈前,不可吃米飯、豬肉、鹽、豆或烤白薯,只能吃番薯、糊糊和其他蔬菜。泰雅人在文身時還不許家人穿花衣服,尤其是紅色衣服。漢族也有文身習俗。

  總之,凡強調文身的區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文身的禁習風習。

  刺青與健康

  具有某些體質的人并不適合刺青,在刺青之前,必須知道自己是否容易產生蟹足腫,容易產生蟹足腫的人,其傷口在愈合時會有凸起的組織增生,反而會破壞刺青圖案的美感與整體性,要知道自己是否為蟹足腫的體質,可觀察卡介苗接種的位置。另外,糖尿病和甲狀腺疾病的患者,其傷口較一般人不易愈合,也不適合刺八字眉眉相青。

  于刺青的過程,可能會傷及真皮造成血液感染,因此,傳染艾滋病、乙型肝炎等疾病也是刺青的風險。

  去除刺青可找皮膚科的醫師協助,主要的方式是用激光去除,依面積大小、皮膚深淺程度有不同的收費標準,但不同的顏料去除的效果不一,有時會有黑色素沉淀的后遺癥。

  在民間,平民老百姓總會不自主地遠離那些“命大”于己的神圣的權威人體和不潔凈的危險人體,他們擔心那具有更強的神秘力量的人體會通過接觸、目視、語音的傳導傷害到自己的身體。民間還相信,還需要對自己的人體采取一些禁忌行為,進一步確保自身人體的安全。

  裸露禁忌

  舊時,除了小孩子可以光著身子到處跑以外,成年人是絕對不可以將肉體裸露人前的,民間有“男不露臍,女不露皮”的俗語。從這句俗語中可以看出來,對男性上體的裸露限制并不太嚴格。可能是出于對男性干重體力活時太熱的照顧,也可能是出于男性上體無性刺激敏感特區的考慮。對于女性,要求的嚴刻是驚人駭世的。舊時,一般平民良家婦女,從幼年起就深藏閨I鍘,所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整天待在家里。因為女人任何部位的裸露都會產生“性引誘”,都會引起男人的淫欲,從而招致禍患。

  在孟姜女的傳說故事中,萬喜良為逃避修長城的苦役,跳進了孟姜女的家院,正巧看到孟姜女在玩水時裸露的胳膊。于是,孟姜女只得做了萬喜良的妻子。舊時,人們認為在別人看到自己裸露的肉體的同時,自己的靈魂也就被這人攝去了、占有了、控制了。因而,裸露者也就完全失去了自衛的能力,只能跟隨這人而去了。

  現代中國人對于女性裸露身體仍是有所忌諱的,不過不像舊時那樣拘泥了。除了對乳房、性器官的裸露禁止外,對于四肢和其他不太性感的地方則聽之任之了。

  肉體禁忌

  民間俗信以為,肉體也是靈魂依附的處所。《左傳·昭七年》中記載:“人生始化為魄,既生魄,陽日魂。[疏]魂魄,神靈之名。附形之靈為魄,附氣之神為魂也”。(見《康熙字典·鬼部》)或謂“魄,人陰神;魂,人陽神”(見《淮南子·說山訓》)八字眉眉相。而“陰陽不測之謂神”(見《周易·系辭》),又以骨肉必歸于土故以歸言之。歸者,鬼也。所以知道,在古人的眼中,人體的骨肉同是魂魄的駐地,當骨肉歸之于土時,人始化為鬼靈。于這種信念的存在,所以有時人也可以有魂魄在身以顯吉兇兆示的靈性感覺。比如身體某部位的肉在顫動,就以為是魂魄在顯靈,或者是神靈附體、神靈感召的結果。《臺灣風俗志》中說,在西時、辰時、寅時身上的肉跳動不止便象征著兇災、失財等禍事將臨,因而是俗民所要忌諱的事體。

  民間有體胖為福氣的觀念。幾日不見,一見面習慣熱情地說對方“胖了”、“發福了”,忌言人瘦人瘦不吉利,不是有病,就是“窮氣”。如果說,“您又瘦了”。聽者心里就會犯嘀咕,“是嗎?不會吧?”要是心量再小點兒,回去當真還生起病來呢。所以,不管年齡大小身體好壞,見面說“您又發福r”是準沒錯的,人家不會怪罪。

  墓祭,或稱祭掃,是人們為表達對死者的哀悼和思念之情而舉行的一種紀念活動。它產生的時代相當久遠,至漢代時已極為流行,沿襲至今,已成為民間盛行不變的習俗,在祭掃活動中,許多行為和禁約體現的是人們的報恩、孝順的思想和邀寵、祈幅的愿望,從而達到心理的平衡和滿足,不過,墓祭活動自身也有一些禁忌要求。

  忌“犯土”

  山東、河南一帶,俗有所謂“犯土”之說,說的是逢匕祭之日,正好趕上農歷初七、十匕、二十匕等明七或者趕上十四、二十一、二十八等暗七的日子,是不吉利的。逢這些日子祭掃墳墓,必須在祭掃時往墳上(或用一瓦盤盛土、沙)插小白旗,以驅趕邪惡,避開諱忌。河南、江蘇一帶,還有L七祭掃時禁忌以面條上供的習俗,民間以為面條象征繩索、鐵鏈,死者f靈看到會月q戰心驚,六神不安,以為后代子孫對他有不良動機,而亡靈不安則會作祟于子孫的j

  忌孕婦參加墓祭

  通常,孕婦不能去祭掃墳墓。否則,死者的亡靈恐怕會“撲”著胎兒,使孕婦難產,在民問許多地區的風俗中,甚至一般婦女都不準上墳祭掃。這種禁忌反映了古代中國子孫觀念,兇為女人上墳,意味著家中無男子,死者無后代子孫。

  忌刑徒參加墓祭

  古時,禁忌刑徒參加祭掃,因為那時人們認為墓室是先人的陰宅,靈魂憑依所在,受過刑的人去祭墓,會有損祖先之德。

  忌遇上佛僧、道士

  在祭掃時忌遇上佛僧、道士。如果不巧遇上佛僧、道士,俗以為一定要供齋飯與之飲食。只有這樣,才會減輕死者的罪孽,便于死者的亡靈早日超度,使之升入天堂。否則,對亡靈不利,將使他人地獄受苦受累。

  忌用棍棒挑動紙錢

  祭掃時時,一般要燒紙錢,忌用棍棒挑動紙錢,恐將紙錢挑碎,祖靈不好使用。如果有的紙錢燒去一半,剩下的一半未燃盡,也不能重新丟到火里去燒。俗以為,這留下的一半會變成錢財,是產靈專門留給活人用的,意思是祖上想著子孫們。又說這一半叫“孫子板”,只能留下,不能再燒;否則,要斷子絕孫?

  忌走來時路

  河南一帶在葬后的第二天就上墳祭掃一次,叫作“復二”。這一天孝子上墳祭掃后,要從其他小道返同家巾,禁忌走來時的路,俗稱“迷路”,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防止死者亡靈跟著孝子一同返同家中,日后會在家里嚇人或作祟,造成家人的不幸和災難。

  居喪期間服飾穿戴禁忌

  居喪,或稱丁憂、守喪、值喪,是人們為了表達對死者的哀悼之情而產生的一種習俗?居喪期間,氏族成員,尤其是死者的親屬要遵守一系列非常嚴格的禁忌。

  禁忌生產活動

  中國各民族中,居喪期間都或多或少、或繁或簡地存在著禁忌生產活動的習俗。其中的原因,一是出于對亡靈的敬畏。為了祭奠亡靈,喪眷要停止生產活動。這是古代先民崇天敬鬼觀念在人們頭腦中積淀的結果。于古人認為人死后靈魂不滅,如果不安頓好亡靈,就會有兇禍事降臨,如山上會滾下石頭砸死人或者家里還要再死人。另外,人們視喪事為兇事,視喪眷為兇兆。如果喪眷在喪期內參與生產勞動,就會危害莊稼,使谷子只開花不結粒,或雖打苞但顆粒干癟不滿。總之,會使莊稼歉收或者壞死甚至顆粒無收。在漢族、黎族等民族中還有忌日不下田的習俗,這是喪眷居喪禁忌生產勞動習俗的延續。封建時代逐漸形成的“三年居喪不為官”的規定,也是這種禁忌的衍化形態。

  喪眷在居喪期間衣飾穿戴禁忌

  在山東中部一帶,民間忌諱孕婦腰系孝帶,以避免損傷嬰兒。這種禁約純粹來源于生活的真實要求,是很有科學道理的。鄂倫春族人父母死時,眾多兄弟中盡管都處于居喪期間,但不必都戴孝,其中有一個人戴孝就可以了。俗以為戴孝時人的運氣不好,會打不到野獸的。這樣,不戴孝的兄弟們還可以照常出去打獵。哈尼族老人死后,全寨男女老少都要在衣服或帽子上系一塊姜,以防止死者的陰魂來纏身。

  民間在居喪期間禁忌喪眷穿紅戴綠,而要著素衣,不過個別地方的風俗有異,據《清稗類鈔》中《昆人為母喪服紅褲》一篇記載:“昆山鄉女之居母喪也,必以紅色布為褲,服j年乃除j謂母育已身時,惡露甚多,有血污之穢,死后必人血污地獄,服紅褲者,為其祓除不祥也。男子亦間有之。”真是“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盡管風俗各異,但其道理是一致的,都是孝眷為盡孝心而為,著紅褲是為死去的母親避邪。

  在很多地區孝服的穿戴規定比較嚴格,比如河南一帶只有死者的兒子、兒媳、女兒、女婿、孫子、孫媳可以全身穿孝衣,頭扎孝布七天;而侄兒、侄媳、侄女等禁忌穿孝衣,只穿孝褲,頭扎五尺孝布;初訂婚的女兒、女婿孝服用藍色而禁用白色;孝帽也分大、中、小三種,分別按照與死者關系的遠近戴用,重孫、重外甥孝帽上的兩角處要插戴紅纓,俗稱為“隔輩”。如今江西、湖北交接相鄰地區還流行不同輩分的人孝帽有白、紅、黃、綠之分,也是為了“隔輩”,以防止亡靈的陰魂損傷沖害著幼輩子孫。

  居喪期間飲食禁忌

  喪眷在居喪期間飲食方面有許多忌諱,其中隱含著深層的祛兇意蘊。中原一些地方,喪眷在七數以內,忌吃面條,俗以為面條形似鐵鏈、繩索,會使人發生聯想,唯恐死者到陰間受縛而吃苦受累,傈僳族人家如有小孩不幸夭折,喪眷是忌食羊肉和蔥蒜的,如果有違犯,則被認為是沖犯了鬼神,將導致更加嚴重的災禍發生。云南佤族在喪葬期間,要吃凈米飯和肉,忌吃雜糧和蔬菜;否則,死者的靈魂知道了會不高興,會讓活人的莊稼長不好,造成歉收;也讓活人過上苦日子,專吃雜糧和蔬菜。

  生活在云南、廣西、貴州一些地區的布依族人有以牛肉款待前來吊唁的親朋好友的習俗,他們認為殺喪牛以舉行“牛祭”是喪眷對死去先輩的崇敬,但所殺喪牛的肉,同宗、同姓、同房的人是一定禁忌吃的。因為在他們看來,牛代替死去的老人被宰割,俗以為只有這樣,老人在陰間會少受罪、少受折磨,過上幸福的“生活”。可見宰牛待客的習俗含有為死去的老人納吉去兇的目的。

  兩千年來,漢族的孝服雖然有穿承和變異,但仍然保持了原有的定制,基本上分為斬榱、齊榱、大功、小功、緦麻五等。

  第一等孝服叫作“斬榱”,是五服中最重要的一種。“榱”是指喪服中披于胸前的上衣,下衣則叫作裳。斬榱上衣下裳都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的,左右衣旁和下邊下縫,使斷處外露,以表示未經修飾,所以叫作斬榱。對“榱”的解釋,就是指不縫緝的意思。凡諸侯為天子、臣為君、男子及未嫁女為父母、媳對公婆、承重孫對祖父母、妻對夫,都要穿斬榱。

