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姓馮的名人有哪些 歷史上姓馮的名人

解夢佬 9 0

姓馮的名人有哪些?歷史上姓馮的名人,馮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今中國大陸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七位,一起看看歷史上姓馮的名人有誰吧!


在宋版《百家姓》中列第九位,在以人口為序的中國姓氏中排名第27位,在台灣省名列第七十二位,人口約八百六十一萬五千餘,佔全國人口的0.64%左右。主要分佈於中國的廣東、河南、河北、江蘇、山東和雲南等地。

馮亭(?-前260年),戰國時期韓國人。繼靳黈之後擔任韓國的上黨郡守。前262年,秦國武安君白起伐韓,取野王邑。上黨與韓國本土的道路被斷絕。韓國派陽城君到秦國謝罪,割上黨之地請和。另一方面,派遣韓陽,通知上黨靳黈撤離上黨,靳黈不肯,韓桓惠王派馮亭接替他的位置。

馮諼(xuān),戰國時齊人,是薛國(今滕州市東南)國君孟嘗君門下的食客之一,為戰國時期一位高瞻遠矚、頗具深遠眼光的戰略家。馮諼雖然向孟嘗君索取了不少的待遇,卻着實為孟嘗君效力不少,如替孟嘗君收租,樹立了孟嘗君在人們心中的威信;在孟嘗君遭齊王猜忌時,遊說國君,使之威名重立。通過薛國市義、營造三窟等活動,馮諼為孟嘗君立下了汗馬功勞,使其政治事業久盛不衰。

馮奉世(?—前39年)西漢名將。字子明,原籍上黨潞(今山西省潞城東北)人,后移居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年三十餘乃學《春秋》,習兵法,以衛侯使出使大宛,大敗莎車,擢光祿大夫,遷左將軍光祿勛,封關內侯。

馮跋(?―430年),十六國時期北燕國君,字文起,小字乞直伐,長樂信都(今河北冀州)人。409年―430年在位,後燕慕容寶時,署中衛將軍,東徙龍城(今遼寧朝陽)。鮮卑化漢人,與慕容寶養子高雲友善。寶弟慕容熙嗣位后,為政暴虐,馮跋斬殺慕容熙,擁高云為天王。

馮道(882~954),中國大規模官刻儒家經籍的創始人。字可道,自號長樂老。漢族,五代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東北)人。歷仕後唐、後晉(契丹)、後漢、後周四朝十君,拜相二十餘年,人稱官場不倒翁。好學能文,主持校定了《九經》文字,雕版印書,世稱五代藍本,為我國官府正式刻印書籍之始。

馮京(1021(辛酉年)~1094),男,字當世,宋代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北宋大臣。曾祖馮碧舉家南遷粵西之宜山龍水(今廣西宜州市),後來祖父因去漠北郊遊時看中江夏(當時屬鄂州管瞎),落籍江夏(今湖北武昌)。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己丑科狀元。為宋朝最後一位三元及第的狀元。

馮國用(1323年-1358年),明朝開國大將。漢族,濠州定遠(今屬安徽)人。好讀書,通兵法,初結寨自保,后歸朱元璋,勸朱元璋先取金陵以為根本。渡江后掌親兵,以戰功累擢親軍指揮使,后在攻打浙江紹興之役中,以暴疾死於軍中,洪武三年追封郢國公。

馮夢龍(1574-1646),明代文學家、戲曲家。字猶龍,又字子猶,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顧曲散人、吳下詞奴、姑蘇詞奴、前周柱史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他的作品比較強調感情和行為,最有名的作品為《古今小說》(《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三言與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三言兩拍,是中國白話短篇小說的經典代表。

馮國璋,直系軍閥。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曾任北洋步兵學堂總辦兼督練營務處總辦。1903年中央練兵處任軍學司正使。后歷任統制和第一軍總統。辛亥革命時率領北洋軍鎮壓武昌起義。曾奉命率軍進攻南京,鎮壓二次革命。后出任江蘇都督,坐鎮東南。袁世凱稱帝后曾任命他為參謀總長,後來又讓他代替段祺瑞兼理征滇總司令,他均未上任。反對袁世凱稱帝。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經過國會補選馮為副總統,在南京辦公。

本文姓馮的名人有哪些 歷史上姓馮的名人為解夢佬算命網原創首發,歡迎轉載但是請註明來源!更多精彩內容請繼續關注我們。