  第二等孝服叫作“齊榱”,是用本色粗生麻布制成的。自此制以下的孝衣,凡剪斷處均可以收邊;下擺貼邊都在砸邊際。孫子、孫女為其祖父、祖母穿孝服;重子、重女為其曾祖父、曾祖母穿孝服;為高祖父、高祖母穿孝服均遵“齊榱”的禮制。孫子孝帽子上釘紅棉球,長孫釘一個,次孫釘兩個;余者類推。孫子媳婦帶三花包頭,插一小紅福字。未出嫁、且未梳頭的孫女用長孝帶子在頭上圍一寬榱,結于頭后,余頭下垂脊背,頭上亦插一小紅福字。孫子、孫女的孝袍子肩上釘有紅布一塊,有的剪成蝙蝠、有的剪成其他圖案。按亡人性別,男左女右。謂之“釘紅兒”。重孫子孝帽子上釘粉紅棉球,亦長孫釘一個,次孫釘兩個;余者類推。孝袍子肩上釘有紅布兩塊,亦男左女右。渭之“釘雙補丁兒”。元孫肩上釘三個“釘丁兒”。

  第三等孝服叫作“大功”,是輕于“齊榱”的喪服,是用熟麻布制作的,質料比“齊榱”用料稍細。為伯叔父母、為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已嫁的姑、姐妹,以及已嫁女為母親、伯叔父、兄弟服喪都要穿這種“大功”喪服。

  第四等孝服叫作“小功”,是輕于“大功”的喪服,是用較細的熟麻布制作的。這種喪服是為從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姐妹、兄弟之妻、從堂兄弟、未嫁從堂姐妹,和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服喪而穿的。

  最輕的孝服是“緦麻”,是用稍細的熟布做成的。現在大多用漂白的布做成。稱為“漂孝”。凡為曾祖父母、族伯父母、族兄弟姐妹、未嫁族姐妹和外姓中為表兄弟、岳父母穿孝都用這個檔次。

  可見傳統禮儀是根據喪服的質料和穿喪服的時間長短,來體現血緣關系的尊與卑、親與疏的差異的。

  五服之外,古代還有一種更輕的服喪方式,叫“袒免”。在史籍中記載:朋友之間,如果親自前去奔喪,在靈堂或殯葬時也要披麻;如果在他鄉,那就“袒免”就可以了。袒,是袒露左肩;免,指不戴冠,用布帶縛髻。

  墓地是死者的最終歸宿,下葬儀式的禁忌是非常多的。

  下葬之前還要死者的兒子把用五谷雜糧編成的五谷罔放在墓穴里,囤口上面蓋著一張小烙餅。在墓穴里還要放一個陶瓷罐,罐子上面放一盞豆油燈,叫作長明燈。有的地方還在墓室上嵌一面銅鏡,象征太陽。在古代的時候,有錢的人家要遠離墳墓,射三支箭,然后馬上后退。這樣不敢靠近靈柩是因為擔心壓不住鬼邪,自己會遭殃。在靈柩放進墓穴的時候都必須放炮,說是為死者餞行去陰間。

  按照1日時的規矩,下葬的時間也是有講究的,必須是太陽落山靈柩也落土、、落土的時候抬靈柩的“八仙”拽著棕繩徐徐放下,四平八穩之后,親屬們必須抓起泥土扔到靈柩上,這叫作“添土”。靈柩下去之后,先要蓋一層薄土,再把墓穴里掃出來的土撒在上面,之后要放上一只碗,叫作“衣飯碗”。這樣做是為了以后遷墳的時候動作輕些,免得驚動亡靈,招來不幸。

  民間的習俗認為,人死后的靈魂隨時可能從墳墓里跑出來,跟著活人回家。、所以下葬的人必須繞墓轉三圈,在回家的路上也嚴禁回頭探視。否則,看見死者的靈魂在陰間的蹤跡,對雙方都是不利的。

  在一些地方,下葬后,孝媳婦要捧把黃土,在懷里包著,跑回家里把黃土撒到豬欄雞籠和床下,據說這樣就可以得到亡靈的保佑。要是媳婦多的,就要爭取第一個吉祥,撒完黃土之后,媳婦要急急忙忙地跑到廚房里吃幾口飯菜,這叫作“進寶”,是為了圖個吉利:

  埋葬之后人們必須要洗手,有的還要用酒來洗。這樣是表示今后再也不死人,用來驅除晦氣二接著喪家要謝吹鼓手和客人。之后還要舉行辭靈儀式,祭拜死者的靈位。在有的地方辭靈之后,只要是親屬就要在一起吃飯,這叫作“搶遺飯”。在江浙一帶有喝“長壽湯”,吃“長壽豆”的習俗。就是說,70歲以上的老人去世之后,在出喪的那天喪家要準備一大桶肉骨頭湯,就是“長壽湯”,一大盆煮得爛爛的黃燦燦的大豆,就是“長壽豆”。送喪的人回來都要喝一小碗長壽湯,隨意吃一些長壽豆,意思就是“添福添壽”,有的地方還把又香又糯的長壽豆分給鄰里左右的小孩吃,說法是,吃了長壽豆,日后長又壽。

  這些民間傳統的風俗習慣都反映了了生者對于死者的寄意和對生命興旺的美好愿望。

  石棺葬

  西藏有比較遠古的喪葬習俗據考古發現的石棺墓葬最古老的距今已有2500—3000年。它們大多集中在雅魯藏布江流域的高原南部和東南部地區。

  古代石棺葬多采用石板疊成墓室,墓室是長方形的,墓室的四邊用石板砌成,有的石板是一整塊,有的是許多石板拼起來的,墓室的底部不鋪石板。把死者葬于墓室之中,墓室內有許多陪葬物品,如有石器、骨器、陶器等等物品。墓室的上面有的蓋石板,有的不蓋石板,有的石棺葬在地面不留任何標記;有的石棺墓上面加封土包。

  下葬,是死者享受哀榮的最后時刻,民間百姓極為鄭重其事。漢族盛行土葬。民間信俗以為葬地的墳墓安置得壞好能夠直接關系到后代人的窮達壽天、貧富吉兇。《青烏先生葬經》中記載:“百年幻化,離彤歸真。精神入門,骨髓反根j吉氣感應,鬼福及人。”原來這種認識反映著人們“乞福于神靈”的信仰觀念,希望“鬼福及人”。

  墓地周圍山勢的忌避

  在民俗中,落葬墓穴周圍的形勢以東為青龍、西為白虎、南為朱雀、北為玄武。其中“虎蹲謂之銜尸,龍踞謂之嫉主,繭武不垂者拒尸,朱雀不舞者騰去”,這些都對落葬的尸體不利,需要忌避。另外,在《青烏先生葬經》中還提出童山、斷山、石山、過山、獨山、逼山、側山等七種山脈不宜于安葬立墓,因為在此安葬立墓,不但死者家屬要消除已有之福,并且還要生出新兇,當然是要忌避的。

  墓地形、勢禁忌

  郭璞《葬書》中關于形、勢提出:勢如驚蛇,屈曲徐斜,滅國亡家;勢如戈矛,兵死刑囚;勢如流水,生人皆鬼;形如投,百事昏亂;形如亂衣,妒女淫攝妻;形如灰囊,女舍焚倉;形如覆舟,病災男囚;形如橫幾,子滅孫死;形如臥劍,誅夷逼僭;形如仰刀,四禍伏逃。這些在葬地選擇時都是要忌避的。

  墓地周圍的砂禁忌

  如果墓周圍的砂有探出頭的、順:水走的、尖射的、破透頂的、身反向的、高壓穴的,皆兇相;又有相斗的、破碎的、粗大的、昂頭的、背面的、直狹的、狹逼的、疲弱的、短縮的、低陷的、亂斜的、斷腰的,皆砂中禍也,這些砂都是要忌避的。

  墓地周圍的水忌

  關于墓地周圍的水忌沖射,因水直流,難留生氣,水法云:“水深處民多富,水淺處民多貧;水聚處民多稠,水散處民多離÷”需要忌避。

  擇穴禁忌

  民俗忌避在所謂的龍角、龍目、龍唇、龍腰、龍肋、龍背、龍頸、龍肘、龍爪等處點穴落葬,而且忌避貫頂、破面、繃面、漏腮、折臂、墜足、割腳、飽肚等種種“穴病”。過去民間流傳有一首“十不葬”的民謠:“一不葬粗頑塊石,二不葬急水灘頭,三不葬溝源絕境,四不葬孤獨山頭,五不葬神前廟后,六不葬左右休囚,七不葬山岡繚亂,八不葬風水悲愁,九不葬坐下低小,十不葬龍虎尖頭。”

  “打穴”禁忌

  挖好棺材洞穴叫作“打穴”。在打穴之前還要祭祀開…,孝子要燒香點燭行開山禮。有的地方要請地仙,還要畫太歲,開山的時候要避開太歲的方向,不然就是“太歲頭匕動土”,喪家就會遭受到禍害。開山的時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后打個木樁,然后讓孝子在打小樁的范同內州鋤頭挖三下。

  招魂儀式

  死者的尸體安排就緒之后,就要舉行招魂儀式。據說,客死他鄉的魂魄,找不到歸途。這個魂魄就會像他的尸體一樣停留在異鄉,受著無窮無盡的凄苦。他也不能享受香煙的奉祀、食物的供養和經文的超度。這個孤魂就會成為一個最悲慘的餓鬼,永遠輪回于異地,長久地漂泊,沒有投胎轉生的希望。除非他的家人替他“招魂”,使他聽到那企望著他的聲音,他才能夠循著聲音歸來招魂儀式的舉行,必須選擇一個相當的日子。到了那天,喪家就在門前樹起招魂幡,或者掛上魂帛。有的地方親屬還要登上屋頂呼喊招魂,讓死者的靈魂回家來。

  據說,這是滿族等游牧民族的遺風,在草原上,如果看到哪座帳篷前立起了大幡,就知道哪家死了人,大家就都來吊唁,幫助料理喪事。后來這成了滿族人普遍的喪俗。

  停尸祭祀活動完畢便可出喪安葬。把靈柩送到埋葬的地方下葬,叫出喪,又叫“出殯”,俗稱“送葬”,清代稱“發引”。按照歷來的慣習,這一禮俗擇日、哭喪、啟靈、送喪、下葬等儀式組成。在許多民族中對出喪日期都有禁忌。

  據《論衡·譏日篇》云:“葬歷日:葬避九空、地舀,及日之剛柔,月之奇偶。日吉無害,剛柔相得,奇偶相應,乃為吉良。不合此歷,轉為兇惡。”其中“九空”、“地舀”都是葬歷上規定的忌日的名稱。所謂日之剛柔,是指天干、地支。俗稱甲、丙、戊、庚、壬等為剛日;乙、丁、己、辛、癸等日為柔日。按照迷信的說法,人在剛日死,應選在柔日下葬;柔日死,應選在剛日下葬,剛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否則,不吉。所謂月之奇耦(偶),是指單月、雙月而言。按照迷信的講究,凡于奇月死者,應在偶月下葬,偶月死者,應選在奇月下葬。奇月、偶月也要配合好才行。否則,不吉。若不能及時葬埋,可先樞起來。

  舊時,民間還廣泛流傳著忌“重喪”的習俗。對此,任騁先生在《中國民間禁忌》一書中作了詳細闡述:浙江一帶,俗說“重喪”是指死者出生的年月日,與死者死時的時辰有f支重字,俗稱“月不清”。遇上這類情況,要舉行特殊的葬儀,往往是在j、五更蓋棺,抬至郊外。喪家不穿麻,不能哭,要等七日后,才呼號奔告親朋,然后再補喪禮。白族若犯重喪,須在巾堂掛一旺紅綢,或在棺木上倒吊一只雞,將其致死,再用筍葉做一口小棺,把裝著死雞的小棺從門檻下挖的小洞中送出,然后埋在路上,以此破之。但是在臺灣一帶,“重喪”卻是指某種葬埋忌日而言。俗說在某日葬埋便會犯重喪,亦即喪家還會再死人。

  當地的重喪日為:一月甲日、二月乙日、三月戊日、四月丙日、五月丁日、六月己日、七月庚日、八月辛日、九月戊日、十月壬日、十一月癸日、十二月己日。如果因特殊事情不得不于重喪日安葬時,要采取一些禳解的儀式。如在一小紙盒內裝上寫有符咒(符咒字,一般是正月、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書“六庚天刑”;二月書“六卒天庭”;四月書“六壬天牢”;七月書“六甲天福”;八月書“六乙天德”;十月書“六丙天威”;十二月書“六丁天陰”)?不過,每月書寫字樣的規定不甚嚴格,也有相互串寫的現象,但大體上就是這類字而已。字樣的紙條,一起埋葬在壙穴中即可。

  河南沁陽一帶,還有埋葬忌月的習俗,并且與姓氏有關。據說,張、王、李、趙四姓人,禁忌六月、臘月動土葬埋。其余姓氏,三月、九月禁忌動土葬埋。如果在忌月有喪事者,要排至三七、五七殮葬,必得避開忌月才行。如特殊情況需及時出殯者,也只能先用青磚柩之,不得人土葬埋。臺灣以及南方一些地區,俗忌七月出葬。因民間傳說,七月為鬼月,七月十五日為鬼節,該月陰間的鬼魂要到人世上來討食。為避鬼煞,故忌此月內殯葬。

  少數民族在殯葬擇日的信仰方面與漢族也有相通之處。東北地區的赫哲族、達斡爾族、朝鮮族、滿族均選擇單日出殯,而不得在雙日出殯。據說,雙日意味著要死兩個人。云南隴南縣景頗族認為選擇出喪日期以十二屬相中會進洞的動物之屬相日最為吉利,比如屬龍、蛇、鼠三天都是好日子,其余天日忌出殯。滇西的“勒墨人”忌在寅日、辰日出喪,也不能在死者的屬命之日出喪,否則不吉利。貴州黎平縣侗族最忌“沖克”日出喪。西藏米林縣的珞巴族,出喪的日期要巫師行殺雞看卦儀式來定,以雞肝上紋路的走向顯示吉兇。臺江縣巫腳鄉苗族出喪最忌“犯雙日”。另外,在一些接近漢族的民族地區也有“陰陽先生”的占卦儀式決定日期的。

  還有一些民族和地區不但擇日,還擇時。云南金平縣的苗族(黑苗)一般在早上出喪。而花苗和白苗則在午后或黃昏出殯。貴州望謨縣苗族(白苗)是在天剛亮出喪。彝族人家中有人去世,一般在家停尸很短,多是上午死,下午葬;下午死,翌晨葬。但忌諱正午出殯。。俗以為正午出殯會招致災異,不吉。

  廣東連南南崗等地瑤族ll+殯時間多在中午或午后,以為這種時刻最吉利。黑龍江省撫遠縣赫哲族多在晌午一出殯。

  我國早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專門記載選喪擇日儀式的專著——《葬歷》。此書上說:“雨不克葬,庚寅中乃葬。”在古代,此儀式甚為盛行,王充在《論衡·辨祟篇》中說:“世俗信禍祟,以為人之疾病死亡……皆有所犯。起功、移徙、祭祀、喪葬、行作、人官、嫁娶,不擇吉日,不避歲月,觸鬼逢神,忌日相害。故發病生禍。”此可見,出喪擇日儀式甚是簡單,有時只需翻翻皇歷或問問“陰陽先生”即可。然而,此儀式所涉及的內容、牽扯的可極廣,稍一不慎,便可能犯忌。

  關于死亡的禮儀也是人生禮儀中最為隆重的禮儀,因此,可以說死亡是人生最盛大的節日。

  死亡禮俗的全過程中,除了要嚴格履行整個的葬禮程序外,還必須在葬禮期間遵守種種禁忌。

  “送終”禁忌

  民間舊俗,極講究壽終正寢,凡正常死亡的老人,盡量避免在病床上咽最后咽氣當病人生命垂危之際,一般要先為其沐浴更衣;然后再將其移到正屋明間的靈床上,在親屬的守護下,度過彌留的時刻,稱“挺喪”也稱為“送終”。

  壽衣禁忌

  民間做壽衣時,服飾款式方面也有一些禁忌。如衣服的袖子要長,須將手完全蓋住,忌諱袖短露手。否則,據說將來兒孫要討飯的。

  民間做壽衣時材料忌用緞子,恐有“斷(緞)子絕孫”之虞。舊時還忌用帶“洋”字的布料一洋布,過去是對應農家自制的土布而言。雖然質量好,色澤鮮,價格也便宜,但喪葬時還是禁忌用于壽衣的。因為“洋”字諧同于“陽”字。壽衣是給去世的人穿的,穿了壽衣就要到陰間去了,帶洋字的布料會使壽衣帶有“陽間”的含義,而去陰間的人就用不上了。這樣做了也是白做的,所以忌用。

  穿壽衣時,一般孝子一件一件穿在自己身上,然后一次性脫下,讓死者正套上去;這時,禁忌孕婦近前,恐會被死者的亡靈“撲”著了胎兒。漢族俗以為死者的壽衣要單數,一般是五、七、九件不等,忌諱雙數,唯恐死亡的兇禍再次降臨。有些地方在給死者穿好壽衣后,還要在死者衣袖里或手里放上幾個用白面制成的小面餅及小棒子。這是因為俗傳死后到陰間去的時候,要經過惡狗村,所以給死者備上打狗餅和打狗棒,以便能順利到達目的地。

  棺材禁忌

  盛殮死人的棺材,漢族習尚以松柏制作,禁忌用柳樹。松柏象征長壽。柳樹不結籽,或以為導致絕嗣。有的地方用柏木做棺材要摻一些杉木,據說完全用柏木做的棺材會遭天打(觸雷電)。

  布依族棺木多用梓木、杉樹或紅椿制作,禁忌使用松樹和刺包樹制作。俗以為,松樹砍了,再不會發芽,若用松樹做棺材,會使子孫斷種;若用刺包樹做棺材,會使子孫得麻風病,像刺包樹一樣癩疙包的。

  壽材做好后,擱在那里不能移動。俗說隨便移動,對本人不利。壽材要放到干燥處,越干燥越好,據說如此能使本人來世疾病稀少。否則,就會多病災。壽材要早早漆好,不然的話,殮后再漆,死者要摸暗弄堂。棺木外一般漆朱紅色,禁忌其他顏色,外裝金點,棺頭寫上金字,男為“福”字,女為“壽”字,邊加蝙蝠等圖案裝飾,棺末畫上香爐燭臺、童男童女持幡接引西方的圖案,也有寫上死者名銜的。

  入殮時的禁忌

  河南一帶在人殮時要把此前為防止死者轉生時會變成啞巴而放在其口中的一枚銅錢(俗稱“噙口錢”)取出,否則,以為死者會把家財帶走。

  另外,在河南開封一帶俗忌有與死者生肖相沖克者在場,唯恐受到兇厄的影響和沖犯。一般外人禁忌靠近棺材,尤其是蓋棺時,除了死者最近的親屬外,其他人都要退開,因為人們認為如果人的影子被關進棺材,此人的健康將會受到危害,其魂魄將有被一同封人棺材之虞。

  入殮前死者的雙腳忌叉開,要用麻繩拴住(或用白紙裹住),為的是防止死者游魂亂跑,闖入陽宅,危害活人;但到入殮時又禁忌裹住死者的雙腳,否則死者到了陰間不能走路,成為鬼中的跛子。

  釘棺蓋禁忌

  尸體、殉葬物放妥后,接著要釘棺蓋,民間稱為“鎮釘”。鎮釘要用七根釘子,俗稱“子孫釘”,據說能使后代子孫興旺發達一蓋棺時,河南一帶,禁忌孝子近前,孝子要在門外候聽二里邊釘棺者敲擊一聲,外邊孝子高呼一聲“勿警”,俗謂之“躲釘”。

  白族入殮加蓋時,須留下一顆釘子不釘死,要南其親人加釘。若系女子或入贅男子,則其娘家人或父家的人親手加釘。山東一帶,如出嫁之女在夫家病死,收殮蓋棺必須女家之父母兄弟親自釘蓋,名日“引釘”。如果女家親人不到,其丈夫俱不敢專主。雖中年以后,兒孫滿堂者,亦必如此二撒尼人認為“天下以舅公為大”:所以,其俗封棺時舅家必須來人才行,否則,棺木就不能起動。棺蓋落釘后,棺縫用骨膠等物涂好,以防空氣、水分和塵土滲入。為了防止妖魔驚擾亡魂,一只缽被放置在靈柩蓋上,這是為了保證死者靈魂的安全。彝族在加蓋敲釘時,位于棺木中間的一顆“子孫釘”禁忌打緊。要在它上面拴上一條紅線,孝子用手拉著,木匠輕輕地敲一就算了,意思是“留后”。禁忌將這顆釘釘死,否則,以為對后代不利。

  入殮后禁忌

  入殮后,俗忌雨打棺:否則,后代子孫會遭貧寒。俗諺云:“雨打棺材蓋,子孫沒有被褥蓋”,“雨打欞,輩輩窮。”故而停柩忌在院中。入殮前后,停棺在堂,直至出殯前這一段時問里,最忌貓近尸體、棺柩。俗以為貓或其他動物靠近尸體,會詐尸。

  在所有的禁忌中,沒有什麼比死亡更令人恐懼的禁忌。因而人們害怕聽說或接觸到死亡的事情。安放好尸體之后,死人便成為禁忌的對象。

  對死者遺物的禁忌

  死者的遺留物,原本是屬于死者的,現在又不屬于死者,處于模糊不確定的狀態;親人對之的感情也是充滿矛盾的。一方面是追戀,一方面是恐懼。總之,死者所用過的東西,都會成為“不潔”或“不祥”的。使用了死人生前用過的東西,總以為不潔,會經常不斷地害病,出怪事,或家中經常不得安寧,常有事端、口舌發生。所以,死者的遺物經傳遞是會使人遭到災禍的。

  對死亡征兆的禁忌

  老年人一般忌避有人提到屬于死亡征兆的東西。民間認為印堂發暗、臉色變黑是死亡的先兆。俗話說:“臉發黑,不過半月。”故而很忌諱有人說自己“臉黑”,以為臉黑是死亡之兆。在河南一帶,老年人最忌臉色突然發黑。

  死亡地點的禁忌

  漢族許多地方都禁忌人死在原來自己睡臥的床上。所以,河南一帶,當有人快死時,有把他抬到外面的草鋪上的習慣。有些地方認為如果亡人是在原來的房間斷了氣,是很不吉利的,被叫作“隔粱斷氣”。對于這種地方故去的人,出殯時需買一只活公雞隨棺帶出,方可禳除兇禍。中國古俗,忌死于偏房寢室,而要死于適室,即所謂正寢內。民間信俗以為如果亡者是死在偏房寢室里,那麼死者的靈魂就會留在偏房寢室的床架上,同時也不能馬上獲得轉生,將來還會對家人有所閑擾。有些地方在這種情況下,只好把亡者原來睡的床(包括鋪蓋)統統燒掉,以促使逝者的靈魂迅速升天;或者請僧侶念經禳解。

  忌言“死”、“喪”等字

  如果無意間有人說了“死”、“喪”等字,似乎也預示相關聯的人會有不幸的事情發生。故而人們一般是不敢戲言“死”、“喪”等字,更忌諱有意以死。產之事咒人如果有無意間說m者,要作噴嚏狀或連唾幾口唾液,以破解之,達到避兇就吉的目的。民間盛傳小孩的眼睛“凈”而“亮”,可以看見鬼魅,所以老年人很忌諱在他打算抱某一個小孩時,這個小孩顯得害怕而神情緊張,躲閃逃脫,民間認為這是不吉利的征兆,是老人的鬼魂出竅被小孩子看見了的緣故。

  “搬鋪”禁忌

  在很多地方,在亡者斷氣之前有“搬鋪”習俗二搬鋪時,如果快要死的人還有長輩在世,一般不能搬進正廳,只能搬到其他偏房中去;但對家庭中有特殊功勞的長子和叔父伯父等人,雖然仍有長輩在世,也照樣可以搬鋪到正廳中。未成年的子女死亡時只能在偏房寢室的地上鋪些稻草,移鋪其上。云南彝族,父母病危時,如果是住在樓上,要將其搬遷下樓,必須在主房的正寢室內斷氣。據說這樣做一是怕亡者斷氣于樓上,亡靈難以下樓;二是怕日后樓上有鬼魂活動,驚擾后代子孫。臺灣一帶在搬鋪時還必須把室內的神像、香爐等物轉移到其他地方或遮蓋起來,以免有所沖犯。滿族以北炕為大,西炕為貴,認為在這兩個方向的炕上死人是不占利的,一般死人時要移鋪到南炕上。有的地方要求移鋪到專門的靈床上,以便亡靈超度。

  死亡時辰的禁忌

  關于死亡的時辰,民問也賦予其吉兇觀,并且要行避邪消災之法。臼灣民間有忌病人在晚飯后斷氣的習俗.其信俗以為人在清晨用早飯之前斷氣最佳,說是替子孫留下了三頓飯,俗稱“留三頓”,意思是將來后代人一日三餐都有飯吃。如果在早飯后斷氣,則預示后代人將有斷炊的厄運發生,最忌諱的是在晚飯后斷氣,好像死者將一日三餐全都帶走了,預示著后代子孫將要淪為乞丐,必須很好地禳解一番才行。

  安徽一帶對于幼喪早夭者,如遇春庚申日、夏甲子日則是大不吉利,會有僵尸之虞。在這種日子死去的少年,出殯時一定要請術士畫符于棺材上,并以種種迷信的方式去“破解”它。

  忌死在外地

  在陜北洛川縣農村,倘若是死在外邊的人,即使是壽終而死的老人,尸體運回來后,也不能進村,要在村外停放才行。山東民間把死在外地叫作“客死”,即使是城市居民,不經特許,也不準把客死者的靈柩運進城里,更不準進家門,只能在城外設置帳篷,舉行治喪的各種儀式,然后埋進祖墳.我圍南方,倘若老人死在外地,則遺體不準抬進堂屋(正常死于家中的老人,喪儀放在堂屋舉行),一切儀式都在堂屋外面的露天地里舉行。這是老人們極為忌諱的事情,故而在一般情況下老人都往往在感覺不支的時候,主動要求停止治療,而是躺在自家屋里等待死亡的降臨。一旦不是死在家中,人們就會有諸多忌諱。

  哀悼死者的禁忌

  在民間,有俗語說“辰日不哭,哭有重喪”,都是以為在不適當的時候用哭泣來表示對死者的哀悼往往會使家庭又遭不幸。對于什麼時候可以哭、什麼時候不可以哭都是有規約的?舊時,廣兩、云南交界地帶有一些“趕尸者”,據說使用一種神秘的力量可以把尸體從很遠的地方運回來,有時運尸的時間很長,尸體也不會腐爛。但唯一的禁忌就是親人的哭聲。,如果親人放聲慟哭,那麼尸體立刻就會化成一攤臭水,所以當親人的尸體這些趕尸者引回家的時候,家人必須含悲忍淚,一直要到成殮好后,才可哭jLf聲來。滿族人死后,晚輩可以放聲大哭,但在出殯回來,就不準再哭,如再哭,就意味著又要死人了。

  關于死喪禁哭之事,一是為故人考慮,恐驚尸、尸變、魂悲,是靈魂安息觀念作用的結果;二是為生人考慮,恐重喪,恐不能節哀,是死亡恐懼的表現和節哀保身觀念的體現。

  報喪儀式

  停柩一段時間之后,諸事準備就緒,就要選日子報喪。報喪可以說是人死后的第一種儀式了,報喪儀式早在周代的時候就已經形成了。它用發信號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訴親友和村人,即使已經知道消息的親友家,也要照例過去報喪。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報喪方式。在廣西一帶的地區,按照舊規矩,響三次火炮就表示報喪,這叫作“報喪炮”,然后派人告訴給親友。有的地方,報喪的人到親友家門不能徑自入內,必須要等在門口喊屋里的人,等到他們拿一鏟子火灰撒在門外之后,才可以進門報喪。這樣做是為了避邪?也有的地區在死了人的家中要拿白紙扎成旗幟立在門前作為報喪的信號。也有地方報喪俗規非常嚴格,喪家如果死的是男人,必須房族侄子到親戚家報喪;死的如果足女人,必須兒子、女兒給外婆家報喪。報喪的孝男孝女必須頭上裹白布、戴斗笠,手上拿一條白布巾,跪在娘家或外婆家人的面前哭報喪事。哭報完之后馬上回家。

  民間習俗認為巳(蛇)亥(豬)正沖,亥(豬)自刑,寅(虎)亥(豬)相破,申(猴)亥(豬)相害,沖刑破害有阻。因此,生肖屬豬的人名字中,不宜含有“巳蛇”、“亥豬”、“寅虎”、“申猴”屬于沖、刑、破、害現象的字根,其表示自信心不足,缺乏獨立性。

  人們飼養豬,雖然給餿水或什麼樣的食物它都吃,但非其本性,而是不得不吃,況且人把豬養肥,主要的目的就是屠殺,其肉可食,皮可制皮革,鬃毛可做刷子,所以人及肉類葷食對豬而言,都有代表危險、犧牲之意。因此,凡有關“人”及屬于“肉類”形義的文字,皆不適宜為生肖屬豬的人命名取用,其有表示孤立無援,事業辛苦的負面意義。

  彩衣、刀對豬而言,都是不利的,豬披上彩衣,等于上了供桌的“神豬”,而“人怕出名,豬怕肥”,所以豬逢刀也都有被屠殺的意味。因而生肖屬豬的人取名,應避免含有“刀”或屬于“彩衣”形義的字根,有表示華而不實,易遭傷害的負面意義。

  所以生肖屬豬的人名字中,應盡量避免含有兩腳分開,屬于“蹩腳”或“山”形義的文字,其表示貴人無助,體弱多病。

  豬原則上還是素食性動物,五谷雜糧為其最愛,故屬豬的人取名,宜含有屬于“谷類”“田字”形義的字根,表示食祿齊美,有滿足感。

  中國文字中“家”,上半部是一個“一”字,象征洞穴、屋檐,下半部就是一個“豕”字,所以豬要有個洞穴,才有像家的感覺。因此,屬豬的人名字中,宜含有屬于“洞穴”或“門欄”、“大口”形義的

  字根,表示有依靠及享福之意。

  豬在十二生肖中屬溫馴的動物,喜歡蹺腳。故屬豬的人取名,宜含有“厶”部首屬于“蹺腳”形義的文字,其表示休息和得食。

  民間習俗認為辰(龍)戌(狗)正沖,丑(牛)戌(狗)相刑,未(羊)戌(狗)相破,酉(雞)戌(狗)相害,沖刑破害有阻,又同生肖兇五行相同,本是同類比旺,但狗大都有各自的領域,遇有其他的狗進入屬于自己的“領土”,則容易引起沖突狗咬狗。又戌(狗)地支五行土藏金,前面已述,兩金相聚組合過重,也有殺伐之破綻。所以生肖屬狗的人名字中,除應避免含有“辰龍”、“丑牛”、“未羊”、“西雞”屬于沖、刑、破、害現象的字根外,有關“戌狗”形義的文字,也盡量少用為宜,表示阻力大,運勢不順。

  而狗不喜素食,所以生肖戌狗的人名字中,不宜含有屬于“五谷”、“田字”含義的字根,表示不得食,做事缺乏果斷。

  “口”代表洞穴,而狗雖喜洞穴,但卻忌逢口;因單口犬稱“吠”,雙口犬為“哭”,三口犬則不成“器”,都不是很好的現象。又狗雖需要人的照顧,但亦不喜同時侍候多人,否則就成了不忠之狗,且前面講過狗不喜逢大,逢大有強出頭的意味。所以生肖屬狗的人名字中,應避免含有“口部”、“雙人”或“大字”形義的文字,表示好高騖遠,前途不彰。

  而狗不喜逢日,天狗食日代表破損,若逢云雨則有“白云蒼狗”之破綻,所以凡有關“日象”、“云雨”形義的字根,生肖屬狗的人,應盡量少用為宜,其表示有財無庫,變幻不定。

  狗的牙齒尖銳,屬于葷食性動物,嗜肉如狂。因此,屬狗的人取名,宜含有“肉類”形義的文字,其表示內心充實,生活優越之意。

  十二生肖中除了龍、虎之外,大都喜歡有個可以休息的洞穴,同時洞穴對狗而言,也意味著有人豢養,不會成為流浪狗,而且狗有了人的依靠更顯得威風。“狗仗人勢”即是此意,但狗不為君,其并不具備當大的條件。故屬狗的人取名,宜含有屬于“洞穴”及“人”字、“小字”字義的字根,表示有依靠,安全、得勢、忠實、享福。

  狗披彩衣,有虎風,可增其威勢,代表升格及表示健康、穩健,神采奕奕之意。故屬狗的人取名,宜含有屬于“彩衣”形義的字根。

  姓名,在民間對于人的愛情婚姻也有著暗示、誘導作用.

  女性婚姻不幸數:21、23、33、39、27等;

  女性性格溫和、助夫愛子數:15、35、13等。

  為什麼有的女性婚姻不順,難覓夫君,就算婚后也夫妻不合呢?

  女性名字應避免21、23、29、33,這些數理大都是婚姻不順的數理。2l、23、29是首領數,屬于事業型女人,好勝心強,或性格趨于男性,個性剛硬而缺少溫柔,終易導致孤、獨、寡。對于婚姻方面來說有克夫,或離異的誘導力。首領數21、23、29、33對男性來說為吉數。對女人則為孤寡運誘導的數理,或者名為夫妻,實則分離。在長期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很多“老姑娘”的姓名數理中含有孤寡運數理。

  男性婚姻不順,多體現在人格部,性格的誘導力也較大,或難覓女伴,或夫妻不和離異,或為克妻。9、10、12、14、19、22、34、44等這些數理都暗示著婚姻靈動。

  當然,愛情婚姻是需要雙方去經營維系的,本著相互尊重、愛護的基礎上,發展成為一輩子并肩攜手看日落日出、過漫漫長夜的夫妻。愛情婚姻的失敗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可以這樣說,產生了問題都是雙方面的,如何去彌補、維護,這就見仁見智了。

  我國文字自產生以來,經過數千年的洗練,具有美輪美奐之偉大和微妙的體系,皆本于自然造化之法則,蘊涵奧妙之數理靈氣。文字是點和線構成,而一點一畫,就是啟示命運最單純之數理符號。姓名學是以文字之筆畫數理來測定人生命運之否泰好壞吉兇,所以姓名之文字,其一點一畫,均不能忽視。

  首先,一定要按繁體字的筆畫數來計算,決不能用簡化字。這一點要緊記。

  其次,要掌握以下姓名學筆畫計算的一些特殊規定——凡名字包含有數字的,則按以下的筆畫計算方法:一、1畫二、2畫三、3畫四、4畫五、5畫六、6畫七、7畫八、8畫九、9畫十、10畫百、百畫干、干畫萬。

  名字中凡含有以下文字部首的,則按以下筆畫計算方法:

  扌(手),提手旁,以手字計畫為4畫。

  忄(心),豎心旁,以心字計畫為4畫。

  氵(水),i點旁,以水字計畫為4畫。

  犭(犬),犬字旁,以犬字計畫為4畫。

  礻(示),半禮旁,以示字計畫為5畫。

  王(玉),斜玉旁,以玉字計畫為5畫。

  艸(草),草字頭,以草字計畫為6畫。

  衤(衣),衣字旁,以衣字計畫為6畫。

  月(肉),肉字旁,以肉字計畫為6畫。

  辶(走),走馬旁,以走字計畫為7畫。

  阝(邑),右耳旁,以邑字計畫為7畫。

  阝(卓),左耳旁,以卓字計畫為8畫。

  注:以上系以文字部首為準,如不歸類以上部首,則按實有筆畫計算。如“酒”歸“酉”部,非“水”部,仍為10畫,非11畫。“巡”歸“巛”部非“走”部,仍為6畫,非10畫。

  民間習俗認為卯(兔)酉(雞)正沖,酉(雞)自刑,子(鼠)酉(雞)相破,西(雞)戌(狗)相害,沖刑破害有阻。所以生肖屬雞的人名字中,不宜含有“卯兔”、“酉雞”、“子鼠”、“戌狗”屬于沖、刑、破、害現象的字根,表示前途不彰,功名受阻,

  肉類葷食并非雞的最愛,雞見肉類食物,內心有失落失意之感,所以生肖屬雞的人名字中,應盡量避免含有“肉類”形義的字根,其表示徒勞無功,缺財少福。

  大口雖代表洞穴,但有關“多口”的文字,則不宜為生肖屬雞的人所取用,因其含有七嘴八舌、好管閑事、長舌婦之意,即所謂的“雞婆”,有表示吃力不討好,易生口舌是非。

  而雞屬家禽,人把雞養大,大都將其屠殺作為上供桌的祭品或為人所食。所以屬雞的人名字中,不宜含有“人”、“大”或“刀”形義的文字,其有表示犧牲、奉獻的負面意義。

  而雞如果蹩腳、盤腿,除表示體弱多病之外,且亦同樣含有上供桌的意思,所以屬雞的人取名,不宜含有“蹩腳”、“盤腿”形義的文字。

  雞為素食性動物,喜吃五谷雜糧。因此,屬雞的人取名,宜含有屬于“五谷”及“田”字部首的文字,表示富裕、得食。

  洞穴對雞而言,有遮風避雨、休息及保護的作用,故屬雞的人取名,宜含屬于“洞穴”形義或“大口”部首的文字,表示得地、得食,棲宿安閑。

  雞喜披彩衣及登山頭,彩衣可華麗其身,有雄赳赳、氣昂昂的樣式,而登山頭可展其英姿,及具鳳凰之象,有升格之意。因此,屬雞的人取名,宜含有屬于“彩衣”形義,及“山”字部首的字根。

  健康的雞單腳就可站立,故生肖屬雞的人名字中,喜有“金雞獨立”形義的文字,其有表示健康、獨立、自主、堅毅的意義。

  民間習俗認為寅(虎)申(猴)正沖,巳(蛇)申(猴)刑破,申(猴)亥(豬)相害,沖刑破害有阻。昕以生肖屬猴的人名字中,不宜含有“寅虎”、“巳蛇”、“亥豬”屬于沖、刑、破及相害現象的字根,其有表示阻礙重重,運程不順之負面影響。

  猴雖喜歡學人樣,但不食五谷雜糧或肉類,非但不吃,甚至還會踐踏,俗語說:“大猴損五谷”即是此意:所以生肖屬猴的人名字中,應盡量避免含有屬于“五谷”、“田部”及“肉類”形義的字根,其有表示揮霍浪費及人不敷出之意。

  所謂,“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就是暗喻自不量力,猴子逢“大”有強出風頭的負面影響,所以凡含有“大”形義的字根,應不宜為生肖屬猴的人命名取用,表示體弱多病,運途坎坷。

  多數動物都不喜歡白天,因為白天必須工作勞累,且容易遭到傷害危險,猴子也不例外。且白天也代表太陽(日),有“火”的涵義,而申(猴)地支五行屬金,金逢火為相克(火克金),相克不吉則避。故屬猴的人名字中,應盡量避免含有“日”、“光”形義的字根,表示優柔寡斷,工作辛苦不穩定。

  猴子和大部分的動物一樣,都需要有個洞穴,作為休息棲宿之處。因此,屬猴的人取名,宜含有“洞穴”或“大口”含義的字根,表示有依靠、安全及享福之意。

  所有動物中,猿猴最像人類,甚至進化論更推測人類是人猿轉化而成,觀其相貌與動作,似乎有些類似,尤其猴子喜歡模仿人類,所以猴子逢人、站立或披上彩衣,更為“人模人樣”,不但華麗其身,并代表精神、積極及升格的意義。因此,屬猴的人取名,宜含“人”、“立”或屬于“彩衣”形義的文字。

  中猴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九,為小生肖。因此屬猴的人取名宜含有關“小”字形義的字根。

  而夜晚對動物而言,都代表休息,享福之意,所以生肖屬猴的人取名,宜含有屬于“夜晚”形義的字根,其表示安閑清福。

  改名原則:

  原名盡量小變動:應根據原名作盡可能的小變動,變字不復音。如王子祥,可改為王志祥。李小明可改為李曉銘等。

  (1)輕改:對于一些字意不佳或較為繁瑣的字可做小程度的變動,只改動名字中的最后一字或只改動中間一字。如章新月改為章如月;趙文德改為趙文卓等。

  (2)中改:于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因此,在改名時,有些名字需要做大的變動,如劉定堅,改為劉萬征等。

  (3)大改:在一些個別的情況,有些人的名字要全改,徹頭換面地改。有人先天更兇,數理更為不吉,此時便需要連姓也要改,既改名又改姓。隨父姓改為隨母姓,以借此來影響先天兇數。如金志堅(隨父姓)改為方潤根(隨母姓)。

  改名方法:

  改名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只列出較為常見常用的方法。

  (1)易音換字:著名文學家朱自清,原名朱自華。將“華”改為“清”,改后的名字不僅比原來的高雅,而且還蘊含典故:“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以楚辭卜劇).含有自己要保持清白,絕不與反動勢力同流合污之意。

  (2)諧音換字:以同音字或近音字來改名,既可保留原名的發音,又可改變原名的寓意和書寫,達到改名的目的。是一種比較容易被人們所接受的改名方法。雖然是一字或兩字之易,卻常常收到點石成金、畫龍點睛之效。以諧音換字法,可以達到改名的目的。如:使名字與自己的職業具有某種聯系:著名游泳運動員莊泳,她的父母親都愛好音樂,希望她將來能在音樂上發展,所以給她起名為“莊詠”。但她天生似乎與水有難解之緣,上游兒園里已學會了游泳。后來以諧音換字法將“詠”改為“泳”,真是名副其實。,使名字有吉祥含義:著名影星葛優,原來是葛憂。為什麼會起這樣一個不吉利的名字呢?原來,他是早產兒,在1957年降生時,母親難產,差點死去。出生后又弱不禁風,害人擔驚受怕。所以葛存壯干脆給他起了“葛憂”這樣的名字。葛優這個名字的來,是北影廠的老書記陳昭起的。改變名字的寓意:當代著名作家賈平凹,原名是“平娃”。娘呼“平娃”,理想于順通;我寫“平凹”,正視于崎嶇。一字之改,音同形異。(賈平凹《我的小傳》)。這段話把改名的動機交代清楚,改名后,達到一個全新的意境,令人叫絕。書寫簡便:已故相聲大師侯寶林,原名是麒麟的“麟”字,后來為了書寫簡便快捷,就改為“林”字。

  (3)增字改名:將單字名加上一字,使它成為雙字名,這也是一種改名法。它不但可以增加名字的內容,而且可以減少重名,便于稱呼。作家馮毅之,原名馮登流。開始時他改名為馮毅,其名是的“之”字也是后來才添上去的。他在《人生之歌》中表達了自己對生活和事業的態度:“人生路崎嶇,行徑像‘之'字,艱險時阻攔,前進應剛毅”,充分表達了其改名的用意。

  (4)部首改名:文學翻澤家、外國文學評論家羅大岡教授,原名羅大剛。當然人們更改名字的部前并不總是出于名字寓意上的考慮。詩人、書法家沈尹默,原名沈君默。

  (5)綜合改名法:著名詩名、翻譯家馮至教授,原名馮承植。“馮至”這一名字也來自他對于原名的綜合改千,刪去原名中的前一字“承”字,然后再對后面一字進行諧音換字,選了個“至”字。于是,產生了“馮至”這個名字。

  民間習俗認為丑(牛)未(羊)正沖,未(羊)戌(狗)刑破,未(羊)子(鼠)相害。又辰(龍)戌(狗)丑(牛)未(羊)為天羅地網,除了“丑牛”“戌狗”相沖、刑破之外,遭遇“辰龍”也有受閑制,憂心勞神之意。所以生肖未羊的人名字中,不宜含有“丑牛”、“戌狗”、“子鼠”、“辰龍”屬于相沖、刑破、相害及犯天羅地網現象的字根,其有表示貴人不顯,阻礙重重的負面意義

  羊不吃肉,見到肉類葷食,棄之可惜,但又食不下咽,有失落苦悶之感。所以生肖屬羊的人名字中,不宜含有屬于“肉類”形義的字根,其有表示徒勞無功,財帛欠缺的負面意義。

  羊不喜歡逢人或逢耳,逢人受牽制,逢耳不自。因而生肖未羊的人名字中,不宜含有“人部”或“耳”的文字,表示欲振乏力,有志難伸。

  羊為中國酬神、祭祠三大牲之一。因此“彩衣”“大”“王”“刀”或“抬頭”,對羊而言都有J二供桌當祭品的意味,尤其羊和豬、牛一樣最怕刀子,其代表犧牲、奉獻、鞠躬盡瘁。

  所以屬羊的人名字中應盡量避免之,其有華而不實,得少失多,體弱多病的負面意義。

  “示”部首除代表彩衣之外,亦有祭祠之意,對羊而言尤其忌諱,應慎之。

  羊為素食性動物,喜吃草及五谷雜糧,因此,屬羊的人取名,宜含有“草叢”和“五鈴”形義的文字,有代表內心充實飽滿之意。

  羊喜洞穴、門欄,代表保護,得地與享福。故肖羊的人取名,宜含有“洞穴”、“大口”或“門欄”形義的文字,表示余蔭深厚,安居尊榮之意。

  十二生肖中,牛、羊、豬三者屬于溫馴的動物,都喜歡蹺腳,其有代表休息、依靠和得食之意,又羊求乳必跪,因而有被比喻為“孝”的說法。故生肖屬羊的人取名,宜含有“厶”、“兒”屬于蹺腳、跪乳形義的字根,有表示清閑享福,操守廉正的正面意義。

  民間習俗認為子(鼠)午(馬)正沖,午(馬)自刑,午(馬)卯(兔)相破,丑(牛)午(馬)相害,沖刑破害有阻。所以生肖屬馬的人名字中,不宜含有“子鼠”“午馬”“卯兔”“丑牛”屬于沖、刑、破、害現象的字根,表示阻力重重,欲振乏力。

  馬不吃肉,這是不可變的事實,故肉類葷食對其毫無意義。所以屬馬的人名字中,不宜含有屬于“肉類”的字根,表示財帛難求,苦勞一年無所得。

  馬雖喜歡洞穴,但也不能太小,太小則有受困制、不自的感覺,尤其是不能有兩個口。因兩[j馬形“罵”字,其容易引起爭執,招惹是非;又馬喜逢人,但同樣不宜有雙人,好馬不配雙鞍.若逢雙人,兩人同騎一馬,非但代表馬兒太勞累,也表示無節之馬,其有不忠、不貞及無所適從的象征。所以屬馬的人名字中,還是避免含有“小口”,尤其是“雙口”或“雙人”的字根。

  所謂“雙口”“雙人”,包括姓名中共有兩個口或兩個人,例如:姓“何”的人,名字中即不宜再有一口或一人的文字。

  相反地,馬不喜逢山,馬跑在山上相當吃力,又馬也不適合下田耕種,其有劣馬委曲求全之意,表示辛苦勞累,懷才不遇。故屬馬的人名字中,不宜含有“山”或“田”形義的字根。

  馬喜逢大,表示威風凜凜,精神抖擻,而良馬才會被披上彩衣。因此,屬馬的人取名,宜含有“大”字或“彩衣”形義的字根,代表尊貴、權威。

  草原除了可讓馬兒有自奔馳的空間之外,而且草盛馬肥,青草及五谷雜糧都是馬的主要食物。因此,生肖午馬的人取名,宜含有“草原”或“五谷”形義的字根,表示物質食物和精神食物都很豐裕。

  馬喜洞穴,代表守護、安全及享福,且馬也仰賴人的豢養。故生肖屬馬的人取名,宜含有“洞穴”及“人”形義的字根,表示清閑享福,棲宿安闌。

  “龍馬精神”代表積極,活力、有干勁之意。因此,馬喜與龍相配,表示活力充沛、神采奕奕。所以屬馬的人取名,宜含有“辰龍”形義的字根。

  民間習俗認為巳(蛇)亥(豬)正沖,巳(蛇)申(猴)刑破,寅(虎)巳(蛇)相害,沖刑破害有阻,因此生肖屬蛇的人名字中,不宜含有“亥豬”“申猴”“寅虎”屬于沖、刑、破、害現象的字根,其有表示與人寡和,憂心勞神的負面意義。

  有關“大”、“王”或屬于“抬頭”形義的字根,生肖巳蛇的人名字中,則應盡量避免之,其有強出頭的負面意義。

  而五谷雜糧則不為蛇所喜,所以生肖屬蛇的人名字中,不宜含有“五谷”類型的文字,其有表示失落感,孤立無助之意。

  蛇在人的觀念中,一向將之視為邪惡、陰險、狡詐的象征,對其非常厭惡,見到就打,所以蛇很怕見到人。又蛇亦不喜逢山,山有虎之象,對蛇而言有暗藏危機之意,且以地支合破而論,“蛇遇猛虎如刀戳”寅(虎)巳(蛇)相穿害,所以生肖屬蛇的人名字中,應盡量避免含有“人”或“山”部首的字根,代表不安、易遭傷害。

  而蛇為夜行性動物,大都在洞穴、樹蔭、草叢中活動,鮮少曝曬陽光,猶恐太熱燒焦其身,所以生肖屬蛇的人名字中,應避免含有“日”“光”部首或形義的字根.其有表示處境危險,及生活環境不理想的負面意義。

  蛇別稱“小龍”,生肖排行又在龍的后面,故屬蛇的人取名,宜含有“小”字含義的文字,其有表示適得其所,安分守業之意。

  蛇為葷食性動物,喜吃肉類或吞食老鼠、青蛙、兔子,甚至一些體積比它大的動物。因此,屬蛇的人取名,宜含有屬于“肉類”形義的字根,表示豐衣足食,清閑享福之意。蛇與龍形象相似,所以蛇披上彩衣,有攀龍附鳳,轉化“龍”的意味。故屬蛇的人取名,宜含有“彩農”或“辰龍”形義的字群,其有表示得地、升格之意。

  蛇必須冬眠,而且也需要有個安全躲藏棲身之地,所以洞穴對蛇來說相當重要。又因蛇喜愛在田間活動,且“田”字亦有象征四個洞穴之意。故屬蛇的人取名,宜含有“洞穴”含義或含有“口”、“田”的字群,表示棲宿安閑,自自在之意。

  民間習俗認為辰(龍)戍(狗)正沖,辰(龍)自刑,丑(牛)辰(龍)相破,卯(兔)辰(龍)相害,沖刑破害有阻.又辰(龍)戍(狗)丑(牛)未(羊)屬天羅地網,故龍年出生的人名字中,不宜含有“戍狗”“辰龍”“丑牛”、“卯免”、“未羊”屬于沖、刑、破、害及犯天羅地網的字根,其有表示阻力大,易受傷及憂愁煩身之負面意義。

  龍屬瑞獸不食人間煙火,五谷雜糧及葷食肉類,對其毫無意義,所以生肖屬龍的人名字中,不宜含有“肉類”或“五符雜糧”形義的字根,其有表示失落感及財帛欠缺、徒勞無功之意。

  類似“小”字形義的文字,生肖屬龍的人,則應避免取用為宜,其會使龍尊降格為卑,有表示畏縮不前的消極負面意義

  相對地,龍不喜洞穴、草叢、田,其皆有代表被困制、受拘束,有志難伸之意。因此,凡含有“洞穴”、“門”、“口”、“草叢”或“田”部首形義的字根,皆不適宜為屬龍的人命名取用,表示欲振乏力,阻礙重重、

  龍在中國屬于傳說中的祥獸,其神力無所不在,善行于天空,與日月星辰為伍。因此,凡含有日、月、星、云形義的字根,皆適合為屬龍的人命名取用,表示能顯其權威、尊貴的形象。

  中國人一向將“龍”喻為君王的象征,在心目中一向尊崇有加,故凡含有“大”、“王”或“抬頭”形義的字根,皆適宜為龍年出生的人命名選用,表示沖天之勢,享福受祿。一般人常以“龍馬精神”來比喻精神健壯,可知龍馬相配,代表的就是奮發進取的意思。因此,屬龍的人喜以含有“午馬”形義的字根為名。

  龍加袍戴冠更可顯示其威,故屬龍的人取名,宜含有屬于“彩衣”或“戴冠”形義的字根,表示威勢,健康、活躍之意。

  龍帝

  龍帝,亦即天帝,也叫玉皇大帝,傳說就是華夏民族的始祖——黃帝的化身。在《史記·封禪書》巾記載,黃帝和老百姓在首山采掘銅礦,把開采出來的銅鑄成一只很大的銅鼎,放在荊山腳下。銅鼎鑄成時,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升天。黃帝就騎到龍背上去,他手下的群臣還有妻兒也都紛紛往上爬,一共上了匕十多人,這時,龍升上天去,剩下的小臣擠不上,一個個都抓著龍的胡須。龍髯受不了重量而斷了,黃帝帶的弓也被拉了下來,臣僚們只得抱著龍髯和弓號哭。黃帝升了天后便成為了天帝。

  黃龍即是龍帝,在行屬土,位居中央,是龍族之首,也是道教的宗教觀中天庭的主宰。在漢代的典籍中亦有提及:“黃龍者,四方之長,四方之正色,神靈之精也。能巨,能細,能幽,能明,能短,能長,乍存,乍亡。王者不濾池而漁,德達深淵,則應和氣而游于池沼。”說明了黃龍的形象。

  民間習俗認為卯(兔)酉(雞)正沖,子(鼠)卯(兔)相刑,卯(兔)午(馬)相破,卯(兔)辰(龍)相害,沖刑破害有阻,所以生肖屬兔的人名字中,應盡量避免含有“酉雞”“子鼠”“午馬”“辰龍”屬于沖、刑、破、害形義的文字,表示阻力大,易沖突受傷。

  兔子不吃葷食肉類,見到肉食會有失落感,所以凡含有屬于“肉類”的字根,皆不適宜為生肖屬兔的人命名取用,其表示財帛難求,無福可享?

  兔子雖也能當成寵物,但大多數的人把兔子養大,都是為食肉取毛,因兔子在人們眼里,利用價值甚高,肉可食,毛可做筆,皮可縫衣,全身都有用處,所以生肖卯兔的人名字中,應盡量避免含有“人”或“大”形義的字根,代表犧牲格局,運途坎坷。

  “宇”、“安”雖代表洞穴,但生肖屬兔的人,應盡量避免取用為宜,因“宇”字下半部為“于”,于代表我,用之有“冤”之象,同樣的“安”字下半部為“女”,對屬兔的女性而言,也有“冤”之嫌,不吉。

  兔子為草食性動物,草、五谷雜糧,都是它的最愛,尤其是紅蘿卜、地瓜等根莖類植物,故屬兔的人取名,宜含有屬于“草叢”、“五谷”類形義的文字,表示食祿豐厚,清雅榮貴。

  兔子喜披彩衣,除可華麗其表外,并有代表健康、亮麗及升格的意義,所以凡屬于“彩衣”形義文字,皆為兔年出生的人所喜愛。

  狡兔三窟,兔子喜歡在洞穴里鉆來鉆去,故凡含有“口”或“洞穴”形義的字根,都適合為屬兔的人命名取用,表示得地、享福、安全之意。

  兔子的情感表達方式

  現在養兔子的越來越多了,別看兔子的表情呆呆的,實際上它也有感情,

  (1)噴氣聲

  噴氣聲代表兔子覺得某些東西或某些行動令他感到受威脅。如果是你的行動令兔子感到受威脅,當你再不停止行動,就可能會被咬。

  (2)咕咕叫

  通常是對主人的行為或對另一只兔子感到不滿。咕咕叫代表兔子很不滿意,生氣中.

  (3)發情叫聲

  發情的叫聲不同于咕咕叫。發情的叫聲是低沉而有規律的叫聲。一般公兔在追逐母兔時會發出此叫聲。絕育可以減少這一類發情的行為,不過不可以完全清除這一種發情行為.

  (4)尖叫聲

  兔子的尖叫和人類一樣,通常是代表害怕或者痛楚.、如果突然聽到兔子尖叫,主人立刻要多注意,因為可能兔子是受了傷:

  (5)跺腳

  當兔子感到害怕時,它們會用后腿跺腳。在野外,當敵人接近,兔子會用后腿跺腳去通知同伴有危險。

  (6)嘶嘶叫

  兔子通常是對另一只兔子才會發出嘶嘶的叫聲。嘶嘶的叫聲是代表一種反擊的警告,主要是是告訴另一只兔子別過來的意思,否則它會進行攻擊。

  (7)咬牙聲

  當兔子發出格格的咬牙聲,是代表痛楚。這時候兔子一般會彎起身而坐,耳朵向后貼緊身體。

  民間習俗認為寅(虎)申(猴)正沖,寅(虎)巳(蛇)刑害,寅(虎)亥(豬)相破,沖刑破害有阻,所以生肖屬虎的人名字中,不宜含有“申猴”、“巳蛇”“亥豬”屬于沖、刑害、破現象的字根,及前面所述虎逢“辰龍”代表龍虎斗形義的文字,表示孤立少助,易犯小人。

  五谷雜糧則不為老虎所喜,其對虎而言,有種看得到而吃不到的失落感,根本毫無意義,所以生肖屬虎的人名字中,應盡量不要含有屬于“五谷”類的字根,逢之缺財少福,無所依助。

  而類似“小”字形義的字根,則不適合為生肖屬虎的人命名取用,其有退縮、降格的負面意義!

  老虎不喜歡白天、洞穴,門柵及口,白天有辛勞之意,洞穴、門柵則有受困制、不自之感,而口不但代表計司穴,亦有開口之含意,老虎張口,傷人傷己,所以生肖屬虎的人名字中,應盡量避免含有“日”“洞穴”“門柵”及大小“口”形義的字根,表示運勢受阻,有志難伸。

  老虎活動以森林為主,在山中稱為“山大王”,但下了山就難展其威,“虎落平陽被犬欺”即是此意,所以平原非其所愛,而且虎也不喜逢人,逢人易遭控制或受傷害,同時一山不容二虎,故生肖屬虎的人名字中.不宜含有屬于“平原”的字根,或含有“人”。“寅虎”形義的字群,表示易受挫折,事業發展有限。

  牛羊食草而肥,虎豹賴肉而活,“虎”為肉食性動物。因此,虎年出生的人取名,宜含有屬于“肉類”的字形,表示內心充實,衣食無憂。

  老虎為森林之王,喜發號施令,故屬虎的人命名,宜含有“大”、“王”或“抬頭”形義的文字,其有代表權威、尊貴之意。

  老虎披上彩衣,威風凜凜,氣勢磅礴,而老虎又稱“山君”,其大都棲息在森林、山谷之中。因此,屬虎的人取名,宦含有“彩衣”的字形,或是“山”、“林”的字群,表示亮麗、健康、自,有發揮之潛能。

  在民間習俗中認為丑(牛)未(羊)正沖,丑(牛)戌(狗)相刑,丑(牛)辰(龍)相破,丑(牛)午(馬)相害,沖刑破害有阻,所以生肖丑牛的人名字中,應盡量避免含有“未羊”、“戌狗”、“辰龍”、“午馬”屬于沖、刑、破、害形義的字根,表示費心勞神,困苦一生。

  民間認為生肖屬牛的人名字中,不宜含有“土”字部首的文字,表示波折疊起,易生爭端。

  牛不吃葷食肉類,所以凡含有屬于“肉類”形義的文字,皆不適宜為生肖屬牛的人命名取用,其有表示不得食,徒勞無功之意?

  而凡有關“日”、“山”、“田”部首的字根,則不為生肖屬牛的人所喜,因為牛逢白天必須T-作,上山則吃力勞累,而下田工作當然辛苦,其都有表示一生勞碌,難得清閑之負面意義。雖然牛喜洞穴,但不宜太小,否則就成受困,而且也不喜逢人或逢耳,其都有代表受牽制、不自之意,所以凡含有“小口”或“人”“耳”部首的文字,生肖屬牛的人,應盡量避免取用,其表示有志難伸,懷才不遇。

  “宇”、“安”雖代表洞穴,但不宜為生肖屬牛的人取用。因“宇”字下半部為“于”,于代表我,用之有“牢”之嫌,同樣的“安”字下半部為“女”,對屬牛的女性來說,一樣有“牢”之意,不吉也。而彩衣、大、王、刀或抬頭,對牛來說都有上供桌當祭品的意思,代表犧牲、奉獻,特別是刀字,因為牛和羊、豬三者為中國的三大牲。因此,凡含有“彩衣”、“大”、“王”、“刀”形義,或有“抬頭”字形的文字,均不宜為生肖屬牛的人命名取用,表示體弱多病,運途坎坷。

  “示”部首除代表彩衣外,亦有祭祀之意,對牛而言尤其忌諱,應慎之。

  牛為草食性動物,除了草為其主食之外,其他就是五谷雜糧。故屬牛的人取名,宜含有“草叢”及“五谷”形義的字根,表示豐衣足食,功成名就。

  夜晚和蹺腳對牛而言,有代表休息、享福之含意。因此,屬牛的人取名,宜含有“夜晚”形義,或有“厶”字形代表“蹺腳”的文字,表示一生悠閑,安享清福。

  牛喜洞穴、門欄,代表守護、安全,故屬牛的人取名,宜含有“洞穴”、“門欄”、“大口”部首的字根,表示有時宅祖基,無奔波之苦。

  民間習俗認為子(鼠)午(馬)正沖,子(鼠)卯(兔)相刑,子(鼠)酉(雞)相破,子(鼠)未(羊)相害,沖刑破害有阻,所以生肖屬鼠的人名字中,不宜含有“午馬”“卯兔”“酉雞”“未羊”屬于沖、刑、破、害現象的字根,其有表示傷害大,多災多難之負面意義。

  民間還認為:

  鼠雖也吃葷食肉類,但并非其最愛,所以凡含有“肉類”形義的字根,生肖屬鼠的人取名,應盡量少用為宜,表示僥幸投機,徒勞無功。

  生肖屬鼠的人取名,則應盡量避免含有“小”字形義的字根,其有氣勢不彰之負面意義。

  白天對鼠而言,則具危險性。因而,肖屬鼠的人名字中,不宜含有“白天”字形義的文字,有表示憂心勞神,處境危險。

  鼠喜吃五谷雜糧,故尚鼠的人取名,宜含有“五谷”類形的字根,有表示食祿不愁,悠閑富裕之意義。

  鼠在十二生肖中,雖是體型最小,但卻是排行老大,披上彩衣更有增加威風之勢。因此,屬鼠的人名字巾,宜含有“大”涵義,或是屬于“彩衣”形義的字根,表示得勢,穿金戴銀,有提高身價的意思。

  鼠為夜行性動物,故屬鼠的人取名,宜含有“夕”部首或形義的字根,其有表示適得其所,棲宿安閑的意義。

  鼠喜在草叢及洞穴巾活動,并作為棲身之所。因此,肖屬鼠的人取名,宜含有“草叢”、“洞穴”部首的字根,表示安全、得地,發展環境良好。

  關于屬鼠的人起名字的禁忌,更多的是人們根據鼠的本性、喜好等來定的,不具備科學性,把這些禁忌作為一種趣聞就可以了。

  華人命名用字前100名

  0l怡君02欣怡03雅雯04心怡05志豪06雅婷07雅惠08家豪09雅玲10靜怡11志偉12俊宏13建宏14佩君15怡婷16淑芬17靜宜18俊杰19怡如20家銘21佳玲22慧君23怡玲24雅芳25宗翰26志宏27淑娟28信宏29志強30淑婷31佩珊32佳慧33佳蓉34佳穎35淑惠36智偉37欣儀38嘉玲39雅慧40惠雯41明哲42玉婷43惠如44惠君45宜芳46惠婷47淑華48志明49雅芬50家榮51俊賢52俊豪53慧玲54嘉宏55佩芬56佳燁57雅琪58淑萍59淑君60婉婷61佳琪62韻如63詩婷64建良65芳儀66宜君67佩蓉68志銘69雅玲70建文71佩玲72鈺婷73雅萍74立偉75文杰76慧如77淑慧78佳宏79志遠80靜儀81惠玲82淑玲83美君84怡慧85千慧86馨儀87嘉慧88家瑋89美慧90美玲91建志92宗憲93筱婷94靜雯95雅君96彥廷97志雄98玉玲99郁婷100俊男

  忌用過繁字

  繁是指筆畫過多而結構復雜的字,這樣的字寫起來麻煩又不好看。名字中繁字多了就會造成黑白失凋,輕重不分,令人透不過氣來。過繁的字必然是筆畫多的字,書寫很不方便。名字筆畫太多,也是有弊無利。

  忌用冷僻字

  名字是與別人溝通的工具,要盡量選取眾人能認、能讀、能理解的字,而不要選用過于冷僻的字,讓人費解不懂,摸不著頭腦。

  忌用難讀字

  有些名字讀起來費勁,聽起來很吃力,弄不好就會讀錯、聽錯。原因在哪里?就是因為取名字時用字拗口,幾乎成了“繞口令”。如張長剛、朱書土、魏瑞慧等。忌用繞口字取名,主要是指不用雙聲、疊韻字取名.

  忌用過火字

  過火,是指超過了分寸,超過合適的度。常見有兩種情況,一是自夸型,形成自吹。這樣反而效果不佳,如陳萬策、卜萬科、管萬敵、萬國權、李萬壽、陳柱天等,這些“萬”字顯然是夸大其辭,令人難以置信。另一類是自謙過分,形成自賤、自貶。謙虛應當有個限度,那就是不能違背實事求是的法則。違背了這個原則,就會走出反面,如:王拙、劉迂、袁癡、虞愚等。

  忌用多音字

  漢字中存在著一字多音的現象,僅3500個常用漢字,就有250個多音字。這些多音字至少是有兩個讀音.如“參”,就有i個讀音、如:王朝聞、周長行、張重參。什麼時候讀什麼音呢?要根據特定的環境判斷。這讓人浪費心神。所以,在用到多音字時,還要小心為妙。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用兩個多音字組成詞來取名,這是煩上加煩,更難處理。

  忌用表示輩分的稱謂字

  表示輩分的稱謂字,一般不入名(綽號除外)如:爺、奶、爹、爸、媽、孫、兒等。但有些稱謂字卻經常人名,如祖、姐、妹、弟等。取名為張繼祖、李念祖、王祖貴、方小姐、劉三姐等是大有人在。以“祖”為名,常有配合的字。這配合的字,都是一些特定的、后輩人與祖輩有所聯系的字,表示后輩對祖輩的尊敬、懷念、承繼等:如配入其他不敬的字,則為大忌。

  忌用相同部首字

  三個字的部首偏旁完全相同。例如:江浪濤,何信仁、郭郁邦等,這樣會給人單調感,缺乏跳躍美。

  忌用消極的字

  消極字大體上分三種類型:一是纖弱型,如石縫中的小草那樣纖細瘦弱,令人可憐。陸瘦燕、周瘦娟、秦瘦鷗、陳秋草、薛用弱等都是纖弱的名字。二是憂傷型的,這樣的名字給人以含辛茹苦,憂傷孤獨,內心酸楚之感,令人哀嘆。如劉恨水、獨孤郁、黃連茹、胡鴻銘(孤鴻鳴)、韓頹當、方子沮、顏孤、龐晃(彷徨)等。三是灰暗型,這類名字給人以下之感——寒風嘶嗚,白霜茫茫,陰霾沉重,前途暗淡,令人心涼。

  忌用貶義字

  先來看看一些例子:希卑、慎潰、冀缺、孟陋、任鄙、文五、嚴重、賈混、張落魄等,這些名字的貶義鮮明,一望即知,不必思考。還有一類是需要略加思索的。如史策(失策)、胡篤(糊涂)、郭翻(鍋翻)、吳德(無德)、韋彰(違章)、葉光(葉子掉光)、陳規(陋習)。

  忌用兇壞字

  兇、壞字取名,主要表現在:一是用“病疫”字取名,過去用瘡痤、許點、石癡、宿瘤女、王慪等。這些名字不僅表明了身體的病態,而且造成精神壓力,使人難得一笑。二是用ⅨI禍的字取名,如元兇、朱邪、郭老虎、許赤虎、王羆、李劫夫、洪水、烏云、黃天等。、亦指帶女的貶義字:與女性有關但又含貶義的字,如:婊、娼、妓、奸、嫌等。

  忌用穢物不潔字

  某些表示穢物不潔的字一般不用來取名。如臟、屎、尿、痰、鼻涕等。

  忌用“賺人”字起名

  所謂“賺人”,即指賺人的便宜。名字是用來呼喚的,比如甲呼喚,乙應答,在一呼一應中乙就賺了甲的便宜。這樣就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糾紛或者造成心理障礙,影響正常的社會交往,取名時應回避這類詞語。

  容易造成“賺人”效果的詞語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用于尊長的稱謂詞,如父、叔、伯、翁、公、老、祖、宗、姑、娘、母、奶、婆等。用這些詞語命名的如家父、文叔、誠伯、史翁、記公、阿老、鄭光祖、列宗、李發姑、張玉娘、云四婆等。這些名字,如果呼應,就有“賺人”之嫌。另一類是用于表示官銜、職稱及尊稱的詞語,如相(丞相)。

  在民間有“認干親”的習俗,其中有些是直接把孩子托付給某一神靈護衛了。至于被認干親的一方,也是有忌諱的。河南滑縣一帶,未結婚成家的人,或雖結了婚但尚未有子嗣的人,或自家嬰兒也還很小的人都是忌諱被認做干親的。俗以為,認了干兒之后,自己就不會再有親兒子了,所以“認干兒,失濕兒”。可見,人們還是首先要顧及到自己的子嗣安全才是。

  有些地方,給嬰兒起過名的要被認成千親。干親最喜姓“劉”的和姓“程”的,因其與“留”、“成”等吉祥的字眼兒聲音相諧;最忌諱的是碰上姓“王”的和姓“史”的,因“王”、“史”與“亡”、“死”等兇厄的字眼兒相諧,恐不吉利,會使嬰兒夭折。但若真的碰上了,也不能不算,不能再去另碰一次。最多暗地里禱告、禳解一番也就算了。

  “完鎖兒”儀式

  “完鎖兒”儀式一般在孩子12周歲這一年的農歷臘月二十三或孩子的生日當天舉行,但是,按照習俗,多把11周歲當成12周歲。“完鎖兒”這天,父母領孩子去的時候,除往年帶的東西外,還要帶100個小蒸饃和4樣蔬菜,并且要給孩子的干爹、干娘買衣服和鞋子。干爹、干娘是最后一次給干兒“穿鎖子”了,所以要更大方一些,還要送給干兒12套碗筷,叫“衣飯碗”。干兒回去的時候,用竹籃盛上小米,一路漏到家,這叫“扎根兒”。其實小米并不會發芽,怎麼會扎根呢?民間的許多風俗是經不起推敲的,那只不過是表達人們的美好愿望而已。“完鎖兒”儀式的舉辦標志著孩子已經健康成長了。

  個人取名自有一套原則、思路和方法,但亦有一些禁忌。名字是代表一個人的符號,取得藝術,既響亮又動聽,令人好懂易記,又富于內涵。在取名的時候,知道取名禁忌是非常有必要的。

  忌俗氣

  取名應要新穎別具一格,而不膚淺而低氣。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思路上的俗套,沿用過去的老法,取名仍然圍繞著福祿財相、仁壽安康、光宗耀祖、禮義廉恥、忠厚賢德、金銀珠寶、龍虎鳳麒、英花蘭香等等,陳詞濫調。二是套用俗詞俗語取名字,缺乏新鮮感。如高山、高峰、康樂、得金、許善心、金如山、高連升、馬蘭花等。

  忌輕率

  名字是伴隨一生的符號,代表著身份的特定表示,也是社會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代碼。好的名字可給你的社交、工作、事業等帶來多方面的方便和好運,甚至會給你帶來幸福。因此,在取名時決不能草率倉促,隨便簡單。而且還必須要多思多想,全面考慮來取名。

  忌疏漏

  所謂疏漏,是指取名時于考慮不周詳而造成的漏洞,產生遺留問題,即“后遺癥”。常用的有兩類:(1)漢字具有多義性,取名時往往顧此失彼,造成其他語義方面的疏漏。比如馬蹄疾。此名字是用典故,出于唐代孟郊的《登科后》: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在詩句中“疾”是輕快的意思,反映登科后的得意心情。可是單獨拿出此三字來用作名字,語境變了,理解就有所不同。“疾”的表面意思是“疾病”。從這個角度理解,這個名字就很不吉利了。(2)借用成語的字詞取名,卻沒有認真推敲成語的意義,此造成名字“語義”的不良、不美、不妙,這是另外一種疏漏。比如有人名叫“黃梁”,其實黃粱美夢是個貶義性的成語。

  忌狂妄自大

  取名不能淺露,不能過于膚淺,但也不能狂妄,更不能太放肆。因為起一個鋒芒太露的名字,極易引起旁人的反感、不服、或指責.所謂“槍打出頭鳥”,謙虛才是正道。狂妄、放肆是缺乏修養內涵的表現,不僅是一種自我暴露,而且是對他人的不敬,甚至是蔑視。“獨尊”、“超人”、“超眾”、“無敵”之類的名字,一定會成為眾矢之的。切要忌之。

  忌同名

  要盡量克服從眾人心理,絕不要趕“時髦”而起的名和別人一樣。要處心積慮,別出心裁,獨樹一幟,起出與眾不同的名字、.名字也是一項高級概括的藝術品,只要取得好,必能令人過目不忘、印象深刻。

  忌音不雅

  名字讀起來要響亮,要順口,不要讀起來死氣沉沉、單調、一點也不活潑,甚至拗口難讀。尤其是不用那些諧音不雅的名字。如“朱石”諧音“豬屎”、“柏材”諧音“破財”、“丁會師”諧音“定會死”等。

  忌洋化

  不要起過于洋化的名字二如果名字中過于洋化,則與身份很不對稱。造成內外失重的感覺。可以直接取個英文名字,方便與外國人交流。

  忌用語言或諧音不美的字詞

  語音或諧音不美,其主要指如下情況。如“吳”本是以國名為姓氏。但因它的語音與“無”相近,組同時容易諧音而轉義,造成話柄。如“吳禮”——“無禮”、“吳俊”——“無俊”等。因此,“吳”姓取名時受到一定的限制,最好不直接與仁義禮志信、明亮光方正、平安寧靜樂、康健喜悅頌、德功道功惠、福祿壽晶星等字組詞。也就是說,吳姓取名時選字更應反復推敲,應當避開的字盡量不用,不能留下“后遺癥”,給名字的主人帶來麻煩或不快。另外,“朱”姓亦是難取名之姓,還有其他姓在此便不再列舉。其次為語義不美的因素,是指多義詞姓氏中,有的義項為貶義或在使用中表現出貶義。這也是值得注意的。

  忌粗俗

  粗與細是相對的,俗與雅是相對的所謂“粗”就是粗糙的未經加工的帶有原始味道的字詞÷名字應當是一件精致玲瓏的藝術品,讓人賞心悅目。“粗”是相對的,格格不入的。用“粗俗”的字取名有兩種表現:一是用詞粗魯、俗氣、未經雕琢。如狗蛋、野貓、牛仔、石頭、黑孩、毛妹等,這些大多是乳名,有的又用作大名、二是雖作了一定的文字加工,但字面詞意間仍流露出一種野氣,給人冥頑不靈、驁傲不訓的印象。如雷公、劉殺鬼、武大烈、于雷娃、任毛小、閃震電、劉雷枷等等。

  忌男女不分

  這里的異化是指女性起典型的男名,男性起典型的女名,在名字上造成性別的混亂。好的名字應當體現出性格特點,應當便于社會交流。異化的彩字不符合這些要求,因此不宜提倡。試想一下,當主管面試的考官拿到你的名字,因太匆忙而沒有看到性別,就當眾叫出××小姐,或××先生,你會如何?對男性取名,你要突出對他的寵愛時,可用一些較為中性的詞語,女性亦然。但不能太典型,給人主觀之感,混淆不清。

  具有明顯異化傾向的名字是,男性用“紅、彩、花、香、靜、鳳”之類的字取名;女子則用“雄、豪、壯、偉、飛、龍”之類的字取名。完全異化的名字是男子用女、妹等字取名;女子用男、郎、漢等字取名。這類男名如:王彩鳳、零彩虹、趙繼美、林文芳、薛佩珍、曹如玉、侯順香、于樹花、周鳳玉、尹雪曼、蕭楚女、羅妹妹等。這類女名如:吳健雄、朱志豪、馬險峰、徐林俠、謝阿蠻、閻宏偉、劉虎成、張龍地、丁駕飛、李烈、俞雷、苗林郎等。

  通常,女人一懷孕,家里的老人就開始尋思孩子叫什麼名字好。漢族一般是沿用父姓,下添兩字,或一字,成為嬰兒的姓名。舊時,在一個家族中,還有以伯仲順序或字輩形式固定下一字的,所有平輩再起一個字,連綴成名就可以了。這是大號。大號的起名是很慎重的,往往要請有學問的人來仔細推敲,反復研究,才能定下嬰兒的名字。有些地方在與嬰兒起名時要先請算卦先生算命,命中缺少什麼的,便設法在姓名中補上。比如,命中缺火,則起名時要加“火”字;命中缺水,則起名時要有“}”旁等等。實屬一種禁忌迷信。

  河南鄭州、開封一帶還有“碰姓”(或稱“闖姓”)的習俗。嬰兒出生后頭天早上,嬰兒的父親要出門碰姓。碰上第一個人,不管是男女老幼,跪下就磕頭,然后說明家中生孩子,讓對方起名。農村過去早起的,大都是拾糞老頭,沒有什麼文化,可又礙于習俗,不能推卻,只好隨便說一個,于是“籮頭”、“狗妞”、“糞筐”、“豬娃”的就出來了。有人說,這樣的名字反而不生事、安穩。

  在民間,起名的時候有很多“避諱”。

  避諱,是中國古代史上特有的一種歷史文化現象。所謂“諱”,是指帝王、“圣人”、長官以及所尊者的名字。人們說話不能亂講,平時用這類人物名字相同的字必須設法避開或改寫,此謂避諱。“諱”其有“神圣”的性質,隨便使用是一種褻瀆行為;封建時代,避諱是一般臣民不可不知的學問,否則,一旦犯諱,定將有大災大難。

  上山不能叫人名

  浙江安吉縣的山民上山恪守不能叫人名的禁忌。據年長者說,當你高喊某人名字時,山林中的妖魔就會冒充某人應答你,這樣,某人的魂魄即會被妖魔鬼怪勾了去,回家后,會生無法醫治的怪病,直至發生生命危險。只有請巫婆神漢鎮妖魔,送“夜客人”,驅鬼怪,方能脫晦安寧。浙江宣平山區也盛行在山中不宜隨便直呼姓名的禁忌,而采用吆喝的形式來聯絡。據當地人說,一旦山魈(一種出沒于山間森林之中的神獸復合型鬼怪)知道人的名字,就會在陰處呼人姓名,若不小心答應了,就意味著魂魄已被山魈領走。

  忌幼兒吃雞爪子

  據說是怕上學讀書寫不好字,使字形如雞爪子。還有的}兌是怕抓破書本;怕寫字手發抖;怕與人打架。

  忌讓幼兒吃祭祀祖靈神明的食物

  民間祭祀祖靈神明的肉、菜、飯,忌讓幼兒吃,據說吃了會影響記憶力,長大好忘事。或者還會得罪神靈,受到沖克損傷。

  忌幼兒食豬腦

  民間忌幼兒吃豬腦,否則長大了不識數這是因豬素有“笨”名而來。

  忌幼兒食豬鼻子

  土家族忌幼兒吃豬鼻子,說是吃了長大后睡覺打鼻鼾。

  忌幼兒食豬尾巴

  民間忌諱幼兒吃豬尾巴,據說吃了豬尾巴會事事落后,一輩子趕不上趟。又說吃了豬尾巴膽小,走夜路害怕。

  忌小孩吃豬蹄

  臺灣禁忌小孩吃豬蹄,說是將來婚事難成,恐怕會溜跑了媳婦或者女婿。

  幼兒期的飲食注意事項

  剛剛斷奶的幼兒,年齡尚小,消化功能不完善,牙齒不全,咀嚼功能較差,所以要特別注意選擇易于消化和營養豐富的食物二這個時候還可以每天繼續供給0.25~0.5千克的牛奶或豆漿、代乳品等,以及菜泥、肉末、煮熟水果及橘子汁等,食物要求碎、細、軟、爛、新鮮,不宜太硬和油膩,或過于酸辣、甘甜,食物在制作方面應力求“小”、“巧”。

  要養成定時飲食的習慣,除了一日三餐之外,每天下午和晚上還要各加一次點心,但最好是不吃零食,特別是在飯前不要吃餅干、糖果等,以免影響其食欲。父母還應簡單地告訴小兒吃某種食物對身體會有什麼益處的道理,教育他不要偏食、挑食和貪吃,否則會影響健康成長。另外,幼兒期不宜用菜湯、肉湯拌飯,注意各種食物營養的搭配,蛋類、肉類、蔬菜等都應逐漸增加,并注意食物的色澤、香味等,以增進幼兒的食欲;同時,每次幼兒的膳食內容要簡單些,種類不必要求太多,只要能保證營養素的供給就可以。

  幼兒要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飯前洗手,吃飯時專心,不要邊吃邊玩,吃飯時間也不要太長,一般每頓飯不超過30分鐘。吃飯的地方應清潔、安靜,吃多少盛多少,防止剩飯,也不要邊吃飯邊喝水,影響其消化吸收。父母不要隨意在吃飯時斥責孩子,如孩子不愛吃飯或吃飯時貪玩,應以說服教育為主,但不能遷就,以免養成不良的習慣。幼兒吃水果前要洗凈水果,最好先用開水燙,以免引起寄生蟲病或消化不良,另外,碗筷最好能專用,并及時消毒,父母喂小孩前也要把手洗十凈。

  隨時觀察幼兒的發育情況及大便形狀,如有腹瀉或消化不良時,應找出原因,及時改變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